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卫炎 《基础教育研究》2011,(10):34+36-34,36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义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一、在分析文本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永恒的话题。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一不融进了作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这种德育内容的培养应同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应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被放在“科学文化素质”的前面,明确地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有许多相关观点,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8.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选文不仅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且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与能力,感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丈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广泛地的美学内容,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美的因素,发挥其审美娱乐功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谭建霞 《教师》2011,(3):13-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良好的师德形象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生动形象的活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任艳普 《现代语文》2006,(10):11-12
《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对生活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思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爱,懂得什么是美,懂得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这些都必须在语教学中解决。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文道统一的学科,我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把文章当作传播思想、教化百姓的工具。而如今语文学习仍然是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思想性、情感性和意向性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重视语文的人文性,这样双线渗透,让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前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6.
刘嵘 《教育》2013,(22):50-51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要育好人,必须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语文的思想性,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有丰厚的德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其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成人,其次是教育学生成才”。说明在“成人”“成才”的问题上,“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体系,同时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德育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容易让人接受。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