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蛇郎故事是一则被民众口头传诵上千年的优美童话故事,它流传甚广,在亚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圈,在其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和文化生态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但其核心母题没有变。通过中国与缅甸蛇郎故事的比较研究,探寻两国对同一母题故事的各自文化表达以及不同文化的共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
就构成中韩蛇郎故事的主要共同母题进行比较,包括蛇变形、人蛇婚和考验母题.通过比较揭示两国蛇郎故事内容上的共性及个性,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原始意识、民族信仰、民族精神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圆圆 《文教资料》2009,(11):69-70
"蛇"在所有的动物中备受争议,"蛇"一词在东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东西方蛇文化的起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蛇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的应用,这种应用反过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光芒.  相似文献   

4.
“全人型”阶段的蛇故事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再现,反映原始图腾崇拜在民间信仰中的流传过程,揭示早期志怪小说与民间信仰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双语学习》2013,(2):2-2,3
春节又到了”。在龙年之后我们迎来了蛇年;在中国文化中,蛇就是地龙。许多人都很惧怕蛇,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喜欢这个动物。从古时候起,世界上就有许多关于蛇的故事,显示了蛇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将所收集到的日本国内的蛇郎故事本,分为“神婚与祖先之神”、“英雄的蛇子”、“人神之间的池中之物”、“农夫的女婿”、“原生态的淫”、“殉情之蛇”六种形态,并从民俗、化和学的角度对每一形态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形象被作者一再强调,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而且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可以发现蛇的形象的不断出现和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描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显现,其中的形象设置具有其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菲飞 《海外英语》2013,(13):181-182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每每提及,均让人心生胆怯。蛇从单纯的生物学领域僭越到文化领域,经历了由图腾到神话到宗教再到文学等几个过程。蛇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总体来讲,是负面多于正面。人们每每在生活中或者文本中碰到蛇,往往会联想到蛇的阴险与冷血,诚然,这是蛇的文化内涵的主旋律,但是,自从浪漫主义时期到来以后,文学中的一些意象诸如蛇开始呈现出了不同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蕴意。此篇论文将以浪漫主义时期作为时间切入点,并分析所选国家诗人的含有蛇意象的诗歌,旨在发现蛇作为一种隐喻符号在其自身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及其流变、创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9.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每每提及,均让人心生胆怯。蛇从单纯的生物学领域僭越到文化领域,经历了由图腾到神话到宗教再到文学等几个过程。蛇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总体来讲,是负面多于正面。人们每每在生活中或者文本中碰到蛇,往往会联想到蛇的阴险与冷血,诚然,这是蛇的文化内涵的主旋律,但是,自从浪漫主义时期到来以后,文学中的一些意象诸如蛇开始呈现出了不同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蕴意。此篇论文将以浪漫主义时期作为时间切入点,并分析所选国家诗人的含有蛇意象的诗歌,旨在发现蛇作为一种隐喻符号在其自身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及其流变、创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10.
福建民间故事可分神话、传说、故事三种类型,其神话主要有开天辟地、自然界及其变化、动植物、图腾及祖先、人类再繁衍、文化起源等内容;其传说最有代表性、流传面最广的有“山峰传说”、“茶叶传说”、“罗隐传说”、“寺、庙、观、塔传说”、“妈祖传说”、“八仙传说”、“朱熹传说”、“画师传说”、“郑成功传说”、“戚继光传说”等;流传面最广的故事有“巧媳妇和呆女婿”、“两兄弟”、“田螺姑娘”、“巧结姻缘”、“人正不足蛇吞相”、“老虎外婆”、“老虎报恩”、“蛇郎与三妹”、“十兄弟”、“神医”等。福建民间神话、传说及故事与福建特有自然环境、风物特产、人物性格、中原文化、宗教文化、海外文化、民族文化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日本的《蛇性之淫》与英国的《拉弥亚》是东西方人蛇恋故事的代表作,其中所折射出的东西“蛇”意象涵义的演变过程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其具体涵义又不尽相同。三部作品中蛇女形象的异同之处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普遍性以及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日本的《蛇性之淫》与英国的《拉弥亚》是东西方人蛇恋故事的代表作,其中所折射出的东西"蛇"意象涵义的演变过程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其具体涵义又不尽相同.三部作品中蛇女形象的异同之处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普遍性以及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晚年的民间故事是他“救世新术”的“福音”,更是反映人民生活的重要作品。托尔斯泰自幼爱听故事,他以为故事是向人民说话的最佳方式。它的民间故事来源多样,内容非常丰富,分为三类:现实主义故事,取材现实,针对性强;用现成神话与宗教寓言故事改写加工的故事,褒贬明确;童话故事,更多适合儿童接受。托尔斯泰的民间故事在艺术手法上多种多样,使用人民的口语、平行式句法的情节三次重复、故事结构单纯简朴、情节顺序开展又首尾照应,等等,使他的故事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释读,阐释区域内流传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童话和寓言是同一思维势态下的虚拟故事,假想思维使童话奇幻的故事与儿童的泛灵论或人造化思维特点相吻合,也使寓言虚拟的故事与成人的深层思考交会融通。但是两者又是有所区别的。这种区别分别从创作的目标指向、假想的虚拟世界、故事的要素特征、荒诞的审美效应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学者对它的兴趣和大部分有关这部短篇的评论主要源于小说两个显著的特点:打乱的时间编排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本文旨在讨论福克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与技巧,研究它们通过对读者施加影响。从而在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莉 《天中学刊》2014,(3):24-27
宣华夫人是隋炀帝故事系统中的重要人物。她本是文帝妃嫔,后入炀帝后宫。唐代,宣华夫人故事基本成形。在以《隋书》为代表的史传中,杨广因调戏庶母之事败露而弑父与杨广登基后罴母两大情节单元已基本确立;宋元时期,与炀帝后宫故事繁荣的现象形成对比的是,宣华夫人故事比较受冷落,相对沉寂;明清时期是宣华故事的繁荣期,不仅作品数量可观,情节也有一定的变迁,宣华夫人的形象也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成长领路人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紫色》作为一部典型的黑人女性成长小说,由于社会环境因素造成其男性成长领路人的缺失,黑人同胞姐妹则成了西丽成长的重要领路人。通过分析耐蒂、索菲亚和莎格等黑人女性在西丽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得出黑人女性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获得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反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从而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中不少篇章都写男女之间的苟且与情欲,其中相当一部分写了身份、地位高的女性与比她卑下的男性之间发生的关系,这是有悖于传统"上下有等"伦理道德的,所以笔者暂称这种违背社会等级秩序的关系为"女主"与"男下"的乱伦关系.这种乱伦关系蕴涵了深层的等级与性别问题,在其中,对于"女主"体现的是她们角色的无法定位,对于"男下"也是被主流忽略、遗弃,尴尬地生,惨烈地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