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所谓“记者”,是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包括记者、编辑、主任、老总和其他在媒体工作的人们。河北日报离休老同志、73岁的老记者汤小薇,把她离休后10年(1989———1999)的作品集成了一本新书《平淡下的激荡》。我读了感慨丛生。我首先想到了人的生命史、人的事业史、人的行进足迹、人的耕耘与收获,乃至我们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到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对待我们自己择定的职业,来度过自己归根到底并不漫长的一生。突然地想到一句话:“终身年轻”是记者。既然是“终身”,难道不是包括青年、中年、老年吗?怎么可能是“终身年轻”呢?…  相似文献   

3.
聂乔 《新闻导刊》2006,(6):38-38
有人说.做一名记者永远不能放松自己.需要不断汲取“养分”,与时俱进。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年轻记者来说.更得紧绷神经.将自己训练有素.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相似文献   

4.
他叫金宝堂,随州市安居镇家具厂的一个木匠,人称“本镇记者。”因为母亲早逝,哥哥、姐姐离家早,父亲忙于营生,金宝堂上到初中二年级便辍学在家,十五、六岁就学了一手好木工活。他从小酷爱文学,因此,他虽在工厂当木匠,但总爱写写  相似文献   

5.
6.
以文出名的人常有被人认错的尴尬,吴锦才也未能幸免。 1993年的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个女学生,进门说找吴锦才。吴锦才说:“我就是。”女孩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我和同学们很喜欢你的书,写得特别有深度,所以,我……以为…作者是个…老者。”屋里的人都笑了。对吴锦才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了。还是刚来新华社的那几年,或许是望文生义,以为有此名者定是读私  相似文献   

7.
●第一个名字被用作街道名称的中国记者许宝健《经济日报》记者。1992年5月,他采写的《从孟楼到孟楼》的长篇通讯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后,引起了豫鄂两省的强烈反响,两省省委书记分别到实地考察并作批示。1992年5月28日,河南孟楼规划的15条街道全面贯通,为感谢记者,便把新建的连接两个孟楼的街道命名为“宝健路”。●第一个建议“设立特区”的记者连云山《人民日报》军事记者、军事评论员、国际评论员。1962年秋冬之交,连云山深入到深圳边境和香港九龙等地采访考察后,写下包括建议在深圳边境一带建立“特别政策…  相似文献   

8.
9.
"勤"而善"悟","悟"而见"新"。不管传媒生态发生多大变化,新闻人的规律性工作要诀永远不会过时——年轻记者下基层,是践行"走转改"精神、重塑"短实新"文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这次新华日报第二批下派记者总结暨年轻记者业务研讨会上,有年轻记者说要学会"向下生长",并举了一个例子——四川有一种毛竹,其生长过程非常奇特:在前五年的时间里,外形上几乎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到了第六年的雨季,这种毛竹就会以平均每天1.8米的速度疯长,15天的时间里就能迅速达到  相似文献   

10.
正对年轻记者我们寄予厚望。新华日报在九年前招聘了一批年轻记者以后,大概有五六年时间没有新进年轻记者,这样就造成了五六年之久的断层。从2008年开始,我们又开始重视这个工作,这两年基本上年年都进新人。我们去年年底做了一个统计,新华日报现在50岁以上的资深记者、资深编辑,占18.43%;50岁以下、30岁以上这个层次的人,占了67.74%,这部分我们称为骨干记者;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占比是13.82%。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新闻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对新闻线索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也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具有高价值、重分量的"好"新闻都是在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收集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能够促进记者新闻敏感性的提高,而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收集过程就是获得新闻的一个入口。为此,本文对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收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的培养工作奉献一些力量。  相似文献   

12.
小张: 去年秋天,你们的郭主任来京办事,趁一个星期日,我陪他游览了西山。我们漫步在枫树林中,一面观赏红叶,一面天南海北地畅谈。从他的言谈话语中,听出他对你是很赞赏的,对你的成才抱着很大的期望。不过他也提到,你曾表示过不愿意从事经济报道,说整天和数目字打交道,写出来的报道太枯燥。小张,恕我直言相告,你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小处说,你终日置身于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应当把接触它、观察它、研究它、报道它,看成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去热爱它、追求它。从大处说,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转上了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轨道,举国上下,正在向“四化”进军,做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闻事业,自然也要以报道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新闻记者是新闻事业的一分子,又怎么能回避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前虽然已经有记者节,也只是从1933年到1949年这十六届而已。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0年才正式确立11月8日为记者节。与教师节、护士节这些行业性纪念节日相比,记者节还很年轻。年轻的记者节,是怎样开展自己的纪念和庆祝活动的呢?无非是论坛、座谈会、交流活动、文艺演出等等,当然都是关于记者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那么有没有什么特色呢?特点是有的,毕竟是个特殊的行业类纪念日,而要说特色似乎就没有什么了。记得在今年教师节前,有时评作者提出“再不  相似文献   

14.
不要丧失年轻记者的“闻”劲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文超 《青年记者》2010,(11):41-42
感谢编辑部对我们年轻记者的关心和鼓励。此次我获奖的作品,是发表于大众日报首期“全运特刊”头版的稿子《开幕式彩排全天候日记》。当时进入全运会内围采访的有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台、山东电视台四家媒体的记者,采访几乎同时进行,如何采写出独家新闻,写出大报的特色,是我当时工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02年成为新华日报大家庭的一员,进报社已经快十年时间。我以为,年轻记者成长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的关系我把这一对关系列在最前面,是因为每一位年轻记者,从进报社上岗第一天起就会面临这个矛盾。对记者站的同志来说,规定动作就是守土有责,要贯彻上级部署,发现地方新闻亮点,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对于条口部门的年轻记者来说,同样有规定动作,那就是条线的新闻不能漏报,不能浅报,不能乱报。  相似文献   

16.
17.
第一个驻外记者李何原名洪履和,福建省福州人(1918—1962)。1950年3月,新华社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李何和夫人瞿独伊(瞿秋白之女)一起被派往莫斯科担任特派记者。第一个名字被用作街道名称的中国记者许宝健《经济日报》记者。1992年5月,他采写的《从孟楼到孟楼》的长篇通讯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后,引起了豫鄂两省的强烈反响,两省省委书记分别到实地考察并作批示。1992年5月28日,河南孟楼规划的15条街道全面贯通,为感谢记者,便把新建连接两个孟楼的街道命名为“宝健路”。第一个对台广…  相似文献   

18.
望污染而兴叹,临寰球而赋诗。东广公司慷慨解襄,秋山丰宽飘然漫步。请欣赏——1990年12月2日莫斯科11时13分,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随同两名苏联宇航员搭乘苏联“联盟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踏上这一高度的新闻工作者。在此后八昼夜的太空旅行期间,“联盟”号飞船实现了与苏联“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太空对接,飞船指令长维克托·阿拉纳西耶夫和随船工程师穆萨·马纳罗夫替换下了在“和平”号停留  相似文献   

1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交给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份试卷,更是广大青年记者需要努力完成的一门必修课.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是要让青年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目前活跃在各种媒体一线的广大青年记者牢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宗旨所需要,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前途命运所需要,同时也是青年记者健康成长所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