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小青是SMG广播新闻中心的首席记者,在广播新闻领域耕耘了21年。1984年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1992年投身新创立的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先后担任过新闻部副主任、新闻综合频率副主编。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播新闻资源整合战役正式拉开。由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广新闻广播(AM990/FM93.4)、东广新闻广播(AM1296/FM104.5)、上海交通广播(AM648/FM105.7)和都市792广播(AM792/FM89.9)组建而成的SMG广播新闻中心在整合资源和探索打造类型化广播频率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2008,(5):47-48
崔士新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主任助理和上海电视台编播部主任。2002年以来先后担任东视综合新闻部主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东视编播部主任等职务。  相似文献   

4.
田安莉从事电视新闻工作近20年,做过多年采访记者,现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评论部主任,曾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采访部副主任、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专题部主任。  相似文献   

5.
劳春燕,浙江绍兴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首席记者,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主编、主持人。1994年7月因成绩优异提前一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3年1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国际新闻编辑、记者,《今日报道》主持人,深度报道栏目《新闻透视》主持人、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08,(5):48
王韧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节目编导。在上海电视台先后做过专题和新闻节目,担任上海电视节、东亚运动会等大型晚会的编导和撰稿人,先后在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开设“电视艺术欣赏”、“点数电视语言”、“电视策划”等课程。  相似文献   

7.
传媒改革实践的点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瑞刚 《新闻记者》2007,(11):15-16
一、集团概况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EG)下属以媒体和娱乐为主营业务的子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在整合原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等播出机构的基础上组建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8,(5):46-47
金瑜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财经频道节目主持人。她长期从事电视财经报道工作,多次参与策划报道“财富论坛”、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等重大活动。她所制作的“中国名牌”节目曾获得1995年度上海市政府奖和社教类节目一等奖,荣获2002年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2006年上海市文化新人称号。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携手的隐患 同是电子媒体。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广播和电视视作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而且,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逐渐打破两者间的藩篱。使得用共同的形式储存和传输音频、视频信息更为便捷。在广电集团、总台纷纷成立的今天,为实现规模效应,寻求集团各成员之间“1+1〉2”的互补效应,让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兄弟媒体携手共赢就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比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品牌为纽带。进行了广播和电视媒介合作互补的许多有益尝试:每天早晨8:00-9:00。“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联播同一档新闻节目.“第一财经”频道中的《中国经营者》、《财经郎闲评》等节目也曾被直接用于广播频率的播出。  相似文献   

10.
褚嘉骅军人出身,是部队培养出来的秀才。1990年他到武警云南总队电视新闻工作站。后任中央电视台驻警部队记者站记者、解放军总政电视宣传中心新闻部副主任。2000年转来到云南电视台,任副台长。2003年至2005年,作为沪滇交流干部,他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担任总裁助理兼纪实频道总监。在二十多年的电视创作生涯中,褚嘉骅采访过我国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二十多位外国元首和政治家、军事家,编导了一批重大题材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1.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总体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一方面承担着繁荣和发展广播影视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一方面还必须在竞争的环境中做大做强广播影视产业.拓展产业链.丰富产业内涵。围绕这样的目标,传统的传媒组织正经历新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为例.2001年重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等成立集团后.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产业链接、品牌运营等战略.努力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追求中实现两个转型:从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制作;从一个地方广播电视台.转向一个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发行商.逐步形成以广播电视为主业、相关传媒娱乐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施这样的战略转型.在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靳智伟长期从事中国广播电视传播、事业政策、技术政策的研究,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和《电影法》前期调研和起草工作。他的现任职务是: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央视市场研究高级媒介顾问;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而他在社会上的兼职身份还有:国家广电总局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委、撰稿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特约研究员;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专家智库及国内十余家重要媒体媒介顾问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08,(5):46
陈振平是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新闻研究中心硕士。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论文奖、中国新闻版面奖多项奖项,出版《报纸设计新概念》等专著,曾获上海市韬奋新闻奖称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4.
李岚 《视听界》2004,(4):16-22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企业化运作实践方面领先一步。黎瑞刚2002年10月接手该集团总裁后,率先提出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业链接、市场内驱、合作共赢的战略思想。2003年,黎被英文《亚洲电视》(TELEVISIONASIA)杂志评为未来一年最值得关注的亚洲电视行业风云人物及英文《亚洲媒体》(ASIANMEDIAJOURNAL)杂志的封面人物。致力于广电产业研究的李岚博士就广电集团产业化运营对黎进行了专访。黎瑞刚总裁在文广新闻集团如何实现集权化管理下的资源共享,创造以启动品牌为首要任务,以财务、用人等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新机制,以及如何保证一个健康的现金流、向做主业、做内容的默多克式的传媒集团的目标迈进等理念与实践方面,对业界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编》2001,(6):13-13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规模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今天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对集团的成立表示祝贺。 据悉,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主要成员单位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16.
17.
刘卫华 《视听界》2006,(3):14-16
从2005年1月27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在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务虚会上首先提出新闻资源整合理念开始,位于上海闹市中心威海路上的原上海电视台大厦,就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电视新闻革命。经过一年多的整合运作,至2006年3月11日,新成立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终于撩去面纱全面启用。对于观众来说,或许很难理解这场新闻资源整合的全部蕴涵,但对于上海电视新闻的从业者们来说,整合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上海电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内向竞争以来,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标志着上海电视以新闻资源整合为契机,实现了一…  相似文献   

18.
“我是乔榛。总有人对我说‘我是听着你的声音长大的’!说实在的,我们的声音能让受众得到启发、陶冶甚至震撼,那我们再苦再累也觉得值。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宽容积极地对待  相似文献   

19.
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风问题是社会和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中宣部发出关于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借助全市新闻单位行风评议的工作契机.结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立55周年.由专业调查公司对上海广播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这也是继去年上海电视人社会调查后.向社会各界了解上海广播人在行风建设.职业道德、社会职能、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5,(1):32-3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去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同时面世。该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是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运作的财经类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