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启程 《教书育人》2011,(20):34-36
"两课一育"大课改的时代价值1."两课一育"大课改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学校始终坚持教育改革与创新,并围绕课程、课堂、德育三大核心要素发力,我们称之为"两课一育"大课改。"两课一育"大课改的核心思想是:课程、课堂、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三个核心地带,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构建,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完善和优化,都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一些大学正致力于研究型大学建设,并依据一定"标准"极力提升科研水平,或增加学科门类,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将研究型大学视为以科研为主的大学或学科多的大学或研究生多的大学。这些理念和做法与大学的本质属性相悖,无益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大学。学术型人才是以知识创造为本位的人才,既可能是研究生,也可能是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别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施专业教育,学术型人才实施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教育模式德国教育具有双重性:高深的学术性和切实的实用性并重,培养学术型和实用型两种人才并重。中国教育基本上是单一的:追求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一种学术与实用结合型人才。德国采取培养两种人的模式,既成为经济强国,也是理论学术大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美国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学术精英为主的,并呈现出重博士教育、轻硕士教育的文化心理特征。过去40年来,尤其是近20年来,教育、商业两个学科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面向职场培养非学术化人才取得巨大成功,带动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在整个学位教育中的相对比重提高了近8%。同时,美国学术机构的人力资源政策在过去40年来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术人才的职业选择需要作出调整。因此,美国研究生层次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在汲取教育、商业等专业学位教育的经验,面向非学术机构培养职场人才。专业科学硕士学位教育是这场改革的重点,凯克研究院则是发起这一改革的先驱机构。  相似文献   

5.
王有春 《高教探索》2012,(4):97-104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创办于1938年12月,1950年因学校行政机构整编而撤销。它以"训练教育学术专材,研究高深教育学术"为目的,对西北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改进,并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研究人才,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研究机构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抗战期间,由师范类院校创设的教育研究机构仅此一家,其教育研究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为教育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转型对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培养目标由学术型为主转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就业结构从"学术型就业"转向"能力型就业"、人才竞争由本土化转向国际化都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多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专业性、实践开拓性、实效性和前瞻性面对挑战,牢固树立大教师观,高度重视以党建为核心的集体组织机构建设;要充满"生情"地服务于研究生发展需要,服务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部队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重大使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军队院校大多把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作为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央军委在《关于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深化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调整发展战略重心,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产学结合,培养和引进学术、技术人才并举、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等措施来培养适应高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培养高级技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大体上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 :前者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 ;后者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 ,又可分为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由不同的学校来培养 ,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由普通高等教育来培养 ;而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则由职业教育来造就。但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生产、建设、服务活动中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且存在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逐步复合的趋势 ,高职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高级技师的职责。一、现代化生产已淡化“白领”与“蓝领”的界限20世…  相似文献   

10.
怎样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的多型人才跨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全新课题.长株潭作为全国首个"两型社会"综合试点城市群,为学校的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学校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更好地推进学校科技普及工作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术社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学术社团依托学院本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成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质人才为宗旨。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两个整合、三项注重、四点特色"的建设思路开展工作,逐渐形成"兴趣培养、理论学习、技能提升、创新训练、能力强化"的"五步走"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高校学术社团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嵇凤云 《文教资料》2014,(26):77-78
教育部积极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修订为例,探析学校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结构调整的方案,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认为我国法科研究生教育没有清晰定位法律教育与法学教育,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突出表现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资源去培养实务工作者,不仅浪费人力和财力,且导致实务型人才不务实,学术型人才不够学术水准。因此,应反思法科研究生教育,清晰定位法律教育与法学教育,从实务型和学术型角度对学位予以分流,重构法科研究生教育,使法律人才培养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4.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新时期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厘清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本科教育以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提出了"五个注重、三个对接"的培养理念、"多主体参与、倒推法路线、一体化设计"的培养方案和"多元协同、项目载体、多维评价"的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导向。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是个服务性的学术机构,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育人的使命。因此,师专图书馆在做好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师专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作用,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校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启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十一世纪,我国政府提出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宏伟目标,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出现了脱节,迫切要求丰富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教育分类,高等教育包括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两大部分,社会人才结构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数量远远大于学术型人才。我国目前的高教体系着力培养大量的学术型人才,而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还十分落后,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卓越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改变"重教轻研"的传统教学理念,创立"教研一体化"卓越教师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针对性设置教学课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更新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大胆探索,增强教育活力。培养"两高五强"的专业化高素质"教研"型卓越教师,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使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研、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一种教育形式.产学研结合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做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术和技术知识为主要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尽管在"研"的份量上不如以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和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和研究内容的普通高等教育重,但是随着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其技术研发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需要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构建新型的教育机构.因此,弄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框架中探讨了"第三张教育通行证"的由来与发展,明确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建设新型大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正在由长久以来的精英式教育,逐步转向高端人才的大众化培养,我国教育部也从2009年开始,设置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一培养类型,再次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把握两类人才的共性与不同点,区分具体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才能真正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