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化学第二册(甲种本)所安排的H_2O_2分解的实验,反应是在试管中进行,直观面太小,我改进了该实验,使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增添很大的趣味性。一、装置图二、操作步骤和现象 1、在分液漏斗里加入50毫升10%H_2O_2溶液,在平底烧瓶里装入200毫升水(水中加少量红墨水)。按上图把装置连接好。由分液漏斗向广口瓶里 相似文献
2.
3.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第37页[实验2-14]为: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5.
彭文欢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1):51-51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22面“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采取如下方法:锥形瓶内盛有5%的 H_2O_2,双孔胶塞上插有短导管和漏斗,短导管里插有带余烬的木条。开始时余烬没有明显变化,从漏斗处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 MnO_2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余烬复燃。装置如图1。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1.实验容易失败笔者通过反复实验,当加入MnO_2时木条的余烬已经熄灭;H_2O_2剧烈分解产生的液泡也容易使余烬熄灭,从而导致实验失败。2.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由于 H_2O_2的分解及木条的燃烧图1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6.
7.
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不同的教育功能。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将该实验改为探究MnO2催化作用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该实验用于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实验装置的设计各有特点,有的趋向于实验设计的简约化,有的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也有的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8.
10.
11.
将二氧化锰粉末凝固在聚氨酯胶上进行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凝固在聚氨酯胶上的二氧化锰能很好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实验过程易控制、易观察,凝固有二氧化锰的聚氨酯胶可反复使用,绿色环保,易操作。这一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催化剂”概念。 相似文献
12.
王光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70-7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4页[实验2-5]-(2),按课本说明进行实验,虽然操作简便,却往往不能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现象。这是由于5%的过氧化氢溶液里水的比例大,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难以复燃。 相似文献
13.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是高一生物必修课中1个必做的分组实验,对于教材上的要求与方法,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相关物质与过氧化氢(H2O2)作用时产生氧气(O2),同时会出现较多的气泡,而气泡中含有水分,就会影响氧气对点燃的卫生香的助燃作用,甚至会熄灭点燃的卫生香,从而导致实验效果差甚至实验失败。第二,物质与H2O2作用时产生的O2很难全部留在试管中,导致O2从试管中逸出,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第三,当O2产生较多时,助燃激烈,对实验者(学生)存在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一种既可以粘附二氧化锰粉末、又对过氧化氢分解无影响的材料——聚乙烯为载体,制成粘附有二氧化锰的聚乙烯塑料片(棒)状催化剂,解决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催化剂的回收问题。1.二氧化锰片(棒)状催化剂的制备(1)取洁净的玻璃片,放几粒聚乙烯于其上,加热至熔化,用试管或玻璃棒轻压使其形成薄片,再均匀撒上二氧化锰粉末。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后,从玻璃片上取下塑料片,用水冲洗除去未粘附上的粉末。(2)取几粒聚乙烯置于洁净的玻璃片上,加热至熔化,将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究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验证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18.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的实验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对H2O2催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该处理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具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弥补教材原有实验的不足:实验者因无法同时在两个实验组添加催化剂而造成的实验误差;开放式的实验装置设计,使得卫生香燃烧产生的烟雾和猪肝研磨液的气味四处飘散。同时,在实验内容上进行拓展优化:提供多个反应结果检测装置供学生选择,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假说演绎法设计实验表格,引领学生依次完成3个有梯度的实验设计任务,强化学生对实验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设备,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方面,利用注射器改进实验装置实现对O2的定量分析;实验材料改进方面,可用酵母菌、金针菇等菌类作为替代材料,若选用植物组织材料,需要增大质量分数,才能获得较明显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