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和写作     
要了解对象这两件事情发生在一九四八年冬天和一九四九年夏天,虽说时闻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因为它们当时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至今还鲜明地留在记忆里.第一件事情是这样的;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河南省的南阳.新华社对这件事情,作了十分生动深刻的报道.且不说这篇军事报道的独创风格,也不谈作者异常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给这篇报道带来的深刻性和生动性,只看一看作者对当时战局的了解,对当时敌我斗争的形势了解,已经就为我们这些年青的党报记者,树立了永远光辉的典范.作者在这篇不满一千二百字的新闻报道中,告诉了读者多少事情啊!南阳的位置,南阳的历史,南阳解放的经过,南阳解放的意义——南阳解放与中原战局、华北战局的关系,敌人失掉南阳后,整个战局必然导致全部失败;我军解放南阳后,整个解放  相似文献   

2.
采访和写作     
要想作一个好的记者,或者说一个记者要想较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是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进行很多工作的.现在我只想就采访与写作问题,以及和采访与写作有直接关系的记者修养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这些问题都很大,涉及的方面也很广.虽然自己作了时间不算太短的记者工作,但一来限于自己的水平,二来又没有认真总结过自己的工作,一定谈不好,甚至会有错误.促使我仍然有勇气写这篇文章的唯一原因,是想把我对记者工作的一些体会、看法、理解和愿望说出来,向同志们请教,与同志们讨论,以便达到互相帮助、改  相似文献   

3.
采访和写作     
记者的写作现在我们来谈谈记者的写作问题。采访和写作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阶段。采访是写作的准备,写作是采访的表现。没有一个记者不经过采访能够写出新闻报道,同样,就是最好的采访如果记者没有把它写成报道,也不能说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正因为这个原故,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那一切问题——记者修养问题、采访问题等等,就可以说解决了写作问题的大半。但是写作问题毕竟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解决。这里只就这些特殊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谈的既不是这个问题的全部,更不一定正确。记者能不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我认为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观点、材料和表现能力。有了正确的观点、丰富的材料以及这两者的统一,并用熟练  相似文献   

4.
采访和写作     
我这样采访当场少记,事后多记在一般的情况下,我很少当场记录被采访者的谈话和供给的材料,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譬如谈到数目字、人名、地名等等的时候,才记一下.促使我这样作的原因,是怕妨碍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方给你谈情况的时候,你忙着记录,眼睛就不能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倒不一定是为了写进自己的报道里,而是为了更深一步地理解对方所供给的材料的意义.为什么他谈到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兴奋、特别高兴?为什么谈到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又特别激动、特别愤慨?为什么谈第三件事情的时候嘴角上浮起微笑?这里面都有文章,都值得深思和探求.如  相似文献   

5.
采访和写作     
为什写?写给谁看? 动笔写作以前,首先要明确两件事: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给谁看? 一则新闻也好,一篇通讯、特写也好,成功或失败,总有很多原因。但,写作的目的不明确,没有解决写给谁看的问题,常常是使作品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每当我们采访过后,准备动手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很多的材料组织不到一块儿。也常常碰到这种情况:费了很大的力气把文章写出来,寄往编辑部,不久,原稿却退回来了,说是“文章太乱,材料太蕪杂,不能刊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  相似文献   

6.
采访和写作     
时刻准备着在本文的前两段里,我会谈到党报记者的政策学习和政治修养问题;记者的文化学习和科学知识的修养问题.有了这两方面的修养,再加上刻苦的正确的采访,我们就此较能够容易地担负起党报记者的任务了。从现在开始,我想进入有关采访工作方面问题的探讨.先谈采访的准备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毛主席这个指示对采访工作也有构大的意义.有人也许会这样说:别的工作能够在事先进行准备,唯独记者工作是很难作准备工作的,因为  相似文献   

7.
埃德加·斯诺是一个享有世界盛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二十三岁时来到中国,本来只打算在中国呆六个星期,结果却呆了十三年。他做新闻记者和报纸编辑直到五十年代初,大致也有二十三年。在二次大战期间,他成了报道中国、苏联和印度问题的世界有名的记者。他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其次是“快”。如何使新闻的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受众对新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凡事都有正面反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有正面和反面。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说:“总的说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方面是光明的,同时也存在着阴暗面,我们并不忽视阴暗面,但那究竟是次要的。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搜集阴暗面,每天在报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这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覆盖四个版面,搞成一幅彻头彻尾的阴暗图画。虽然其中每一条可能都是真实的,但如果谁要说这就是代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画面,那就不真实了。当然,如果反过来硬说我们  相似文献   

