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互联时代,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成为引领全民健身的新风尚。本研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探究智能穿戴设备对大众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智能穿戴设备有助于提升大众体育锻炼参与水平,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PSM重新估计、更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排除其他因素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作用表明智能穿戴设备通过提升大众的健康关注和社会资本进而促进其体育锻炼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穿戴设备对西部地区、中年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一发现对推动西部地区、中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启示。因此,市场主体应进一步丰富智能穿戴设备功能,优化使用方法,职能部门可将智能穿戴设备作为全民健身推广普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魏子皓 《新体育》2022,(2):18-20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为体力活动的大数据。但是,可穿戴设备由于数据精度不准确,以及对于健身时错误动作无法及时的进行监测和纠正。根据2020级体育教育学生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行为分析,满意度分析以及改进建议分析,并结合现在市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提出了一套新型运动智能皮肤衣的理论构建,为后期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APP和可穿戴设备的数据误差进行弥补,通过更加精确地传感器数据测算,从而达到运动数据更加准确,让人们在健身中更多的获得相应训练所带来的益处,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系统构建与分析法,探讨初中在实施“校外1小时体育锻炼”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结构特征,提出可穿戴设备游戏化干预策略。研究结果:(1)运动可穿戴设备基本功能可降低锻炼执行难度、缩短锻炼可用时间,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驱使学生经常运动;(2)可穿戴设备结合游戏化设计优化学校、社区和家庭体育环境、提升学生体育参与主动性、缓和逆反情绪等环节全面发挥作用;(3)运动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是通过游戏化设计,让体育运动成为个体完成挑战、实现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少年问卷调查与访谈,对体育偶像与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偶像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开始、运动坚持、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偶像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来自青少年对偶像运动形象和信息的认知选择、偶像的社会联系与精神动力的作用、对偶像运动表象的榜样模仿,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深层次了解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率降低的原因,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分别从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四个维度设计问卷,对我国11个城市的800名14~17岁青少年女性展开调查,揭示影响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4~17岁青少年女性能感知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的影响。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其中个人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社会环境障碍因素对经常参与运动的女性影响较大;个人障碍因素中的生理期影响、运动中在意个人形象、没有时间、缺乏运动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障碍因素中运动中缺少朋友陪伴、缺乏女性体育榜样、社会环境障碍因素中的自然环境、社会体育氛围,政策障碍因素中缺乏女性体育组织、参与时缺少适合女性使用的体育设施等都影响着青少年女性的体育参与。对策:宏观上使用智慧化场馆管理照顾不同时间女性的运动需求,通过社会媒体和体育名人增加女性体育报道,改变女性在体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等;微观上组织家庭体育活动或学校团体运动,邀请体育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为青少年女性树立运动榜样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制约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主要结论:制约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因素包括:学校系统内体育课质量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保障力度不足;社会系统内既有客观的场地设施条件制约,也有主观服务意识淡薄的影响。应对策略:立足学校,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有效的组织体育课教学,保证体育课质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供给主体视角和行为主体视角,对疫情期间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变化进行探析。结果表明:从供给视角来看,在政府层面,政府引领下青少年家庭体育成为疫情阻击的精神旗帜;在学校层面,线上教学的弊端显现出体育活动自主实践能力的缺失;在家庭层面,居家隔离锻炼进一步强化体育活动的代际影响;在社会层面,非医疗健康干预下青少年体育需求的供给场域单一。从行为主体视角来看,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念在新冠疫情下得到重塑,在后疫情时代的短期运动热潮中迎来发展机遇,青少年体育活动存在主观意识与客观参与之间的矛盾。为此提出相应建议:学校体育应增加健身知识和方法内容,促进体育课程由"练"到"学"的转化;提高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生性需求和自组织能力,强化体育运动与科技信息的紧密结合;建立青少年体育服务供给的多元场域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吴勇 《安徽体育科技》2016,(4):21-22,52
智能手环是一种新兴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可以记录日常的运动、睡眠、饮食等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健康的生活。通过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讨论了智能手环在社会体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智能手环与社会体育结合的可能性,以及智能手环在社会体育中的推广前景。将智能手环这一新兴设备更好的运用于社会体育中,指导人们更加健康的生活,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9.
运用2015年日本青少年体育生活调查数据,分析日本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现状及特点。研究表明,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普及、参与频率高,参与内容多样化;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阵地,学校运动部、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社会组织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提供平台;父母的同行、引导和鼓励是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积极外因"。我国应强化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养成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改革青少年体育制度,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搭建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青少年群体为调查对象,以“30分钟体育生活圈”健身活动为调查重点,对上海市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对上海青少年群体参与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知道体育生活圈的青少年仅占20.9%;青少年参与运动项目的选择呈多样性特点,受到参与运动的动机以及时间的影响;在工作日除了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外,68.7%的青少年选择参加体育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社区的公共场地等。小长假、周末、寒暑假大部分体育活动距离都在1000米以内;影响青少年参加“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首要因素是健身意识。根据分析,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发挥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给青少年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提供青少年健身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健身指导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