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蕾 《新闻实践》2012,(11):75-77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媒体开始引入“口述历史”的新闻访谈方式,形成“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口述历史节目。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口述历史”资料积累,他在《电影传奇》中采用了许多见证人的独白。近年来,他又进行了《我的抗战》口述历史记录。8年时间里。崔永元采访了3500人,留下200万分钟的影像、300万张老照片.受访者平均年龄80岁。2005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由曹景行主持的《口述历史》栏目,强调“抢救记忆。反省历史”。同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纪事》栏目。一直至今,“口述历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新闻传媒出现许多打上“口述历史”标签的作品,许多媒体记者也投身于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龚莎 《出版广角》2016,(13):60-62
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栏目化运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讲述》《中国记忆》《口述》作为在电视媒介中影响最大的三档口述体纪录片,其背后的媒介分别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独立的影视传媒公司,媒介属性的不同也赋予了这三档栏目纪录片以不同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3.
关注和论证"可凡倾听"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栏目一炮走红至今,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观众群中一直深受欢迎,荧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谈话节目热潮。关心电视栏目建设的人们早已发现,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有一种以人物访谈形式出现的、表述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事实但却有别于电视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历史)的、有人称之为“口述历史”的新型电视节目,这些年已在中国的荧屏悄然兴起并开始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军。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4.
2004年,《凤凰大视野》一经播出,便火爆荧屏,获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本文从题材选择、叙事方式、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等方面,阐释口述历史题材栏目《凤凰大视野》的特色,希冀对当下口述历史题材栏目创作者带来裨益。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副刊是企业文化宣传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如何利用好这一先天优势,需要在副刊的栏目经营上下功夫。本文试以《中国海洋石油报》"口述实录"栏目为例,探讨其在充分彰显企业人文特色上所作的努力。企业报"口述实录"的四个特点《中国海洋石油报》每周三期,每期有个副刊版面。"口述实录"是其中的一个口述实录专栏,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由记者主导采访,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成文,另一  相似文献   

6.
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热播,丰富了电视文化的形态,意味着电视媒体也开始从静态的聚焦于文献正史转向了开掘动态的民间社会资料.不过,由于作为一门学科的口述历史在中国还远未成熟,口述历史的理论界与传媒实践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充分,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口述历史"这一名称经常滥用或被误用,口述历史的操作规范没有被遵守,口述历史和访谈类节目常常被混为一谈,口述历史的特质没有得到体现,等等.这些都妨碍了电视口述历史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以央视颇具代表性的口述历史节目<电影传奇>为中心,探讨口述历史在电视节目应用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对口述历史类的电视节目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不仅有宏大的叙事,也有私人的话语,两者交相辉映,这大概就是学者口述自传的魅力了。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了一套"口述传记"丛书,《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带翅膀的摄影机:侯波、徐肖兵口述回忆录》,这套丛书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试图以他们的口述经历提供一个反映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是由崔永元团队采访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该片以"口述历史"、"影像史记"和"碎片化"的历史呈现为特点来展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并对历史的真实性进行溯源。本文从历史视角来对纪录片碎片化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口述"栏目的文章集结。它旨在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去感受、丰富和拓展历史。文章均由事件当事人的口述回忆构成,通过对叙述细节的挖掘,恢复历史的真实全貌。本刊选摘了梁文蔷口述回忆父亲的文章。作为梁实秋的幼女,提起往事,时时让她沉浸于快乐、忧伤和怀念交织的复杂情感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口述历史类栏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存新闻媒体中.且颇受受众喜爱。譬如,《南方周末》2006年新年特刊中.凤凰卫视的“口述历史”就被评为“致敬之年度电视栏目”。《南方周末》的历史类栏目从出炉至今也影响不小:而以新闻奖项为主的普利策大奖也包含历史奖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自80年代末,开始崛起且日益蓬勃。从国家意识浓烈的《话说长江》到个人口述色彩浓郁的《档案》,电视纪录片的形态一直不稳定,栏目化是其生存常态,并时时受到商业化的威胁。如何保证电视栏目的收视率,提高节目的广告销售额成为电视纪录片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本文从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的热播入手,试分析电视纪录片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国际快讯     
<正>印度:利用声像档案推广口述历史来源:中国档案近日,印度出版了讲述口述历史和文化的书《卡纳塔克邦》。据美国研究所印度民俗研究专家Purushottam Bilimale博士介绍,此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巨作,利用声像档案来保护和推广口述历史和文化,是社会目前存在的一种需要。他表示,"口述历史在塑造文化和传承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应投资来保护口述文化历史。"该书动用民间力量,对印度南部展开调查并广泛收集  相似文献   

13.
正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故事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宇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15.
正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  相似文献   

16.
张磊 《传媒》2014,(15)
正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保持活力的秘诀在于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拓展产业链条。河南电视台曾先后创办了戏曲擂台栏目《梨园春》、武术竞技栏目《武林风》等有着厚重文化韵味和河南元素的电视文化栏目,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土电视媒体的结合创新之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南电视台坚守"文化中国"定位,从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中寻找动力,从开发新内容上谋求发展机遇,以开放办台和内部革新战略,对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一如 《新闻爱好者》2011,(14):154-155
《百家讲坛》栏目在电视媒体中首推"平民化"学术视角,"平民化"的学术赋予了大众传媒丰腴的血肉之躯,媒体为学术的"平民化"提供了宽口径的快速通道。一方面,《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主讲学者"火"了;另一方面,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学者名声毁誉参半,媒体功效屡遭质疑,学术与传媒的关系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深思。  相似文献   

18.
“口述历史”原本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后经电视媒体的改造和拓展,逐步成为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态。《“口述”的力量》一文,对目前“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历史价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彭涛  陈月异 《传媒》2016,(13):39-41
从2005年兰州电视台创办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中所展现的问政雏形,到2011年武汉电视台首度推出的"电视问政"栏目的问政小高潮,再到2012年国内各地争相模仿武汉电视台而掀起的问政大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与版本在各地出现.分析"电视问政"节目中由符号所体现出的显隐性权力及其惩戒性特征,对促进"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