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0-10
新材料是所有产业的基石,是先导产业中的先导.特别是七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都是其发展的核心。随着即将正式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可望进入黄金增长期。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的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对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六类新材料进行重点支持。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发展,专利成果的转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采集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国内动力电池材料和管理系统专利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深度剖析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关系,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技术路线做出预测和建议,同时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08,(1):14
钟发平原系清华大学现代物理系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多次赴美国、加拿大从事先进电池材料及高能电池的技术研究和开发,29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其间,以他为主分别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863”重大攻关计划新型储能材料研究开发、镍氢电池产业化开发、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研发和锂离子电池材料开发等多项重大攻关任务,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部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奖和先进个人称号等多项奖励。先后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自主和合作获得10多项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5.
杨立保 《科研管理》1996,17(6):46-51
本文从材料技术研究结果具有的效应和材料失效特点出发,阐述了材料技术的主要成果形式和合同项目验收的程序。详细分析了合同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指出关键技术与创新,技术指标,研究内容、技术文件,应用情况是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同时提出了用“五化”评价研究过程与水平、七个因素评价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5-I0006
3000吨纳米级磷酸铁锂项目近日在四川德阳广汉市投产。项目运用独创的“多溶剂液相法制备纳米磷酸铁锂”工艺,在国内首次实现50纳米以下磷酸铁锂材料工业化量产,其大功率充放电、安全性和循环次数等指标均大幅超过现有产品,并降低锂电池成本20%以上,有望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力电池、蓄能电池产业发展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的专项中,动力电池作为一个方向,大概占到了25%,在六个方面对动力电池研发进行支持。第一,新材料新体系;第二,高比能锂电池;第三,高功率长寿命电池;第四,动力电池系统;第五,高比能二次电池;第六,测试评估。破解电动汽车不方便、不经济、不安全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动力电池需要有新的突破。2016年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我国将整合国内很多机构和企业,以国家队力量来开  相似文献   

8.
吴文钊  吴剑 《中国科技信息》2011,(13):6+5+4+3+2+1+14-I0008
我们与众不同的观点。有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我们不看好镍氢电池,纵使是短期也是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比日本、美国等先发国家较迟,但我国不必重复它们"从镍氢到锂电"的技术发展路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已较为成熟,等到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大量释放,动力电池领域或许早已是锂电的天下,镍氢电池有可能面临未上规模即遭淘汰的风险。此外,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相关产业链作了较为详细的需求预测,我们发现国内正极材料领域已潜藏一定的产能过剩风险,未来行业竞争将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电动汽车在高寒地区安全运行,研究以国家标准为依据,以高寒地区气候特征为测试环境,以西藏新能源检测中心动力电池测试平台为基础,对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开展容量实验、功率内阻实验、高低温启动功率实验及能量效率实验等系列电性能测试试验。并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不同测试工况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规律,以便掌握在高寒性气候条件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相关电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78-78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国产动力电池处于低端的突出瓶颈是核心工艺和成套装备。动力电池装备涉及动力电池数十道生产工序、七大模块,中高端设备目前以进口为主,自动化成套装备更是国内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最具挑战性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汽车强国,离不开产业配套。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堪称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强,则新能源汽车强;动力电池弱,则新能源汽车弱。事实上,在“双碳”目标驱动的产业变革中,动力电池已成为关键一环。在2023年6月9日举办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就指出,“动力电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吴锋认为,动力电池生产过程的节能降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27-27
用化学方法合成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的新型高电压高容量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Li(CoxNiyMn1-x-y)O2.试制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高功率8 Ah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研究了该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后.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重量比能量的突出优点,但至今尚未得到电动汽车市场认可。除了价格高和安全性隐患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众所周知的上市阻力外,还有高内阻、低温时容量快速下降、耐过充电和过放电能力差。这些因素使电动车起动性能差、行程没有预期的长、运行时温升高,并且电池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要尽可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它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开发新的电极材料,使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卢楚辉 《大众科技》2021,23(3):35-39,19
文章提出一种动力电池铝合金箱体设计方案,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和振动测试验证,发现其结构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然后提出两种结构设计优化思路,并按相同工况要求进行仿真分析和振动测试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改善方案均能有效改善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整体强度,验证了改善方案的可行性,为动力电池铝合金箱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3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纯电动轿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程树康教授和杨世彦教授等研制成功。该车以红旗“世纪星”为车体,所用的感应电动机均由程树康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制。电动车多次在京哈路段进行试车,最高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50公里.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320公里,主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运用政策法,将动力电池界定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中最关键的部分,将其定位为Kraljic矩阵中具有高供应风险的战略项目。研究发现,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主流,其供应短缺风险突出,包括供应总量短缺及供应结构性短缺。建立单一车型风险评估模型,在考虑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参数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级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11,(2):31-31
近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烽火通信公司在北京宣布完成“单光源1-Tbit/sLDPC码相干光OFDM1040公里传输技术与系统实验”。经过测试和工信部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势头迅猛,由于能量存储方式所限,轻量化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轻量化技术作为产品性能提升和产业化成熟度改善的技术支撑.多材料混合应用技术作为实现整车轻量化的有力途径,近年来逐渐在国内整车企业得以应用.伴随着材料技术和汽车开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材料应用于整车设计开发,与此同时,相关材料及部件性能的精准化测试与评价技术、材料与部件性能数据精准化分析与应用技术、材料及部件精准化建模仿真技术及其测试评价体系缺失,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新材料应用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势头迅猛,由于能量存储方式所限,轻量化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轻量化技术作为产品性能提升和产业化成熟度改善的技术支撑.多材料混合应用技术作为实现整车轻量化的有力途径,近年来逐渐在国内整车企业得以应用.伴随着材料技术和汽车开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材料应用于整车设计开发,与此同时,相关材料及部件性能的精准化测试与评价技术、材料与部件性能数据精准化分析与应用技术、材料及部件精准化建模仿真技术及其测试评价体系缺失,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新材料应用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势头迅猛,由于能量存储方式所限,轻量化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轻量化技术作为产品性能提升和产业化成熟度改善的技术支撑.多材料混合应用技术作为实现整车轻量化的有力途径,近年来逐渐在国内整车企业得以应用.伴随着材料技术和汽车开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材料应用于整车设计开发,与此同时,相关材料及部件性能的精准化测试与评价技术、材料与部件性能数据精准化分析与应用技术、材料及部件精准化建模仿真技术及其测试评价体系缺失,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汽车新材料应用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