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棋友琐记     
平生最喜下棋,但由于资质所限,棋艺很难再精进一步。可仍然乐此不疲,沉浸其中。当同性格各异但都率真的棋友在一起,更觉畅快异常,弥足珍贵。每每陋室孤灯,把棋凝思,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棋便会浮现眼前,慢慢的、一点点变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2.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3.
段嵘 《围棋天地》2011,(20):71-75
你看见,或者看不见,棋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哎呦,这么简单的棋都没看见!”“哎,我如果这样下就赢了!”常听到业余棋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可惜,等棋都下完了才发现“这里有棋”,晚了,只能懊悔当时没有发现。其实,职业棋手也经常如此,只是他们棋更熟练一点,看见的东西多一点。  相似文献   

4.
與父親下棋     
父亲喜欢下棋,不论天晴下雨,还是打霜落雪,一得空闲,非去找几个棋友下棋不可。父亲对棋情有独钟,棋艺却欠佳。棋友中他是最差的那个,在小镇也只能排到三流水平。但父亲和几个棋友轮番对阵拼杀,并不在乎输赢胜负。一盘棋每每都是在"争吵"与"调侃"中开局与结束。偶尔得闲,我也会混在人群中观摩父亲下棋。有一次,棋友与围观者都散了,我见父亲意犹未尽,便主动请战。不管对手是谁,父亲都从不拒  相似文献   

5.
神灯     
我友陈君,年过三十,人好嘴碎,喜欢喝酒,更喜欢下棋,可是用时过多,有一次比赛,七轮棋竟有四盘超时。平时对弈,每盘少者四五个小时,一般六七个小时,按他的话讲,要把棋渣子统统熬出来。于是有的棋友劝他:“一代象棋宗师胡荣华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陈君反驳道:“你胡说,这是文  相似文献   

6.
我下象棋已有三十多年了,下棋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周末,我一般都会去文化馆和棋友们杀上几盘,偶尔也下彩棋。十五年前的一个周末,我照例去文化馆下棋,那天听棋友们说,来了一位省城高手,很厉害。到了下午,那位高手来了,有位棋友上去应战,高手让棋友一马,下了六盘,结果棋友零比六大败,白送了三十元钱;我看了不服气,上去接招,结果输得更惨,人家让我一马,十多盘棋,只和了一盘,其余全输。  相似文献   

7.
下彩棋     
一天,我跟一位雅号“硬硬”的棋友在棋摊开始了拉锯战。“硬硬”的名字叫杨君,他下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嘴硬,一个是棋硬。嘴硬是指他一旦输棋后,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相似文献   

8.
打谱     
王元 《围棋天地》2005,(6):82-84
日前,我去武汉办事。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发现有一位棋友的棋力很强。我问他,是怎么学会围棋的,答日:是打谱。“小的时候,妈妈用两种不同的钮扣,为我凑成了一副棋子,我自己画了棋盘。由于既是初学,又无对手,就照着书上的棋谱用这副特别的围棋——打谱。开始时当然仅为机械复印、不解棋意,后来,渐渐地能感受到一点棋的漂亮,后来,就会下棋了。”  相似文献   

9.
围棋俱乐部     
版主棋儿: 有读者问棋儿:“冒昧问一句,棋儿你会下棋吗?” 棋儿当然会下棋,不懂棋就不可能热爱《棋艺》,不懂棋就不可能理解棋迷内心的那份狂热。棋儿也曾挑灯夜战,可棋儿是女流之辈,很难有下够的时候。原因有三:之一、对手难寻;之二、没时间;之三、不可夜不归宿。 棋儿可是一地地道道的棋迷,棋儿现在自封为棋迷休闲俱乐部版主,各  相似文献   

10.
象棋公式     
12岁那年,我学会了下象棋,从此竟一发而不可收拾,结婚后,仍然乐此不疲。可妻子对我却极不理解,一见我下棋就火冒三丈:“每天就知道下棋,家里的活儿一点儿也不干,都快成棋痴了。”我只顾下棋,对妻子的话置之不理,只是有时反驳几句:“等我拿了BGN冠军,电脑、轿车、洋楼……一切就都有了。”“你在咱们市比赛都名落孙山,还梦想拿BGN冠军。”妻子反唇相讥道。  相似文献   

11.
怀念杨老     
2008年1月5日,我像往常一样在棋社里下棋,忽然手机响起,电话那边传来一个棋友心碎的声音:“杨官磷老师1月4日走了”我的手一抖,棋子洒落一地,对弈的好友问:“出了什么事?”我嘴边轻吐出几个字:“杨官璘老师走了”  相似文献   

