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浙江省高中生物学科基地学校培育的实践,总结了基地学校在构建多样化生物学校本课程体系、开发校本特色选修课程群、变革课堂教学范式、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提出聚焦课程改革真问题,基地建设需要从"关注知识"走向"立意素养",从"打造学科教室"走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从"一家独大"走向"共同发展"等方面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学科课程群的建设,既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契合学校课程建设的趋向。建设指向学科素养的课程群,应以课程统整理论为基础,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建立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在明确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应向外延展,超越学科边界,引入课程资源,使学科课程和学科延展课程成为统一的整体,共同服务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积极践行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开发上,学校落实国家课程,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成长方面,组织开展"三功六课",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研究专题、课后研讨、反思教学等途径,让课堂得到精彩呈现。同时,围绕学科特点,精心策划贴近学生的特色活动,将综合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4.
清华附小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哲学,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2011年突破学科碎片化教学藩篱,开展"1+X"课程整合实验改革,2014年率先提出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核心素养三条课程整合实践路径,构成了系统的、序列的课程群,为全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校本化研制以及指向核心素养课程深度整合体系构建提供了一条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5.
课程群是指为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围绕同一学科或研究主题,将与该学科或研究主题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整合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结合办学理念和西安地方特色,开发交叉学科课程群,形成了体现人文底蕴与责任担当素养的"漫谈‘一带一路’"课程、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古社团、体现学生国际视野的浸入式英语课堂、体现学生实践创新的"春笋计划"申报等,更好地满足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多方需求。  相似文献   

6.
"科学创想"课程群是学校核心课程群之一,它包含数学、科学、信息学科。它们有时是独立分科的个体,有时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融为一体。科学创想课程通过学科的融合、体系的建构、评价的优化,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为最终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学校课程建设必须从学校的顶层开始设计,从培养怎样的人、如何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思考。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北郊中心小学在进行语文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单元式主题教学以及开发语文学科的特色校本课程等途径,打通学科壁垒,强调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统整是个含义丰富的概念,综合课程的设计是其在中小学落地的重要路径,它们共同服务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组织制度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却是与分科课程、学科课程相适应的,欲让课程统整理念在中小学真正实现,需要激发教师的课程创造力,建设扁平、联通、分布、创新的学校组织结构,形成制度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学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建邺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整体性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建构系统性不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不够,课程建设中的家庭因素关注较少,以成绩为核心的学业评价体制的制约等。南京市建邺区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通过区域推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整体建构研究",实现从区域层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一是多元分析,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二是立足校情与生情,强化课程的落地实施;三是形成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四是以项目研究为引领,加强组织保障;五是注重统筹,优化区校一体课程建设方式;六是多维评价,强化以评促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基本路径之一。学校在进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办学现实、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秉持"课程民主"理念,合理把握"学科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活动课程着重兴趣培养、校本课程侧重素质拓展"等三个方面,努力使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特色,进而发展成为秉承文化传统和展示独特风格的一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一、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中的学科能力养成核心素养时代,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双基"本位,学校各学科课程教学更为强调对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价值观念"的培养。然而,此目标追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学科的倚重极为必须。学科教学是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途径和媒介,或曰"抓手"。其中,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教育部组织各学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也是区别于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创新性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课程伴随学科的分化与综合而交叉融合形成课程群,使得原本独立的课程与课程群内其他相关课程形成一种新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建设好课程群,实现“一荣俱荣”的协同进化,成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自身既具有综合性特征,又与摄影、摄像、多媒体设计等其他课程紧密关联而构成课程群.因此,从课程群协同进化的视野来分析《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论文从为什么、是什么与怎么做三方面探讨《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何通过协同进化促进竞争、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学校的核心课程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和打上道德底色。"幸福雷锋"课程是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引领下,以"幸福教育"为课程哲学,以"基础+特色+综合"为课程建构模式,以全员育人理念作为课程实施理念,以课程群的方式,从课程的基础性、特色性、实践性出发,建构的基础类课程群、特色类课程群、综合拓展类课程群,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社会,培养青少年具备媒体文本识读能力,成为批判自主性的媒体公民,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主阵地,课程是主要载体,本文从课程发展的角度提出开设媒体素养教育校本课程融入学校教育、媒体素养与学科课程整合融入学校教育和通过社会组织活动(活动课程)融入学校教育,以解决当前媒体素养教育如何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问题,并从课程政策应用、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学方式灵活应用等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省教育厅的组织和带领下,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结合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及自身办学优势,成功建设机电专业群。从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展开,总结学校在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友邻学校的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74):19-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仍存在说教、灌输等问题,因此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势在必行的。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相关介绍""学科核心素养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与优势"和"学科核心素养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策略"这三方面入手,就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思考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7.
伍红林  徐向芹 《江苏教育》2023,(36):7-10+20
未来学校建设正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热点话题,而其焦点是课程组织变革。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国未来学校建设中的课程组织变革需要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如何贯彻核心素养理念、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合等。为此,学校需积极探索跨越学科边界的课程资源建设、重构学校课程实施空间、开发系列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等未来学校课程组织形态重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夫子庙小学倡导的孔子文化与学校课程能力建设的关系,并从"爱众亲仁"的星星论语课程文化场、"博学笃志"的星星论语课程群、"择善而从"的星星论语课程行动力三个方面解释了"星星论语课程群"是如何建构与实施的,以及"星星论语课程群"最终产生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课程加以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通过"核心素养"课程发展,可引导教师教学并培养学生因应现在的生活、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情意、价值。文章论述了"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与学科的关系、"核心素养"的课程定位、学校课程发展。指出"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可引导各学科内容的发展,基于各学科特性,结合"核心素养"的本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出"核心素养的学校本位课程发展模式",包括"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核心素养的课程经营"等环节。  相似文献   

20.
科技社团是中学重要社团类别之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方面探究初中科技社团的有效开展策略.一是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打造合作与欣赏的"伙伴文化";二是科学有效管理社团,加强师生共建的"组织文化";三是将社团活动课程化,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