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路难》是乐府诗古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经常用乐府诗题写作,表现了他对乐府诗的喜爱和擅长.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行路难》和杜甫的《兵车行》分别是这两位诗人的代表作,这两首诗虽同属乐府诗,而且两首诗又都抒写了作者对唐王朝某些政冶措施的不满,属于述怀诗,但两诗在风格上却完全相异。第一,在体裁上,《行路难》属旧乐府,而《兵车行》属于新乐府。《行路难》为拟古题,即沿用“行路难”旧题(属乐府诗中“杂  相似文献   

3.
陆鉴三同志在《语文教学通讯》1983年第9期《<唐诗二首>备课指要》一文中,对李白《行路难》一诗里的“垂钓”、“梦日”二个典故的运用做了如下的解释: 《行路难》诗中一连用了“垂钓”“梦日”“长风破浪”三个典故,都很贴切自然,用意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李白此时,尽管对今后的去向产生了茫然的心情,但并未消沉颓唐,他想到今后可能会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研究他诗歌特色的著作无以计数。李白分别写于青年、中年、暮年时写作的三首诗——《渡荆门送别》《行路难》《独坐敬亭山》是这位大诗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写照,研究这三首诗歌对探讨李白诗歌永恒艺术魅力的独特原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温荣玲 《考试周刊》2013,(31):14-16
《行路难》和《Sonnet 29》都是闻名中外的大作,其作者分别为李白、莎士比亚。李白和莎士比亚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大家,他们的人生命途多舛,郁郁不得志。所幸的是,他们没有向命运和权贵低头,在"悲愤"中拥有"乐生"情怀。《行路难》和《Sonnet 29》是在"悲愤"中不乏"乐生"情怀的诗作。本文从语言类型和修辞方面对比二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异,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加深世人对中外诗歌差异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参考唐代史料典章、赋作内容及体现思想,结合李白的其他作品,审慎推敲,对李白《明堂赋》的系年进行了重新考证,认为李白《明堂赋》应当作于天宝元年。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诗歌,是一条波翻浪涌的浩荡大江,他的《行路难》三首,是大江中的第一个九级浪。  相似文献   

8.
我在执教人教版初中语第五册30课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时,放手让学生备课、讲课,并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教参和有关材料,引导他们利用一些资源来服务于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李白(701年2月-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李白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诗情豪迈,才华横溢,却虚心向学,不耻下问,流传下来许多佳话。晚年的李白,早就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了,有一次,李白登上黄鹤楼,不觉怦然心动,提笔凝思,正待书写,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内容多,没有现成的授课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将选修上成必修,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一、个性研习法提倡个性化研习,对研习所得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提倡写研习体会。选修课中收录了李白和杜甫的不少作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李白就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在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不但有大量诗歌传世,还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李白的文章从数量上和质量上看在盛唐都属上乘,堪称盛唐骈散文创作的一个高峰。李白的文学成就与李白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密不可分,而《庄子》则是李白学习的一个重点。李白文对《庄子》继承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庄子》中的神话故事充实了李白文的内容;二是《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李白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李白文展示出了大量的道家思想,如齐物论、道家的时空观以及功成身退的思想等等,这些道家哲学思想丰富了李白文的思想内涵,其中齐物论还为李白文提供了辩证的思维工具;三是《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对李白清雄奔放文风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3.
《行路难》是深受唐代文人喜爱的乐府古题之一。唐代的《行路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以往论者对唐代《行路难》的探讨,仅限于唐代《行路难》对鲍作的继承等问题。本文就《行路难》的由来和演变、唐代《行路难》的入乐情况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拟行路难》十八首在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上兼有贵族性格和民间色彩的双重特性。《拟行路难》中既存在广泛化用典籍的现象,同时又不影响它的通俗、质朴的风格;既存在结构安排上独运的匠心和内蕴,同时也注重对音律的调节;在思想内容上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到平民,从狭隘视角到广阔视野的过渡。结合作者浮沉坎坷的一生,人生经历正是影响《拟行路难》由贵族性向民间性过渡的重要条件,也表明《拟行路难》拥有多重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拟行路难》十八首在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上兼有贵族性格和民间色彩的双重特性。《拟行路难》中既存在广泛化用典籍的现象,同时又不影响它的通俗、质朴的风格;既存在结构安排上独运的匠心和内蕴,同时也注重对音律的调节;在思想内容上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到平民,从狭隘视角到广阔视野的过渡。结合作者浮沉坎坷的一生,人生经历正是影响《拟行路难》由贵族性向民间性过渡的重要条件,也表明《拟行路难》拥有多重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象征趣话     
先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再让我们想想下面的事物:梅花、泰山、流水、白云等等,它们除了实指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岁寒三友:松、竹、梅,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呢?由此可见,在我们生活中,人们以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比较普遍的。各种花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康乃馨代表温馨、慈祥,牡丹代表富贵、羞怯,水仙代表尊敬、自爱,蝴蝶兰代表幸福、吉祥,白色百合花代表纯洁,蓝色紫罗兰代表诚实,等等。中学语文教材里也…  相似文献   

17.
李白《行路难》中“多歧路,今安在”一句,课本注释:“(世上)道路艰难,我今置身何处,意思是找不到应该走的路。”其它选本的注文大致相同.这种注释值得怀疑:说“多歧路”表示道路艰难,莫非李白在担心自己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8,(5)
一、积累运用(共27分) 1、默写。(10分)①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②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忆江南》温庭筠)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行路难》李白)  相似文献   

19.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文章分析了李白《行路难》诗歌创作的根本原因:潜心好学,才思过人,向往名流,理想远大,怀揣着更高更远的政治抱负,而无以施报;具有傲岸豪放的独特性格,形成了不受约束、放任不羁的行为,自然而然成为了政治对手攻讦的对象;理想化的政治主张,又不能较好地权衡利弊得失,违背了官场上的潜规则,导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其诗大胆的夸张,奇丽的想象是众所周知的,而其诗中在引用典故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行路难》(其一)便是其中用典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