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减少建筑物倒塌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呢? 众所周知,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需要研制新的建筑技术,或者需要增加相应的建筑投资.已经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对于地震活动突然加强的地区来说,大量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都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安全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考虑对某些建筑物进行加固;另一方面则应该考虑如何在现有建筑物里增加地震逃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地震多发区域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抗震建筑的结构体系也不断完善。建筑的抗震设防是整个工程设计最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建筑物抗震的同时也会对建筑自身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建筑抗震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而探讨其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在建筑物之间设置防震缝的基础上,对防震缝的材料、价格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初步的讨论设计,并通过一定的实验得出初步结论。一直以来,地震都是会带来各种各样危害的存在,而小型又频繁的地震,更是会对我们的建筑物带来不小的损害。从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到混凝土建筑中的各式各样的防震缝,无  相似文献   

4.
对建筑结构来讲,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其所在场地、地基及基础将地震力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地震力所产生的地震加速度峰值在地表首先导致场地岩层断裂或错位,从而引起地基及基础的开裂,使建筑结构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坍塌。  相似文献   

5.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情况,根据钢结构具有的轻质高强、延性好、滞回特性好等优点,结合此次地震及以往地震中钢结构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来研究钢结构梁柱节点和节点域的震害机理及应对措施,以更利于其抗震。  相似文献   

6.
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较低,一旦有强烈等级的地震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必须得到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本文首先从建筑物的场地选入手;接着从结构设计方面进一步介绍了建筑物抗震性能提高的三点方法,即建筑结构规则性的提高、建筑物刚度及整体性的增强以及建筑结构的延性能力的保证;最后,还从施工管理方面加以防治;以期能从这三个方面达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震中框架内填充墙体的破坏和框架梁柱接头的破坏的情况,对建筑物采取加固,其加固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建筑物加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的发展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隔震加固法,即在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变形汇集于隔震层上,阻碍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防止原结构地震反应,增强建筑物自身的抗震安全度。该法,需要在结构物的某处设置必要的耗能器或是构件,耗散部分地震输入能量,抑制结构产生的地震反应,使建筑物拥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近隔减震加固技术原理,探讨了既有建筑加固中该如何选择和运用隔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前建设的多层混合结构建筑物,通过加固改造大大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减轻地震的灾害,从而达到这类建筑房屋能继续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科技管理》2015,(4):70-72
云南是中国内陆地震的多发区,在云南推广建筑减隔震技术对于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水平和节约工程造价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减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由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组成的隔震层,通过改变结构体系震动特性,延长结构周期。云南减隔震技术研发与全国同步。1993年,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隔震橡胶支座开发研究",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从实证上说明建筑减隔震技术具有经济实用性。建筑减隔震技术,技术成熟,可使建筑物节省造价,只要采取适宜的推广模式,就能实现以科技应对自然灾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震对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场地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场地和地基在地震时起着传播地震波和支承上部结构的双重作用,因此,建设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面振动作用是通过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震验算和采取措施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在受到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这种变形与应力,往往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破坏,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通常在建筑物中增设变形缝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7)
鉴于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本文着重讲述建筑物与构筑物坍塌、道路破坏断裂、山体滑坡、火山喷发等地震所引发的灾害,并且提出具体的防震减灾措施。地震虽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精确地预警地震信息;测评并消除建筑及地质环境的潜在风险,就可大大减小危害。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结合多年来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对建筑中变形缝如何设置怎样设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外廊式多层砖混结构建筑使用的建设材料多为脆性材料,抗震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地震灾害,这种结构的建筑很容易遭受破坏,从而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害。本文结合外廊式砖混结构建筑物特征分析地震对其造成的影响,并从提高结构安全性的角度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固设计,以减轻地震灾害对该类建筑物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结合多年来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对建筑中变形缝如何设置、怎样设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建筑物抗震设计,主要是围绕着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强度、柔度、整体性等方面做文章。换句话说是以强对强,以硬对硬,其效果并不是很好,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在地震中还是伤痕累累,惨不忍睹。笔者在此介绍一种以柔克刚的防震方法:"建筑物基础隔震层"。  相似文献   

18.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的使用造成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隔震减震,避免震害是现代建筑建设的重要任务,隔震减震在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在带给人们巨大震撼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的思考.好多专家再次强调了城市防灾抗灾的重要性,并对于如何通过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来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从场地选择、基础设计、结构设计等3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结合多年来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对建筑中变形缝如何设置怎样设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