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谈园林美     
本文综合分析了园林美建的三种形态:自然美、空间美和意境美,指出园林是一门五维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2.
园林规划设计艺术,也可谓之造园艺术。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要求,组合园林物质要素(包括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形成以园林美为特征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园林建设规划蓝图,展现蓝图的效果如何,就由它的设计艺术技巧来体现。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创造丰富多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2):51-54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其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但从月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月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审美意象,主要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三个审美境界。月文化丰富了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象,拓展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层次,成为古典园林造景所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  相似文献   

4.
意境与情趣是评价中国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荟萃在一起,与园林中山水、泉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种新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同样具有意境美与情趣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是诗画与园林的结合,园林是凝固的诗,又是立体的画。中国古典园林的情趣,是把古诗文、历史传说中的意境赋予园林景观之中,使之具有古风雅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模拟自然山水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是天然的自然风景和人造的物质环境综合而成的立体空间艺术。园林美,是生活化和艺术化了的自然美,是自然化和景观化了的艺术美。叠山理水是园林美的重要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6.
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同属于美学中的造型艺术范畴。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的结合。园林设计展现的是一幅自然的立体的画卷,是在三步空间的立体形式中表现景物的实体性,而绘画却压缩了三步空间成为平面,园林设计综合了自然美、生活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美等各个方面。园林美体现的是立体的绘画,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语言,其中,绘画艺术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渗透把园林美推向了至高境界。 一、点、线、面的运用 在绘画中,点通过有节奏的运动形成曲线、直线、斜线、垂直线、蛇线等不同形式的线,而线又经过各种排列,形成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影响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江南文人园林,两者在造园要素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上又存在本质区别,徽州园林着重表现人工控制下的秩序美而扬州园林则以自然美见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能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正>江南的私家园林被称作是可居、可行、可观的"城市山林",具有多重功能。因此每一处园林都是巧妙安排、精心营建,对于园林中建筑物的构建、空间的布局、景点的布置等,在尊重艺术美的基础上,更注重实用性的追求。于园正是明清时期讲求艺术美与实用美相结合的代表建筑。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在建造过程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设计之美,要充分突现其审美功能。园林景观设计之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体现:第一,吸取了古代哲学理论;第二,对人文精神和意境之美的追求;第三,通过空间中的视觉变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植物景观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景观创造等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特别是园林树木来营造。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同时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既要满足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规律,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相异的自然观、思维方式、化环境,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有着迥异的空间意识。中国古典建筑组群式的空间构成方式,比较模糊、变幻的空间思维意识,空间追求旨趣侧重于表现精神美;西方古典建筑集中式的空间构成方式,空间思维显得清晰、确定,在空间追求上偏向于反映形式美。  相似文献   

12.
空白是中国画表现空间感的重要方法,它体现中国传统艺术对于空间关感的理解,而这种空间观念如果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于室内空间设计中,会体现出室内空间设计空间美感的独特韵味.本文通过空白美感在室内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空间美感效果的研究与理解,充分论述了传统艺术因素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结合所产生的独特空间美感韵味.  相似文献   

13.
与人相分离的自然美的自在存在,是与人的当下生命活动无关的抽象的"纯粹存在";我们取消自然美作为自在存在者的地位,恢复自然美作为人类历史性现象和作为时间性的审美此在.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其内涵和特质在不同的审美此在中并非既定的,而是随机的、可塑的.由于意向作用,使自然美处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边缘.自由想象照亮了沉寂中的自然物,使其在各种时间性的审美此在中呈现不同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14.
教学隐喻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广受关注,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隐喻中蕴含着形象、张力、空白和多样等诸多美的因素。丰富的美触动感知、激发想象、牵动情感、促进理解,常常给人美的享受。依据美与真的二重维度,可以将教学隐喻审美分为美在"肌肤"、美在说服、美在认知、美在求真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5.
电视广告的整体美主要由视觉美、听觉美、文学美构成。这三类美的特征主要区别在于:视觉美的各个部分在空间中并存,具有直观可感性;听觉美的各个部分在时间中承续,可感但不具象;文学美不可感知,只能意会,其内容超重于形式,而视觉美和听觉美则可以感知,其形式超重于内容。三类美在电视广告中融合成综合美,给受众造成了多种多样的审美效果,主要有优美效果、壮美效果、喜剧性效果,有时还有悲剧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崇美,就是尊崇美,以美影响人,以美激励人,以美塑造人,用美为孩子们的终生幸福奠基。"尚思",崇尚思考,鼓励思考。"崇美尚思"课堂教学主张及其实践,是新课改提出的"还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学为主体、思为主线、美为主题是"崇美尚思"课堂的主要特征。构建"崇美尚思"课堂需要教师的道德自觉、课堂的本真回归、儿童的平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崇美,就是尊崇美,以美影响人,以美激励人,以美塑造人,用美为孩子们的终生幸福奠基。“尚思”,崇尚思考,鼓励思考。“崇美尚思”课堂教学主张及其实践,是新课改提出的“还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学为主体、思为主线、关为主题是“崇美尚思”课堂的主要特征。构建“崇美尚思”课堂需要教师的道德自觉、课堂的本真回归、儿童的平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王国维心目中 ,“古雅”之美就是指“时空之美”。艺术的“时间之美”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 ,则是这个作品产生的历史感、年龄感。艺术的“空间之美”也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从作品中所体现的“神”“气”的氛围氤氲的“虚无飘渺之域”的审美境界 ,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修养、风格的高远。前者是生命的存在 ,后者是生命的自由。在艺术中 ,时、空之美的关系是统一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古雅”的本质 ,也是艺术美、形式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与语言行为所具备的美学功能,对语文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性语言的审美形态丰富多采,具有形式的审美意味和审美价值,在语文美育中的美学功能主要表现为空间美、色彩美、节奏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将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超前性问题,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