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王勃作此文时年龄多大,历来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选取了包括《滕王阁序》在内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其中《滕王阁序》是传统名篇。大部分教师是采用学生预习,课堂精讲的方式学习。殊不知,这种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的做法,违背了课堂教学的规律,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滕王阁序》这样的优秀美文,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性地开启导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互动教学法在《滕王阁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教师能够把握《滕王阁序》的核心内容以及互动教学法的正确、灵活运用方式,从而在教学进程中制定相应的互动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以《滕王阁序》教材与相关资料、文献等为基础,进行全范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对文章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章,传统教学中往往采取学生看课下注释预习课文,教师上课逐段逐句讲解的方式,由于这篇课文篇幅长,生字多,典故多,所用课时较多,学生学习下来容易有疲惫感,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更不用说欣赏《滕王阁序》的语言美了。于是我决定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本课教学。一、巧设玄机,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5.
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用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的典范之作。因其大量使用典故,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难度,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寻。笔者以为掌握句式,从解读句式、研究句式入手,便是有效教学《滕王阁序》的一把钥匙。骈体文句子的字数多为四、六,故又称为“四六文”。“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骈体文的  相似文献   

6.
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对王勃作此文时的年龄,历来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7.
<正>公元675年,年仅25岁的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适逢洪州都督阎某在重建的滕王阁欢宴群僚及宾客。他即席赋诗,并写下了名扬天下、传唱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年轻的王勃才华横溢,落笔生辉,展示了出众的文学才华、丰厚的知识学养和复杂深沉的思想情感。千百年来,《滕王阁序》被无数名家阅读品评,也是我们课文中的重要篇目。然而在教学中,因为它既有骈体文的反复辞藻的铺排,又有大量典故的罗列,作者情感也较为复杂,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教学中,试着从藻饰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此文,深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的行文缘由和艺术效果,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全面地欣赏这一作品的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久负盛名的精品。上元二年(675年)九月,王勃往南海省亲,途中路经洪州府,时任洪州都督的阎公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正巧赶上了这次盛会,于是在宴会上挥毫写成了这篇临别赠言。历史上的滕王阁已不复存在,但它的名字还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为祖国的江山增辉,这不能不归功于王勃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滕王阁序》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厦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下面着重从景物描写上谈谈它的艺术特色。一、远近错落之美作者笔下,诸…  相似文献   

9.
一、从情感激励开始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克服的不是语言障碍,而是学生的畏难心理。要克服畏难心理,就必须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从情感激励开始。方法之一:名家点评法。名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上对成功人士的倾向度尤为强烈,名家思想、传奇经历、文坛佳话等,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抓住中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强化作家生平介绍、细节渲染,既是对他们的德育渗透,也是对他们的兴趣激励。以学习《滕王阁序》为例,介绍“初唐四杰”,突出王勃的传奇经历,尤其是写作《滕王阁序》时才华横溢、满座皆惊,以至名震天下…  相似文献   

10.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宴滕王序》,在《王子安集》中又名《滕王阁诗序》。它是饯别宴会酬唱诗文的序文,这类文章历来数量不少,质量不高,仅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较为出名,而且《兰亭序》出名大多由于它是顶极书法作品,其余多走应时应景的套路,写宴会  相似文献   

11.
陆精康先生大撰《读〈滕王阁序〉札记》一(载《中学语教学》.2001.3),考订《滕王阁序》所涉传闻、创作时间及篇名、体裁、人物、故实、意诸项,索隐发覆,多见精审。然章体式及作王勃与滕王阁宴会主人都督阎公之关系诸事,笔不敢苟同,兹条分缕析以申说其要:  相似文献   

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课)中为人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句。它为《滕王阁序》增色不少。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3.
钱升平 《高中生》2012,(1):11-1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五课)中为人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句。它为《滕王阁序》增色不少。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滕王阁序》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是汉语言运用达到极致的典范之作。它精妙绝伦,光彩四射,洋溢着异样的光辉。品读《滕王阁序》,就如同与中国文化做一次高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犹如明珠般璀璨夺目。其创作时间却一直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直接影响读者对全文内容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对《滕王阁序》的相关史料认真地甄别分析、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从史料的对比排查、《滕王阁序》本身文意的探幽析微、王勃其他文章寻绎线索等诸多方面,都可证明《滕王阁序》确系王勃上元二年(675)所作。  相似文献   

16.
从《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作品本身的内容、主题和众多有关的献资料等方面看,古序体有三种,而非两种。《滕王阁序》的“序”应为“记序”。  相似文献   

17.
陆精康老师发表的《(滕王阁序)中的文化知识》(《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一文中,讲述了包括天文地理、岁时节日、姓名称谓、日用器物、礼制习俗在内的众多的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滕王阁序》这篇精彩的骈文确实很有帮助。《滕王阁序》中众多的文化知识几乎都建立在滕王阁这个物质外壳上,但遗憾的是,陆老师将有关这个物质外壳的文化知识忽略了,也就是滕王阁内部的丰富的精神蕴藏却只字未提。  相似文献   

18.
《滕王阁序》此篇文章千年来傲然立于文学史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优秀的文章,评论者也有自己独特的赏析,本文从《滕王阁序》形式和内容出发,融合王勃的生平,给出了自己特有的审美感受,再论《滕王阁序》和王勃本人的无可抵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为《滕王阁序》,以下行文即用简称)是一篇有名的初唐时期的骈体文。为使文章显得委婉、含蓄、典雅、精炼、,骈体文在行文方面有大量用典的特点,《滕王阁序》亦然。本文即对《滕王阁序》的用典特点,作一简要分析。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古代汉语修辞学提供一点参考资料,就对更好理解《滕王阁序》的文意,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滕王阁因王勃而名扬海内外。《滕王阁序》匠心独运,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最近,我用了“鲸吞蚕食”,边学边背之法(此法类于私塾),给学生细讲了《滕王阁序》,讲课中我毫不掩饰这是我最喜爱的高中语文课文,边讲边赏边背,多数学生也听得入迷,颔首表示认同。这是一篇“美文”,“文以气为主”,何谓气?才气也。王勃的才气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