12.
棋友小于是个经常参加市、区比赛的业余棋的和,但他下棋有个“毛病”:不管季节是冷是热,不管比赛的屋子室温如何,不管到底是真用还是做样子,反正都必须手里拿把扇子,否则下棋就没有感觉,就没有信心。以至于有相熟的棋友戏称:扇子是他的“护身符”,是他的“吉祥物”,要是哪回真忘了带了,赢棋也得走输。这话还就真被不幸言中了。前不久小于参加区里比赛的最后关键一盘棋,就因为出来匆忙忘了带扇子,总觉得心里没幐没落的,大优的棋竞走出昏着导致翻盘,成绩一下子遗失出了前八?漳皇缴峡醋疟鹑擞帜帽帜媒保涞男∮诓唤敫崭障嗍兜耐淞…  相似文献   

13.
孙桦 《篮球》2000,(16)
女篮国手们的训练是艰苦的, 也很枯燥,但是她们的业余生活却又是丰富多彩的……迷恋围棋的王玲在国家队,王玲迷恋围棋是出了名的,虽然比赛、训练非常繁忙,但王玲却总是忙里偷闲,只要一 有空就会与教练陈德春 比试一番。王玲的围棋水平虽然 不高,但她却下得很认真。王玲 说:“我不是单纯地为下棋而下 棋,我下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打球。也许人们会认为棋和球之 间没有关系,其实只要稍作研究,就 能领会到棋和球有许多相同之处。当 我的棋艺长了的时候,我的球技也长 了,下棋用脑子,打球更要动脑子。”陈丽莎English…  相似文献   

14.
轻松地带     
如此“三枪将”某棋友三项棋都会一点儿,自称“三枪将”。有位棋友问他哪项棋最好,他说:“在中国象棋手里边,我国际象棋最好。在国际象棋手里边,我围棋最好。在围棋手里边,我中国象棋最好。”对不起吕钦1984年我有了第一本棋谱,从那时起就知道了吕钦这个名字,可是直到1986年我从电台听到吕钦夺取全国冠军的报道后,才意识到我竟读了近三年的吕“软”。  相似文献   

15.
棋缘情缘     
我和他相识缘于棋。我喜欢下棋,所以有空闲便到家附近的棋社去,棋社中多是中老年的男人,偶尔来几个老太太若能凑成一局儿,便会马上弃棋投麻,倒也自得其乐。因此我的存在显得格外的扎眼,自己却浑然未觉,观棋叫阵毫不逊色。每每战罢,便和这些棋友大肆争论,龄高年长的棋友自觉身份高低总是包容于我,也只有他,每次都和我争得面红耳赤,一见高低,渐渐的竟有不打不相识,惺惺惜惺惺之感、于是我们俩都暗地里憋着劲真正较量起来。他的棋下得果然不错,我心上佩服,嘴里却不愿服软,一味穷迫猛打,谁知他的脾气更为倔强,丝毫不肯退让。…  相似文献   

16.
笑说诸宸     
诸宸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刚进国家集训队的一件小事.当时我们的驻地还在北京老山,平时她学起棋来总是如饥似渴.有个男棋手老被她缠着教棋.一次他逗她说:“那得叫我干爸爸.”诸宸说:“那你下完棋要去给我买西瓜!”她叫了他“干爸爸”,他果然又教她下棋,又去买了西瓜.后来我问她:“你怎么能随便叫人干爸爸呢?”她说:“那怎么啦,叫他一声,他腿都快跑断了.”  相似文献   

17.
第十四袋烟:棋梦 <早晨> 你赢了胡荣华,击败了吕钦,战胜了许银川,终于得到了大师称号。可就在你即将走上领奖台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把你的千载难逢的美梦惊醒了。真正的棋谜也许都有体会,当一天棋下多了,晚上睡觉做的梦不是在下棋,就是和下棋有关的事。你听过庄周  相似文献   

18.
眼高手低     
王元 《围棋天地》2011,(23):69-75
看棋与下棋,是娱乐于局中的主要方式。我所接触的棋友,为数不少,在这看与下之间,他们中的多数,过于偏重后者。其实,多下而少看,这是一个“吃亏的选择”,因为,从看棋中,您可以得到您实际水平力不能及的东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您我的一个共性,即——眼高手低。  相似文献   

19.
余曼 《围棋天地》2007,(16):95-96
拙作《我为先生造棋室》幸得天地发表后,有棋友感慨:世上棋迷千千万,因痴迷此道而招致夫人不悦者万万千。诚哉斯言。倘若随机设问几位棋迷夫人:您先生平时在家下棋吗?那你多半会听到诸多的嗔怪和抱怨。若不知趣,还要细问根由,你甚至会看到一副愤怒的面孔了。何以致此?先生们嗜棋无度使然。缘何无度?围棋这东西牵魂夺魄,割不断,舍不掉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当你真正进入到象棋世界,就会发现它远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它的博大,它的精深,它所蕴涵的哲理,所包容的智慧.几乎涵盖了所能涵盖的一切。北岛有首只有3个字的诗作:生活;网。如果让我改这首诗,应该是:生活:棋。人生如棋,社会如棋,世事如棋,它们都是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捉摸,只有认真下棋,才会走出正着……——尤颖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