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伴随着视觉媒介的日趋普及,人类的文化价值体系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书面文化体系向视觉文化体系的转移已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的转化,更多的应是人类整体认知领域的大变革。但同时视觉载体的过度开发也会带来诸如认知环境与现实环境日趋隔离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尚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不加选择的过度接触更有可能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主导性的文化形态,并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行为习惯产生诸多影响。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遭遇新的挑战,需要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上进行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视觉消费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当代社会的文化生产。当代文化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欲望需求,广告是开发人们欲望需求的重要手段,而复制则是文化生产的基本方式。发展我国大众文化,必须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的文化核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支撑性原则,其嬗变历经了历史的洗礼和时代的考验。长期以来,人们看重的是学术自由所带来的制度性优势和权力特征,对学术自由背后的文化背景的关注相对偏弱。其实,学术自由本身是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反映,其本身面临着多重价值观、制度环境、高等教育理念和国别差异的挑战。当下学术权力的获得是长期博弈的结果。辨识学术自由的文化博弈过程,对于新时期我国大学战略转型和新的学术治理制度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谈视觉文化影响下的高职美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时代的到来,扩大了美术教育的领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职美术教育要采用如下教育策略:一是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提高,二是注重全面培养学生视觉素质,三是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只有这样,高职美术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其跨学术性质及自身的边界未明等原因,在研究中出现了很多论争。有学者就视觉文化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拉平式谬误、图像转向谬误、技术现代性谬误、媒介谬误、日常权力谬误等理论。实际上,视觉文化并非一定会造成艺术和非艺术之间区别的消弥;视觉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产物,并非西方现代性的产物;图像转向并不意味着图像压制文字;不存在所谓的纯粹视觉媒介,一切媒介都是混合媒介;视觉文化和视觉图像是社会交往的中间人,不能将之视为视觉霸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提出了视觉文化一词,并作为一种点睛时代特点的文化理论赢得了广泛认同,甚至发挥着创新社会文化的效应。同样,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亦日益深远,吸引了愈来愈多美术教育者的关注和研讨。高师美术教育承载着培养美术教育师资的重任,无疑,探讨视觉文化下的高师美术教育具有契合时代特点、创新高师美术教学、促进高师美术教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术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学术活动月集中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开展高水平、辐射全院的学术讲座、学术高峰论坛、学友沙龙等形式的学术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开拓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提升他们的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符号传播中技术层面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媒介在技术元素控制下视觉符号给人们提供了解读条件和视觉经验.显示出技术对于视觉符号的支配性,即在技术介入后,视觉符号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建构理性与非理性、真实与非真实的影像世界.引出关于技术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作用;人的延伸部分是技术部分还是自然部分,延伸后对人的意义是什么等议题;视觉传播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符号的图像化,它形成了视觉化观看的模式,这种模式重新建构了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媒介素养教育很难获得成功.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视觉文化内涵促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摆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消解了“保护主义”存在的基石.由于国内视觉文化还未成为主流文化,必须选择有价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彰显地域特色的、能够适应教育规律的视觉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建构,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中所收录之248种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作为初始数据样本,选择23所中医药院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引文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分别对院校的论文产出力、基金论文比、核心作者、作者合著、合著网络可视化和引用外文期刊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院校的学术影响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51-155
今天,视觉文化已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化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的主流文化形态和大学生的时代变化,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把握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教育目标的关系,顺势而为;把视觉文化的非理性与以理性至上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相融合;以概念文本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要结合视觉文化的主导性,创新出一种可视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由来已久。为减轻学业负担,教育界人士做出了大量努力,然而成效却甚微。本文从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论出发,构建了减轻学业负担的三条对策,即前喻文化视角下的师长引领学生对策、同喻文化视角下的学生相互影响对策和后喻文化视角下的学生反哺师长对策,以期为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品牌的内涵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维度,体现了大学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大学品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内涵是对大学核心价值的深化和升华。大学品牌建设就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大学品牌建设应重点放在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理念、塑造学校形象、优化人文环境、建构大学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学风的嬗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由明中叶空疏浮泛向务真求实的转变,由此促进了明代考据学的发展;二是由清初大师们倡导学以致用向乾嘉学者脱离现实、专务考据的嬗变;三是嘉道之后,考据学逐渐衰颓,今文经学的抬头,经世致用思想的复活,出现了借经学研究的幌子,行政治比附之实的治学风气。但总的变化趋势是由虚变实,由“空谈义理”、“高谈性命”向务真求实、经世致用转变。学风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学术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治学宗旨。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显性文化,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美学教育工作者应全面反思过去美学教学中存在的诸种问题,积极探寻美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使学生能通过美学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各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南文人群体是诗性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其成熟过程,曾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其一是魏晋六朝时期,代表人物是士人群体,他们的出现使得城市文化精神有了一个重要的载体,而政治伦理束缚也有了被挣脱的可能,江南文化整体得以摆脱单一原始的状态;其二是晚唐至五代的词人群体,他们使江南城市文化的诗性气质变成了一种持久稳定的精神脉络。这两个阶段不仅奠定了今后江南城市文化发展的主体,也形成了江南诗性文人精神的源流。  相似文献   

18.
讲座是德国大学的重要学术组织形式,讲座制是德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特征。在高等教育体制高度趋同的德国,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模式体现了这种制度的本质和核心,教师的聘用、晋升和任命是构成这种模式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传统体制弊端日益显现,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强。面对大众文化的冲击,高校应积极促进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成为创建21世纪新文化的主力军,不断提高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