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让孩子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互动的两点做法。一、数学问题“生活化”问题意识是创新之源,没有问题意识就无从创新,数学问题很多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时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柑橘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6个柑橘,平均分给小李和小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柑橘个数,学生很快伸出3个手指,然后…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开始了,只见班主任Toalson女士的办公桌上放着许多食品。莫非今天是她的生日,她要请我们吃零食吗?“同学们,请到我的桌子上选一件你想要的物品。”等我们都按照Toalson女士的吩咐做完之后,她又从杯子里抽出一根木签,问道:“Sally,你的巧克力豆有多重?你能在盒子上找到它的重量吗?”“我的巧克力豆是12盎司,约340克。”Sally指着包装盒回答说。被抽中的同学一一“演讲”完毕之后,老师又告诉我们美国计量单位和十进制计量单位的进率,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留给我们这样一道家庭作业:为什么一大袋爆米花比一小袋盐要轻得多?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4.
我所在的美国小学五年级班上,多数不知道什么是小数,有的甚至还在练习12以内的乘除法,而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不过,别因此小看了美国学生,对于“10个苹果大约有多重”这样的问题他们能够脱口给出答案,可我就不一定答得出来。数学课开始了,只见班主任Toalson女士的办公桌上放着许多食品,莫非今天是她的生日,她要请我们吃零食吗?“同学们,请到我的桌子上选一件你想要的物品。”等我们都按照Toalson女士的吩咐做完之后,她又从杯子里抽出一根木签,问道:“Sally,你的巧克力豆有多重?你能在盒子上找到它的重量吗?”“我的巧克…  相似文献   

5.
6.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美,在于其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数学的奇妙和谐深奥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循循善诱,让学生漫步在数学的王国,充分领略数学的风光美景,  相似文献   

8.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让数学与生活互动。  相似文献   

10.
11.
很多老师说,学生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可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怎么会觉得数学苦燥无味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2.
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趣味;回归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万立亚 《黑河教育》2010,(11):26-26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给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却是无限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教学的魅力。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教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注重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大家经常喝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学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我们让学生用第几排…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感到"真像"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遇到了这样一类题: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若干位,再向左移动若干位(位数不同),结果跟原来的小数比怎样?数据小一点儿,学生还能在那里数数,数据一大,学生们便无所适从了。怎么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关系呢?我灵机一动,便招呼同学们看着我,当全班同学的眼光齐刷刷地聚集在我身上时,我在地上画了几个格子。学生们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些孩子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惧怕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讲究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孩子们打心底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学了数学知识后,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遇到了这样一类题: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若干位,再向左移动若干位(位数不同),结果跟原来的小数比怎样?数据小一点儿,学生还能在那里数数,数据一大,学生们便无所适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