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是苏共历史上的闪光点,列宁对民主的忠诚和执着追求,在其政治遗嘱中得到了很好俐证。对列宁时期的民主的刻意遗忘和抛弃,对列宁精神的忽略和遗弃是苏共失败的诱发始因。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晚年认真思考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权建设思想,即后人所称的"政治遗嘱"。列宁的政治遗嘱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入研究这些遗嘱思想内涵,特别是关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逝世前留下的“政治遗嘱”和邓小平离职前所作的“政治交代”,其基本点都是对党的高层领导班子建设以及有关重大政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比较和研究他们的这一思想,对搞好新世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政治遗嘱"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是列宁基于苏维埃俄国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所作的思考和规划,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缘。其中,初步形成了以强化民主集中为重点,确保治理决策科学化;以扩大基层民主为首要,推进治理途径民主化;以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力主治理方式法治化;以权力制约监督为抓手,实现治理过程规范化等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列宁"政治遗嘱"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列宁“政治遗嘱”的思想主题就是要探讨象俄国这样的小农占多数的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问题。由此,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观点、新构想。如不同社会主义类型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渐进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相容性、通过合作制建成社会主义的“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理论构想等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新鲜独特的重要思想。列宁的这些创造性探索表明了其“政治遗嘱”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会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哈林在有关文章中提出,构成列宁政治遗嘱的若干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上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大的思想体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独创性地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殊道路;列宁关于把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到文化建设上的论点是党确定重要的策略路线的理论基础;列宁从当时国际形势出发提出的俄国的策略思想如同一个由许多具体的指示构成的极其丰富的链条;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论合作社》科学地提出了工业化计划和合作化计划;列宁的《日记摘录》就开展文化革命提出了切实的、广泛的计划。布哈林对列宁政治遗嘱的认识,其科学性和深刻性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理论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解读苏共执政的教训可有不同的视角。从全球化视角出发,苏共执政的教训之一在于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缺乏对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不能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正确定位;教训之二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不能正确回应,使苏联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教训之三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错误估计形势,拒绝改革;教训之四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不能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教训之五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没有使苏联跟上新科技革命的步伐;教训之六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执政党主流话语日益边缘化,患上了“意识形态失语症”。等。  相似文献   

8.
苏共执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重新反思苏共亡党的教训,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党的民主执政意识;必须改革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强化党的执政功能;必须完善和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苏共垮台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长期未处理好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从而失去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削弱了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缺乏疏远了党群关系;官僚主义、特权腐败现象的泛滥摧垮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执政党的组织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宁在临终前的“政治遗嘱”中提出了吸收工人参加中央委员会以增加中央委员人数,加强集体领导,并对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改革和完善中央监察机构,以便对领导人和领导机关实行更好的监督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列宁晚年关于苏维埃制度建设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维埃体制在其建立初期即发生了嬗变,为防止政权官僚化和官僚主义而创设的苏维埃体制正逐步失去对权力的监督。晚年的列宁越来越表现出对现实体制的不满和担忧。为了阻止和扭转这一趋势,列宁从制度设置方面对苏维埃体制重新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2.
苏共表面虽然高度重视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其言行不一,理论政策与实际作为完全悖缪,思想政治教育徒具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最后只能归于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3.
民本与民主交织的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政治发展问题,既不能坚持理想主义,也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概念,必须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出发,把对问题的讨论置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景之下。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度之大和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把民主的目标与民本传统创新结合起来,把来自西方的概念进行中国化的阐释,认真研究理性,民意和群体心态的特点和现实表现,也就成为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从政环境的演变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苏共执政期间,体制机制僵化,形式主义、教条主义、贪污腐化、奢靡享乐等问题严重,污染了从政环境,直接导致领导干部思想混乱、行为失范,腐败问题连发。污浊的从政环境使苏共逐渐丧失了民心,最终导致亡党亡国。对制度上和苏联有着传承关系的中国而言,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苏共执政后,仍然沿用革命时期的"职业革命家集团"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盛行;监督机制弱化,权力失去制约;干部队伍近亲繁殖,德才不佳。这导致苏共精英集团思想僵化,不愿改革创新,缺乏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理论;丧失信仰,精神懈怠,能力弱化;生活奢侈,腐败盛行,脱离群众,失去先进性。正是苏共精英即"职业革命家集团"向既得利益集团的退化,最终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高等学校之所以开始设置思想品德课,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遭遇严峻的挑战;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追求科学化的新理念;三是学校教育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对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重视不足无疑是一条重要原因。苏共执政后期。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上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上苏共长期以来对内对外奉行错误的执政方略,导致苏共执政环境日益恶化,执政资源逐步流失,最终动摇了苏共的执政基础,使之丧失了执政地位。这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而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这个联盟大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是这个大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党。党领导着国家、政府、军队各种力量,领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成"党国"体制,这是一党制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苏联,党、国家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就拴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因素。科学地剖析苏共执政体制的弊端和后果,有助于加深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维护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就其内涵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以马列主义民主理论为依据;二、以民主制度为中心;三、以经济平等为实质;四、与苏区实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年2月1日和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两次开会讨论波斯别洛夫的报告,主席团成员对在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没有分歧,分歧在于揭露的程度。但报告的正式文本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才形成,是波斯别洛夫的报告和赫鲁晓夫的文本综合而成的,苏共高层领导传看了这份报告,有些人还做了补充。2月25日晨,赫鲁晓夫作了这一报告,要求保密。事实上,苏共很快向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报告的内容被广泛知晓。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体现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意味着滥杀无辜、破坏法制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声。当然,赫鲁晓夫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