10.
在整理过去的采访笔记时,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建设和改革的许多往事就浮现在眼前。虽然作为一名普通记者,目力有限,所记所述的只能是星星点点,但那毕竟是亲身经历过的真事。有些事当时说不清楚而现在稍许明白了一点,有些事现在觉得可以说清楚却也未必说得准。实践是发展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时间的距离感给于我们更宽的视野,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深  相似文献   

11.
新闻(消息)是报纸的主体,人物新闻(又叫人物消息)应在消息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纵览近两年来的报纸。不仅出现了消息趋弱的现象,而且历来被称为时代号角、典型宣传轻武器的人物新闻,数量少,分量轻。这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很不适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物新闻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这不仅仅是当前讲政治的需要,也是反映两个文明建设火热生活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讲话时指出,“要宣传和讴歌广大官兵在执行党的路线和加强军队建设中所展示的良好精神风貌,宣传和讴歌他们中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不仅仅是对《解放军报》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党报的要求。报道“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大量的靠什么新闻体裁?用通讯的形式报道,作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离不开人.如何写好人物报道,尤其是写好普通百姓的故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追求快餐式阅读的当下,对传统媒体记者来说,更具挑战.普通百姓没有大人物那样的丰功伟绩,该寻找怎样的点去吸引读者?两个字:感动.他们虽平凡,但平凡事迹中透着伟大,他们于小事中践行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同样带给人温暖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庞艳 《新闻传播》2009,(8):92-92,94
作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人,采访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一个记者水平的环节。“采访是写作之母”,写好一篇文章,没有一次翔实、成功的采访作基础是不行的。从学校到社会,经过多年的积累,笔者总结了几点做好采访工作的心得,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超 《报刊之友》2011,(4):124-125
怎样写出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新闻采访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实际,从脚板底下跑新闻、会议当中找新闻、汇报材料挖新闻、街谈巷议出新闻、下班路上遇新闻等方面入手,对新闻采访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才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敏感地感觉到它,从而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相似文献   

15.
周超 《今传媒》2011,(4):124-125
怎样写出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新闻采访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实际,从脚板底下跑新闻、会议当中找新闻、汇报材料挖新闻、街谈巷议出新闻、下班路上遇新闻等方面入手,对新闻采访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培养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才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敏感地感觉到它,从而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相似文献   

16.
郑健 《军事记者》2008,(7):49-50
这个“老调”应该“重弹” 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萨空了先生提出:采访决定写作。持同样主张的陈克寒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献给敌后青年记者》一文中说:“从一般原理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那么从新闻观点上出发,便应该是采访决定写作。”他是“采访决定写作”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采访写作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产生:有的时候,记者并没有写某个题材的激情,但一个日常的普通现象触动了记者的感觉神经,使记者激动不已,产生尽快将感受和认识写出来的欲望;有的时候,记者收集的材料已很充足、丰富,但苦思冥想,就是理不出个头绪来,从而迟迟不能入笔;也有的时候,特别是采写科技、军事、文体等方面的报道,因牵涉的专业技术、行话较多,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消息鲜视,受到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青睐。特别是有什么重大的活动、大会或赛事等,采访札记更是得宠。什么叫采访札记?通常可解释为:采访以后综合被认为是值得报道的包含见闻要点和感想两种事实成份写成的稿件。它的特点主要在于,必须是记者或被采访者现场的见闻和感受;往往是采访中副产品,主题领域杂而冷,却耐人寻味;见闻要点与心得均衡用力,有侧重时,两者在事实的总体背景下不失衡;写作手法上可融特写、散文、评论等的精华为一体;题目制作多为评论样式,但也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9.
庞艳 《新闻窗》2007,(2):83-84
做了多年记者,总是听见同行在议论某某写稿是一流的,某某又写不了好东西,没有水平等等。笔者深不以为然:同行们只看见了现象,没看到本质。其实作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人,采访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一个记者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即时通讯时代,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电视记者用过去难以想象的快速手段进行新闻采访报道,而且受众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半个世纪以来,电视报道对人类历史进程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电视报道不但作用于人类社会,而且也影响了电视媒介自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