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许多代表人物都承认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生态运动的指导作用,主张消除生态危机必须变革当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超越当代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新型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是面对现代西方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和谐发展的社会理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他们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对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揭露了生态危机的根源,从而找出了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即在人类的两难结构中的最佳结合点,这对我们开发大西部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赫伯特·马尔库塞既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了自然革命与自然解放的思想,揭示了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构想了实现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新型主体———新感性的人,提出了以“非暴力”手段来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张。马尔库塞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了对自然、技术以及人的感性解放的认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和内在矛盾,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建设生态文明的论断,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进行.在此基础上,他们把实现"环境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把"以人为本"和建立动物多样性伦理作为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安德烈·高兹融合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高兹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内在联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并不是一种独立力量,科技自身的发展应有生态维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化解科技发展与生态社会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生态价值取向,揭示了科技发展的生态维度,拓展了科技观的生态视域.其理论有其合理和明显进步之处,也有一定的缺陷,对解决中国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是不是一位生态学思想家的争论在学术界由来已久,目前尚无定论。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通过梳理历史,研究生态学发展历程,从唯物主义和自然角度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仅包含大量生态思想,马克思本就是一位生态学家。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主要包括生态危机理论、消费异化理论、稳态经济理论 ,主张建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这些观点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社会的生态危机和环保运动的一种积极的理论回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有其本身产生的理论渊源,其主要内容、中心观点、产生原因和发展形态,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再转型发展的历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已有诸多生态学思想的萌芽因素。马尔库塞和施密特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建构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形态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转型期。拉比卡和佩珀等一批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转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制度批判入手,把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反生态的性质,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以实践观为基础的自然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扬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自然划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奠定了生态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哲学最主要是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马克思主义者极为关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充满了生态哲学思想。在当代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状态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现实的人作为逻辑起点,思想核心是人的本质,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深刻反映了历史进程中的人的发展规律,为现实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到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重视对人类自身活动的解说,而忽视人类社会与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人地关系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人与自然的历史状况,现实矛盾以及当代困惑等方面分析,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历史和现实反思的结果,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求人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姚倩 《培训与研究》2010,27(3):60-6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最本质的活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前提,它是通过劳动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关系,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历史的人只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度",尊重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持久地生存下去,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对于当今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整体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整体主义的内容关涉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社会意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三个方面,整体主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对主客二分论,二元论,机械论和还原论的否定,其实践意义则是对你权制,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超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整体主义既存在正面效应,也存在着消极的或不现实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与人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国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外哲学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些基本观点有其不合理性,即颠倒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未能架起"现有"与"应有"的桥梁,充满了先验色彩,从根源上滑向了唯心主义;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并结合自然、社会因素,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正确的,即人的本质是劳动、社会关系、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联系国际国内现状,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