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太极拳运动中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对于运动员合理分配体力,提高运动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武术运动深入发展需不断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参加1990年、1992年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的48名专业运动员和业余参赛者的调查,运用监测观察法。咨询反馈法及综合归纳法等方法的研究。对于如何将二者密切配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和汉语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形式,从语言学角度探讨太极拳的动作名称特点,有利于透视太极拳与其他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的内在有机联系,更好地体会太极拳本身具有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阐述,认为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教思想,孙子兵法,以至于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可以在太极拳中体现出来。具体剖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简单阐述了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哲学与美学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提出构成太极拳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太极拳美学思想、起源、发展进程等不同侧面的分析研究,增进国人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认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太极拳理论体系框架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选太极拳技术水平地不断提高,其难度技术也各不相同.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1-2012年竞技武术套路自选太极拳比赛难度动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征.通过此研究,希望能对自选太极拳的技术训练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形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功用独特,愈来愈受到世人重视。太极拳在萌芽、发展变化过程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土壤,其拳理、拳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渗透着东方式的思维方式,包括中和思维、类比思维、整体思维、圆形思维等。研究太极拳的思维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太极拳理论,加快太极拳发展步伐,为建设现代太极拳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杨式大架太极拳的技术特征 ,从关节角度定义杨式太极拳大架概念 ,对杨式大架太极拳身型技术要求 ,下肢步型的膝角等关节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发现下肢的关节角度具有良好的发力、稳定特性 ,揭示出太极拳的诸多特点 ,并且认为 ,决定太极拳动作间架的第一成因是它的技击性 ,充分说明太极拳动作的技击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起源、内涵、属性、作用等方面对太极拳文化与太极拳进行了辨析。提出,太极拳文化与太极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着不同的起源、内涵、属性、作用,同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人体衰老的机理及过程,探讨了传统太极拳对抗衰老过程的影响,指出传统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形神俱备,能强筋骨、壮体魄、理脏腑、通经脉、调节内环境的平衡,对预防疾病、健体强身、延缓衰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三名受试者金刚捣碓动作进行足底压力分析,以揭示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动作足底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金刚捣碓动作中左足的足后区、足中区外侧的压力载荷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右足的足后区内侧、足中区内侧和第4、5砣骨区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在金刚捣碓震脚时,左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外侧,右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内侧。建议在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加强对足底各部位小肌肉群和踝关节的训练,尤其是足跟区和第一砣骨关节部位,以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首先形成了对瑜伽的初步认识,继而从项目性质、健身原理、文化背景、养生理念几个方面对瑜伽和太极拳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健身方面各有千秋。最后基于对二者的比较,探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对策。通过比较研究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太极拳,以便找到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对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现代和谐社会与太极拳文化的相互关系,指出现代和谐社会应具备以人为本的六大特征,提出了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及作用,阐明如何弘扬太极拳文化,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推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文化学角度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即主要从其哲学内涵、伦理、兵法、医学等方面作一尝试性研究。认为:推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以及相契合的时间、载体和途径;“以柔克刚”的特点反映了”反者道之动”的哲学内涵;“后发制人”战略体现了儒家“仁义”伦理思想,还包含有兵法思想等。  相似文献   

14.
The cultural connotaion of the exercise of pushing hand in Tijiquan was explored in terms of philosophy,ethics, medicine, military strategy and tactics, etc.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ained in this exercise possesed a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agreed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ime, carrier and channel. The feature of "overcoming firmness by gentleness" embodied a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1 the strategy of "gaining mastery by strik ing after the opponent has struck" embodied the Confucianist ethics as well as military strategy and tactics.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特质与演变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中国武术重要拳种之一的太极拳,自诞生起就具有典型的高雅文化特质。其拳理是吸收了太极文化、儒家文化及道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了完善的太极拳理论体系。其拳法是博采了众多武术拳种之长,形成了独特的太极拳技术风格特征。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理论体系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武术文明化进程的使然。在近代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太极拳技术上体现出由繁至简的演变特点;太极拳文化体现出由高雅到通俗的演变特征;太极拳受众体现了从少数武术精英修习到大众参与的特征。太极拳所具有的高雅文化特质被不断消解,从而影响了太极拳的文化形象。坚守太极拳高雅文化特质的本源,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存的发展思路,促进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从“推己及人”到“内圣外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对太极拳的人文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是一种内涵厚重且具有人文精神的拳种.太极拳是关乎“人”的一门学问.太极拳所阐释的,“正己”、“知己”、“舍己”、“随人”成就着太极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相互联系中构成了统一的价值观——“推己及人”、“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