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月份(150—175句) 150.“我们都来种(zhòng)葵(kuí)花吧!” 151.“我们先挖坑(kēng)、下种,再盖土、浇水。(家长或老师可先教幼儿认识葵花籽,然后再边干边说以上两句话。见《纲要》语言第1、2条,常识第8条。) 152.“有样东西真(zhēn)美丽,四(sì)片翅(chì)膀象花衣,春天飞(fei)到花园里,停在花上采花蜜。”(家长或老师可先教幼儿学说这个谜语,然后再猜谜底,谜底是蝴蝶。见《纲要》语言第5条,常识第7条。)  相似文献   

2.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镌刻(ju(?)n)冗员(r(?)ng)磅礴(p(?)ng)名噪一时(z(?)o)B.罅隙(Xi(?))游说(shu(?))叱咤(ch(?))有备无患(f(?)n)C.负荷(h(?))惬意(Xi(?))怅惘(ch(?)ng)长足进步(zh(?)ng)D.感慨(k(?)i) 旋风(xu(?)n)觊觎(j(?))未雨绸缪(m(?))答()  相似文献   

3.
六、七月份(210—250句) 210.“今天是六一儿(ér)童节,我们心里多么高兴(快乐、快活)啊!”(家长或老师可在六月一日这天教此句。) 211.“今天我打扮得多好看(漂亮、美丽)啊!”(家长或老师可先问:“今天你打扮得怎么样啊?”) 212.“今天我们开了庆(qìng)祝(zhǜ)会(huì),很多小朋友表演了节(jié)目。”(家长或老师可先问:“今天你们开了什么会?许多小朋友上台做什么的?”) 213.“老师发(fē)奖(jiǎng)品(pǐn)给我  相似文献   

4.
二、三月份(120-149句) 120.“开(k(?)ii)学了,我要高((?)o)′高兴兴上幼儿园。”(家长或老师可先问:“开学了,你要怎样上幼儿园?”见《纲要》语言第1、2条,思想品德第1条。) 121.“春(ch(?)n)天到了,迎春花开了。”  相似文献   

5.
五月份(176-209句) 176.“五一节,我爸爸、妈妈带我到玄(xu(?)n)武(w(?))湖去玩的。”177.“我们还坐登月(yu(?))火箭的呢。”178.“我们划船(chu(?)n)的。”179.“我们拍照(zh(?)o)的。”  相似文献   

6.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关卡(qi(?))露(l(?)u)相畜(x(?))牧徇(x(?)n)私舞弊B.殷(y(?)n)红干劲(jìng)漂泊(b(?))相形见绌(ch(?)) C.粗犷(guǎing)执拗(ni(?))作(zu(?))坊博闻强识(zhì)  相似文献   

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30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错误的一组是(2分)①孱(c(?)n)头 ②訇訇(h(?)ng) ③隽(ju(?)n)秀④铁砧.(zh(?)n) ⑤倩(qi(?)n)影⑥游说(shn(?))⑦睚眦(c(?))⑧猥(w(?)i)劣⑨缁(x(?))衣⑩苑囿(y(?)u)⑾单(sh(?)n)于 ⑿涔涔(c(?)n)⒀遒(qi(?))劲 ⒁巾帻(Z(?))⒂嗫(Sh(?))嚅A.①②③⑤⑧⑿B.②④⑥⑦⑾⒂C.③④⑥⑦⑾⒂ D.①⑤⑥⑨⒀⒁  相似文献   

8.
十二月份(96—119句) 96.“这是一件(jiàn)衣服(yīfu)。” 97.“这是一条(tiáo)裤(kǜ)子。” 98.“这是一双(shuāng)袜(wà)子。” 99.“这是一双鞋(xié)子。” (家长或老师教以上四句话时,可先出示实物或指身上、脚上穿的东西,然后问:“这是什么东西?”目的见《纲要》语言第二条,常识第三条。) 100.“房(fáng)子里有门(mén)、有窗  相似文献   

9.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语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倾轧(y(?))龟裂(j(?)n)呜咽(y(?)) 角逐(ji(?)o)B.单于(ch(?)n)侗族(d(?)ng)郦食其(j(?))华罗庚(Hu(?))C.汤匙(ch(?))牲畜(ch(?))忏悔(ch(?)u)卡片(k(?))D.便宜(pi(?)n) 屏息(b(?)ng)燕子(y(?)n)转动(zhu(?)n )( )  相似文献   

10.
六、七月份(21-250句) 210.“今天是六一儿((?)r)童节,我们心里多么高兴(快乐、快活)啊!”(家长或老师可在六月一日这天教此句。) 211.“今天我打扮得多好看(漂亮、美丽)啊!”(家长或老师可先问:“今天你打扮得怎么样啊?”)  相似文献   

