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兰战后东西边界的划定,直接关联苏波边界和波德边界的变动,而且涉及整个东欧历史的重组,战后的波兰虽然赢得民族独立,但并未走出被束缚的阴影。波兰人奋力抗争,在新的领土上重新谱写自己的历史。冷战氛围和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注定战后波兰社会的复杂性。所以,边界的划分析射战后波兰人热诚的向往、现实的无奈和命运的苦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出于对波兰命运的同情、对抵抗沙俄在欧洲的反动统治的需要、对波兰在欧洲革命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始终不渝地支持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他们对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支持,经历了一个从一般号召到具体指导再到历史总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何丹龙 《班主任》2004,(9):16-17
十九世纪,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处于亡国时期的波兰,在华沙的一所私立学校里,教师正用波兰语讲授波兰的历史.突然,铃响了,学生们立即把波兰文课本收藏起来.  相似文献   

4.
沙皇俄国在反拿破仑战争中和维也纳会议上,强占了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波兰王国.沙俄殖民统治者在镇压1830年波兰起义后,于1832年宣布将波兰王国作为俄罗斯帝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委派总督管理,实行军事占领并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沙俄的野蛮统治和民族压迫,严重阻碍着波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窒息波兰民族生机,因而激起各族人民的仇恨和反抗,1863年的民族起义在波兰人民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对这次起义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单维艳 《华章》2007,(10):56-56
在波兰事件中,苏联仍没有摆脱斯大林时期军事干涉别国内政的历史惯性,对波兰坚持奉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政策,激起了波兰人民更强烈的反苏情绪,举国上下同仇敌忾,誓与华沙共存亡.  相似文献   

6.
在波兰旅游,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历史,尤其是二战的历史,它和波兰人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在波兰索思诺维兹市住的这条街叫利沃夫斯卡(Lwowska)大街。朋友告诉我,这街名是为了纪念利沃夫市。利沃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波兰的城市,二战后划归前苏联,现在归乌克兰。朋友说,那里的人至今仍然说波兰语,  相似文献   

7.
身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波兰,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残存在东西强邻的夹缝之中,始终无法摆脱大国博弈和被瓜分的命运,形成了一种极强的不安全感。长久以来,波兰国家经历了数次沦亡,但波兰民族却始终没有泯灭,历史的悲情锻造了波兰人不屈的独立抗争意志,残暴的外国统治促使波兰人在天主教的信仰里寻求民族认同与慰藉以及波兰-立陶宛联邦鼎盛时期的大国荣光与尊严并一直激发着波兰大国雄心的复苏。因此,要理解当前波兰的政治取向和社会生态,其民族性不可忽视。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探究并揭示出久经风雨吹打之后波兰民族性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1772年、1793和1795年,欧洲最反动的三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了波兰,“曾经是一个比俄国和普鲁士更有文化更强盛的大国”灭亡了。但是,在苏联的各种教科书和专著中却说什么瓜分波兰是普鲁士“建议”的,沙皇政府是“长期反对瓜分和消灭”波兰国家的,而且俄国参加瓜分波兰、侵占波兰大片领土还“有进步意义”。历史真是这样的吗?不。本文就是试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穿沙皇俄国是瓜分波兰的罪魁祸首,说明波兰被瓜分的严重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9.
地缘风险或对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存在持续影响,俄乌冲突进一步扩散的实际幅度的扰动下市场或持续波动,但从历史上地缘冲突事件来看,小范围的地缘冲突并不会改变中美股市中期趋势.基于这样的逻辑,港股短期或受地缘冲突出现小幅调整,但中期趋势仍由大的格局决定,低估值优势下,回落往往是"黄金坑".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地缘政治思想对历史上每一个曾经崛起的大国都提供了崛起模式和战略取向的思想启蒙和理论依据,也对未来新兴大国的崛起给予了一定的理论启示.文章在把握地缘政治思想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探析其对大国崛起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模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20世纪以来史学社会科学化背景下的党锢之祸研究进行了一次仔细梳理,认为以往的研究中文化本质论时常沉渣泛起,社会科学化的研究局限在社会结构分析与地缘因素分析上.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在社会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行,继续重视结构分析与地缘分析,同时引入制度史的视角,充分考虑历史主体行动自由的可能性限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生活在具体社会关系中的历史主体,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美国的以地缘政治学为指导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从历史到现实深刻揭露了美国扩张侵略、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具有地缘位置、地缘经济、地缘历史文化、地缘教育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辽宁省地缘优势,实现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以达到最大绩效,是促进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基于地缘优势,应做好宏观招生市场定位,灵活拓宽来辽留学的招生渠道,加快对外汉语院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改革,教学内容上适当体现辽宁地域文化特色,抢抓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大力推进辽宁省来华留学事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海涛 《新读写》2010,(2):24-25
和东欧的其他历史名城布拉格、布达佩斯等相比,波兰城市知名度并不算太高,但是却别有一番意义。这里诞生了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等名人;这里有温情脉脉的华沙美人鱼;这里也有奥斯威辛集中营……波兰,有灿烂的文化,也有苦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海原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地缘结构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海原县中小学教师地缘结构五十多年变化的田野统计、推理计算及访谈发现,受国家及国家西部地区政治、经济、人口、教育等政策因素以及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内在力量影响,五十多年来,海原县本县籍农村中小学师资数量、比重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本县籍教师数量、比值由历史最低发展到历史最高值,而其外县、外省籍教师数量、比重由历史最高值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因此,为有效发挥外县、外省籍教师在西部农村学校的功能和教育影响力,需要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有针对性调整国家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地缘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地缘因素对大国崛起起过重要的作用。地缘优势有利于大国的崛起,而地缘缺陷则制约着大国的崛起,导致其崛起失败或难以崛起。印度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然而,印度所处的地缘环境存在明显缺陷,这是制约印度崛起的重要因素。印度只有对自身的地缘缺陷进行合理改造,扬长避短,才能顺利实现崛起目标。  相似文献   

17.
波兰通过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和1985年的《宪法裁判所法》引入宪法审查制度。1989年波兰社会制度发生转型,不过宪法审查制得以保留,但是宪法审查的性质和功能已发生根本转变。1997年波兰通过现行宪法,新宪法成为新的制度背景下宪法审查制的基础。基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两部《宪法裁判所法》及其宪法基础的分析,以此揭示波兰宪法审查制在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波兰处于亡国时期。在华沙一所私立学校,教师正用波兰语讲授波兰历史。突然,电铃响了,学生们立即把波兰文课本收藏起来。政府视察员闯进来,查问刚才的教学内容,并要一位小女孩用俄语背诵天主教祈祷文,这是沙皇俄国最刻毒地侮辱波兰儿童的方式。小女孩背诵  相似文献   

19.
肖邦生活在波兰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作为一位波兰的民族作曲家,他在作品中巧妙的吸收和创造民族因素,并把它们与当时先进的音乐表现手法紧密结合,使他的音乐具有了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周边地区的许多民族与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在历史文化上有着密切联系,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必然受到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因此,对新疆周边地区的研究应首先建立在对其历史文化的基本了解上.本文综合近年笔者的研究成果,试图以有限的篇幅和文字对此作一疏理,供非历史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