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有不少关于“悟性”的学说,但大多只能解释为十分有限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学说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柱和实践指导,也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概述了悟性的理论渊源,着重分析了悟性的定义、特征和悟性培养的策略,用以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3.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悟性”至关重要。语文课的阅读教学采取“入境”、“察情”、“悟理”、“抉微”、“发隐”的具体措施,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4.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悟性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培养出来。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悟性的关键有:身临其境;将心比心;透过感情悟理性三步做法。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语文学习的悟性增强,带动了写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5.
6.
王军 《考试周刊》2008,(51):51-51
悟性是人们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洞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则通过创设情景,设疑释疑;利用直觉洞察问题的本质;类比联想;转换思维角度等方法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悟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对作品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底蕴处、精妙处进行品味、玩赏.对那隐含在语言深层的用意仔细揣摩.并进行逻辑思维.进而辨得曲直是非,理解其内涵、主旨。学生若具有了领悟能力.教师则可以不必喋喋不休地分析、挖掘,学生自可获取深层的知识。教学中。要重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谈数学解题悟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题悟性是人们在解题活动过程中,对研究的问题,凭借统摄、类比、迁移、想象等,触发灵感、引发领会,继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处于高级阶段时的集中体现,同时,它还显示出人的超常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除疑难,是开拓创新.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从看清问题、绕过障碍、解决问题、回到起点等四个方面说明在解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文讲究"悟性",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悟性进行了阐述,具体为:朗读课文,增加悟性;拓展想象,升华感情;鼓励质疑,发展思维;注重实践,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悟性”是学习的源泉,它可以使你更加有兴趣地、更加深刻广泛地探求知识。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文字表达内容,有时“拙辞或孕于巧义,庸词或萌于新意”,有时表里不一、上下各异。其实,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  相似文献   

13.
悟性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悟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学生读而有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无疑处设疑,创设情境,适当点拨.  相似文献   

14.
刘京平 《师道》2007,(1):39-40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是如此。但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传道、授业、解惑”的多,关注悟性的少。不少人甚至干脆把悟性看成是人的天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于悟性培养迟迟得不到重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老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而缺少主观能动性。教材中那些岁月浸润的沧  相似文献   

15.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6.
悟性培养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悟性是生动地、直观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即人的领悟能力.学贵有悟,领悟是学习的高境界.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悟性——一教就懂,一懂就通,一通就能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能“心到”、“开窍”.而现实往往很难如愿,数学教师对此的感受更深切.学生若具有了较强的领悟能力,教师则毋需喋喋不休地分析、挖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比较、分析、概括,进而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并发挥出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从美学的角度讲,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会审美,也就谈不上创造美,具有同样知识容量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却不能感受美,症结在于其缺乏审美的悟性,文章着重阐释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悟性的具体策略,并指出了悟性与禅悟,悟性与灵感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关于悟性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做教师的,都常有这样的感慨:坐在同一间教室在同一时间听同一位老师上课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咋就这样大呢!语教师感慨尤甚:同一篇章,甲已深得要旨,乙仍不知所云;同一句妙语,甲已会心一笑,乙仍不解其味;同一个问题,甲一点即通,乙启而不发。这里面固然有语基础的原因,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导致了学生语学习的差距,这就是悟性,也就是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物理教学现状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做盛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课后把学生当成做练习的机器,甚至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实例和现状激励我对悟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常听学生说:“我上课听起来全懂,可等到做作业时就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是此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用自己的思考来建立起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