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王霞 《山东教育》2006,(7):71-72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纸张、电子等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只唯“家”面前而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  相似文献   

2.
刘玉婷 《师道》2006,(7):16-17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纸介、电子等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面前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它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唯“家”面前而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电子等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务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本内容衍化为十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唯“家”面前而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像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入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也这样表述:“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过分强调统一,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当孩子的个性阅读遇到标准答案的时候,当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争议的时候,笔者认为可以往一下四方面进行引导:一、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适当超越。二、捕捉闪光点,对文本解读加以取舍或放大。三、转换思考角度,凸显文本真正的价值。四、教学资源的良好选择,提倡个性阅读。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引导,保护并促进初中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可惜,在日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讲为主,或大量讲解,剥夺了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时间或独立理解文本的权利与机会,有意无意地把学生锻打成为一台接收文本阅读的现成的  相似文献   

8.
王飙 《教育文汇》2006,(5):28-29
当教育被剥离得只剩下考试这副骨头架子和与之相连的几根残筋的时候,它便已羸弱到了无力再托负起一个民族的希望和辉煌的地步了;当教育走进了“唯考试之忧而忧,唯成绩之乐而乐”的狭隘境地的时候,它便已从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退化成了一只只会下“分数”之蛋的母鸡了……  相似文献   

9.
王启贤 《阅读与鉴赏》2007,(2):24-25,46
新课标主张阅读是阅读主体——学生与文本作者平等的对话交流。文本不是一堆僵死的符号,而是寄寓了至少包含作者的精神世界、文化境遇、生活阅历、艺术审美等层面的生命体验与思考的信息群,它是生命的承载。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当读者与文本构成阅读关系时,阅读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不断解读文本中的情感与体验、思想与感悟的密码并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说到底,文本只是桥梁,通过它来实现交流对话。因此,阅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种生命间——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就阅读主体而言,对话交流的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但是,当内涵丰富的文本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结论时,当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标签式的概念时,当质疑问难在权威面前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缺失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事实上,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一、“刺激”引期待,切入找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感到有了某种学习需要时,它就会成为一种刺激或驱动,进而引发相应的阅读期待,促使其努力地接近文本,探究文本,进行有关的学习活动。如《惊弓之鸟》是一篇蕴藏着深刻逻辑推理内涵的课文。教学时一位教师在学生通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当小警察,做小福尔摩斯去破一个案:更赢为什么只拉了一下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破案当警察既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文本语言形式,还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咀嚼,引领学生仔细领会文本的内在精妙之处,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与内涵。下面是一位教师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3.
现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种“戏化”拓展倾向,片面追求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忽视对文本的研读,强行拓展:或只图热闹,在本不需拓展的时候横生枝节;或牵强附会。将与文本没有很强内在联系的材料生拉硬扯进来。这种“戏化”的阅读拓展华而不实,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存质量。要避免这种倾向,应该正确好处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文本研读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4.
正一、群文阅读的简要概述群文阅读是指师生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核心,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即围绕某议题及其核心线索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阅读理解,在规定时间内师生、生生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分析,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本阅读理解结构的多文本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师不再只局限于某一篇文本而是围绕某一议题中的一个意义点,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的教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小学语文研究会也将关注点转移到过去鲜有人触及的领域——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我将自己对这一课的思考完整地呈现出来,不期待成功,只期待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个人行为,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在文本阅读中,是读者跟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其实是一种思维过程。阅读文本的时候,读者要是缺少思维或者只是纯粹的阅读而没有作深入地思考,那么对于文本的感悟、理解或许只是一些皮毛的获得,要说有多大的收获,那是很难的,有时甚至是一无所获。为此,对于文本的阅读,笔者认为要着重引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语文学习的最大挑战,在于阅读时间少,故而在写的时候才笔下无言,在写的过程中收获不到成就感,因此读也就常常是"小和尚念经"。要想在考场作文中出彩,需要在语文学习中建立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知道学好语文没有什么捷径,唯"积累"一途。一、主题阅读,增强文本理解能力主题阅读与学生通常的阅读不同之处在于,平常的阅读主题是零散的,甚至是没有主题的,没有主题的阅读通常只能促进学生对文字工具的最基本的运用,而在学生理解文本方面不容易有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阅读时就要真正体现;既是一个载体,教学时就必须充分利用。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阅读对话时,或游离文本,虚夸超越;或曲解文本,随意“创生”;或偏废文本,任意宰割;或抛弃文本,另起炉灶。文本成了一种摆设,成了一根可有可无的“鸡肋”,成了一团无根的“浮萍”。一、探究性阅读游离文本,虚夸超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三重对话构筑了新型的课堂生活,多维探究绘制了靓丽的阅读风景线,对文本的延伸、拓展和超越,更成了维系语文课堂生命力的骨架和支柱。然而,我们来到教室,深入到课堂之中,在听了一些“精彩”的阅读课后,却感到愕然:阅读课怎么不细读文本?互动对话的基点到底是什么?探究的立足点在哪里?在“散乱的活跃”中任意“生成”和“超越”,这是探究性阅读吗?[案例1]“《诺曼底”号遇难记》(苏教七上)(1)精彩导入——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断,描述影片的场景,并说说假如你处于这种场景,心灵感受如何?(2)整体感知——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3)重点赏析——①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表现船长“镇定自若”的词...  相似文献   

19.
文本素读是指以一种初始的心态走进文本,通过多形式对话,感知作者的内在思想,并和作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达成共识,由此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丰厚自身的知识内涵,丰盈自身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即为运用最基础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多次阅读文本,潜入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中去,吟诵玩味它们本身的韵致。一、教师传统文本解读方式的弊端1.唯教参是尊的传统解读是对语文教学的讥讽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看到的是围着标准答案走: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到教学成果几乎都是把教参里的统一答案当指挥棒。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味,提高阅读速度,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样的目标催生出一种新型、广义的阅读概念——“全科阅读”。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语文教学领域正悄然发生改变,打破了以往只强调单文本阅读的传统模式,兴起了以“单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形式的阅读教学实践,开辟了多维的、广博的群文阅读新时代。群文阅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众多优秀作品中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帮助的文章。本文就中学语文群文阅读选文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