11.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1.下列词语形、音、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凋弊(di(?)o b(?)生活困苦)贫瘠(p(?)n j(?)土地不肥沃)偎倚(w(?)i y(?)亲切地靠着)恣(c(?))行无忌 B.昏庸(hun y(?)ng糊涂愚蠢)怃然(w(?) r(?)n失望的样子)荟萃(hu(?) cu(?)会集、聚集)如法炮(p(?)o)制 C.回溯(hu(?) shu(?)水往上流)沮丧(j(?) s(?)ng灰心失望)箴言(zh(?)n劝戒的话)过犹不及(力气超过了头还是达不到目标) D.游弋(y(?)u y(?)[兵船等]巡逻)侥幸(ji(?)o x(?)ng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寥落(li(?)o lu(?)稀少;冷落)一暴(p(?))十寒  相似文献   

12.
学做小老师     
针对幼儿喜爱模仿和崇拜老师的特殊心理,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回家后,把一天在幼儿园学的本领教给父母,再由家长把“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写在联系簿上,第二天交给老师。教的情况包括:(1)教的内容——孩子教了什么,怎样教的就怎么写,按实记录。(2)教的态度——是否认真、耐心。然后,根据每个幼儿教的情况,周末评比“好老师”。评比的条  相似文献   

13.
小脚丫月报     
《新作文》2008,(4):30-30
欣欣4月专号2008年4月1日出版总第21期主编:与你一同成长的丫丫丫丫抢先说这个季节,小朋友们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呢?那还用说,当然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仰望湛(zhàn)蓝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细数绽(zhàn)放的花朵……春天的姿(z(?))容(r(?)ng)越来越美,而小朋友们的心儿呢,早已被征(zh(?)ng)服!此刻,丫丫有一个建议,在四月的周末,小朋友们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带着自己去公园、郊外、乡村走一走、看一看哦!赶紧行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14.
五月份(176—209句) 176.“五一节,我爸爸、妈妈带我到玄(xuán)武(wǘ)湖去玩的。” 177.“我们还坐登月(yuè)火箭的呢。” 178.“我们划船(chuán)的。” 179.“我们拍照(zhào)的。” 180."我们坐电动汽车(che)的。"(家长或老师带幼儿到附近公园游玩后可教幼儿学讲176一180等五句话,每句话的内容应结合各地实际自定。目的见《纲要》语言第1、2、3条,常识第3条。  相似文献   

15.
二、三月份(120—149句) 120.“开(kāi)学了,我要高(gāo)高兴兴上幼儿园。”(家长或老师可先问:“开学了,你要怎样上幼儿园?”见《纲要》语言第1、2条,思想品德第1条。) 121.“春(chūn)天到了,迎春花开了。” 122.“迎春花吹(chuī)起了金色(sè)的小喇叭。”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17课《落花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中的“播种”一词,有的教师读bōzhǒng,有的读bōzhòng,还有的老师认为两种读音都可以,笔者认为在这句话中,“播种”应读bōzhǒng。查现代汉语词典:播种(bōzhǒng):撒布种子。播种(b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如果单从解释上看,这两种读音都能说明句子的意思。但联系“播种”这个词语的前后词的构词法来看:“买种”、“翻地”、“浇水”是动词 名词的述宾结构,表示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黄老师十分重视幼儿的口语练习,她上的课要求明确、讲得生功、注意练习。一只玩具鸡在桌上嘣嘣嘣嘣,一边跳着,一边吃米,黄老师问孩子:“这是什么?”“这是小吱(Z(?))。”黄老师说:“这是小鸡,你们听我是怎么说鸡的,j(?)、j(?)、j(?)。”小朋友个个睁大  相似文献   

18.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用“√”画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8分)1.藏(cáng zàng)胞们都躲进深山藏(cáng zàng)起来了。··2.我们要像种(zhǒng zhòng)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zhǒng zhòng)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9.
十一月份(66—94句) 66.“这是水(shuǐ),我们可以用水洗手,洗脸。”(家长或老师可以先问:“这是什么?我们可以用水干什么?”) 67.“看(kàn),×阿姨把地扫(shǎo)得真(zhēn)干净。谢谢×阿姨!”  相似文献   

20.
杜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高者挂罥长林梢”句中的“长”,现行读物一般读为ch(?)ng(场),作形容词,训“长林梢”为“指高大的树梢上”,我认为此当读zh(?)ng(掌),作动词,“长林梢”解作“生结(或附结)在树梢上”。其基本理由是:第一,从对仗讲,古体诗可有可无。但本诗的“高者”与“下者”两句本身对偶,成工对。从语法分析可以看出,“长”和“沉”相对应,都是动词,各作自己句子的谓语。第二,从平仄格式讲,古体诗比较自由。但本诗的上述两句构成七言工对,平仄虽不工稳,但有平仄。一般说来,出句与对句的第二、四、六字不一定要求“分明”,但其工对的出句与对句的第五个字则平仄要求一般必须严格,此处的对句的第五个字“沉”是平声,则其出句的第五个字“长”必须为仄声,因而“长”就当读zh(?)ng(掌)。第三,从表达需要上讲,上述两句着重描“(?)茅”的结果,照应前文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