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建国后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近年来学术界对这十年进行了总体评价,对“三面红旗”、庐山会议等问题也作了较为深入的评价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党的八大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的十年,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既有过大踏步的前进,又有过急剧的后退,经历了一个极其曲折复杂的过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相似文献   

3.
高中课本《世界历史》下册现代部分第五章第二节《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许是教材中最难处理、最不易讲清楚的一节内容。但从世界现代史的全局体系来看,这节内容十分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现在公诸于众,供同行老师们参考。本节教材的特点本节教材具有两个特点。一、内容的容量太大。本节教材包含有四大部分内容: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反对托——季联盟的斗争;实行农业集体化和农村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苏联的新宪法;肃反运动和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4.
按照历史的发展,我们把1957年至1966年4月这十年分为三段:第一段即1957年,这一年是党在理论上实践上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规律和独立自主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年。第二段是1958年至1960年三年“大跃进”,这一段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加上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和三年(1959—1961年)的自然灾害,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困难。第三段是1961年至1966年4月。这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1966年起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已经察觉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成效是巨大的。虽然十中全  相似文献   

5.
《太阳》一课浅析和教学设计新疆成倩六年制小语第九册《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篇课文首先用数据进行比较,具体地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接着讲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植物、动物;有了太阳才有气候的变化,产生了雨、雪、风;有了太阳人...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第四册的《太阳和方向》一课是一节实验课。教师在施教时,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一种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情境,而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从两个方面设计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动滑轮时,要求学生得到的结论是:动滑轮不改变用力的方向,但省力。而这一结论的产生容易受学生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器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得出错误结论。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合乎科学的结论,我这样设计这一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此文设计共有下列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及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子和段落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相似文献   

9.
教学《最后一课》,爱国主义是一个无法绕开、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中,真正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也像小弗郎士一样逐渐萌发爱国主义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近年高等学校新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它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的产物,是适应新时期培养合格人才迫切需要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它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1、认识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以及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的关系。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3.认识玛蒂尔德的形象及意义,认识小说深刻的主题。──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的精品,《项链》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得益于精巧的情节安排和成功的形象塑造,要让学生领略小说的艺术魅力。经过初高中近20篇小说的学习,学生了解小说内容几无困难,分析、理解小说要素的能力也已基本具备。因此,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进一步分析、理解小说要素并把握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艺术鉴赏力。二、教…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课文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师简介文章作者与出处。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布置预习,提出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划出生词。2.检查预习情况:(1)提问:这课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逐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3)检查划生词的情况,出示词卡认读。3.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质疑问难。让学生说说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明白的问题。 (四)讲读课文,抓住每段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3.
《避雨》一课教学设计厦门福建实验小学林金山《避雨》是六年制小语第九册第4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作者在途中避雨时遇见公社女气象员的事,热情赞颂了热爱本职工作、认真研究业务的青年一代。文章以“雨”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了遇雨、避雨、知雨和谈雨,为人物...  相似文献   

14.
《跳水》一课,没有含义深刻的语句,不需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课文内容学生也容易理解。根据本课的这一特点和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训练学生读书时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本课教学的主要训练目标是,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本课所记叙的事情是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并能把事物间的联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为突出本课的训练重点,较好地达到训练目标,做以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没有明确规定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1.初读课文,抓住中心。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学这篇课文时,可采用“提取中心法”...  相似文献   

17.
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难忘的一课,下面笔者就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进行了一节完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王丽梅 《现代语文》2009,(8):108-109
教学设想:传统的小说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情节入手,分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但是,很多的小说在情节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分层,如果仍然按部就班地去分析,就没有多少说服力。本文是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爱国”主题的,并没有贯穿始终的统一事件。按照教参卜的“课前——上课——下课”的情节入于来分析,显得有些牵强。“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本文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相似文献   

20.
1.通过默读课文,梳理印象深刻的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和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谊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