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欣航 《小学生》2023,(8):106-108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给了学校很多启发。学校制定全面详细的课后服务方案,探索服务重点,研判服务难点,关注学生心理,渗透生活教育。方案内容包括:研发多样服务,课程实现“N+1”,使课后服务更多元;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课堂实现“分层锤炼”,使课后服务更有效;学生自主选择,课表试行“私人订制”,使课后服务更实在。  相似文献   

2.
《辽宁教育》2022,(24):93-96
<正>“双减”意见中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明确了具体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深入推动课后服务育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部门提供保障措施,使课后服务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研究者们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推进与保障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一、学校课后服务主体作用的实现路径黄晓玲在2022年第28期《教育科学论坛》发表的《课后服务中学校的主体作用及其实现路径》一文中指出:以学校为主渠道的课后服务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湖南教育》2024,(1):28-29
<正>近几年来,湘潭市岳塘区滴水湖学校乘上“双减”政策的东风,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形成了“基础、特色、融合”系列课程,实现作业本体的控量提质、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服务学生整体素养发展的目标。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大致可分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超级课程三个类别。  相似文献   

4.
“三点半难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放学时间早,家长下班时间晚,孩子无人照料使得课后服务应运而生。美国课后服务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其在课后服务的场所、保障、内容、人员、评估上都有所启示。应建立以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服务体系;运用法律、资金保障课后服务顺利进行;在课后服务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渠道应聘人员,缓解教师压力;多方合作,保证评估公开透明,确保课后服务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三点半”问题,“双减”政策提出了各个地区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体。调查显示,当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面临着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加大、教师角色超载以及心理负担过重等问题。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政策,灵活设置教师工作时间;多渠道对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吸纳社会性资源,形成“三位一体”模式的教育合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这四种减负路径以减轻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对云南省H市小学生课后服务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发现H市课后服务已覆盖全市小学,教师群体普遍知晓相关政策;课后服务教育内容丰富,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异质需求;课后服务校内组织完善,参与成员的来源广泛且多元;课后服务教育成效显著,“双减”政策正向效应凸显。调查结果也呈现出小学课后服务中的一些问题,即课后服务意识不充分、课后服务机会不均等、课后服务支持力度弱、课后服务评价机制待优化、服务主体权责难落实等。基于此,课后服务多方主体应从增进家长群体认知、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构建常态督导机制来破除课后服务推进的观念障碍、扩大课后服务有效的覆盖范围、凝聚课后服务运作的多方合力、增强课后服务工作的实际成效,全面推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婷 《教育》2024,(8):73-75
<正>一、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落实情况整体良好。从宏观层面看,国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学校课后服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学校课后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从微观层面看,我校课后服务整体参与率一般。总体而言,我校课后服务是能够达到绝大部分教师和大多数家长的认可的。但在“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有诸多方面仍需做调整。二、课后服务的常见问题分析“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学校课后服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通常比较自由,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段时间。通过“15分钟幸福圈”的实践,可以探索出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课后服务的中心工作,对落实“双减”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可在农村小学开发“五育并举”的课后服务校本课程:感悟乡土文化,培育乡土情怀;探究二十四节气文化,提升实践能力;融合乡土游戏,提高身体素质;赏析民间艺术,提高美术素养;体验“农耕文化”,养成劳动观念,以此破解农村小学课后服务课程难题,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杨红 《教育研究》2022,(11):77-88
提供课后服务,解决学生课后无人监管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美国课后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社会问题增多以及党派之争。美国课后服务在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促进学生社会与情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课后服务的运作,有赖于广泛的资金来源、多样化的课程、多渠道的教师来源、较为成熟的监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供给主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和机构的助力推动。美国的课后服务实践表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是造成不平等现象凸显的主要原因。课后服务具有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和满足公共需求的功能。课后服务所具备的看管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其公共服务的价值属性。在建立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课后服务体系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树立课后服务与课内教学同样重要的理念,共同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既是新时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以“三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实际工作开展难度高,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对教学重难点深入分析及探究,有效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重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双减”目标之下,民族地区小学课后服务有了新发展,服务内容得以丰富,服务时长有所延伸。通过对“双减”政策下民族地区课后拓展服务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民族地区课后服务模式单一、缺乏民族特色、教师资源短缺。以“双减”政策为依托,探究青海民族地区小学课后兴趣拓展服务改革的对策和方案,以期为这些地区的课后服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双减”背景下,随着小学课后服务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持续优化小学课后服务需要追问三个问题: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课程、管理模式和政策。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学生的参与率、家长的满意度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推进“课程化”,规范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合理“外包”,创新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模式;助力“双减”,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课后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家长接送学生的难题,从而增强教育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双减”政策实行一年多来,学生与家长对区域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如何?他们还有哪些期待?不同家庭群体的认识有哪些差异?学校课后服务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为此,我们对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系列调研。  相似文献   

14.
从学生作业负担现状、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情况、学生课余生活安排等方面对绍兴市初中学校“双减”工作的实施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初中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上,整体是积极的,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都开展了积极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宣传“双减”的目的和意义,加强作业设计和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对少年儿童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如何利用“双减”契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我们需要重视的课题。根据文献调研和对西藏、新疆、湘西等民族地区教师的访谈,目前民族地区中小学阅读课后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阅读课后服务的无序性,二是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浓,三是开展高质量阅读服务所需的支撑条件较为薄弱。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让民族地区阅读课后服务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渠道、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为着力点,需要构建好民族地区课后阅读服务体系,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创新、持续投入,合力营造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6.
课后延时服务是为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问题、促进学生发展而产生的。如今,“双减”政策下的课后延时服务是推动“双减”落地的主要抓手之一。小学低段学生每天放学后没有书面作业,期末也没有纸笔考试,因而,优化课后服务尤为重要。通过设立A段延时和B段延时,让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更具“弹性”,在时间上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双线发展,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质量;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利用信息化工具等方式优化课后服务评价机制,让学生课后服务的效果更具体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吴翠英 《教师》2023,(25):2+129-130
<正>2017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要多途径开发课后服务资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课后服务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和“双减”背景下,针对如何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有效实施课后服务,达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以课后服务促进“双减”政策落实,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18.
詹彦芬 《家长》2023,(23):120-122
<正>步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加重。因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后培训负担逐渐成为当代教育重要的任务。为了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国家提出了针对性的“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课后服务与兴趣班相结合教学方式得到了重视。这一教学服务的有效落实不仅减轻学生课后培训负担,还提高了学生和家长参与校园教学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以“双减”为指导,对初中语文课后服务与兴趣班结合教学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和价值性的结合教学策略,希望这一策略可以为课后服务与兴趣班结合教学实践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双减”高度体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对新时代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重申与回归,科学有效的课后服务管理对于落实“双减”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践来看,依然存在着参与主体联动不足、教师课后服务积极性不高、资源设计应用弱以及内容不丰富等问题。因此,在整体“关联”的理念引领下,“多元联动”管理需要学校统筹规划,着力推动家校共育,促使课后服务与家庭教育相关联;围绕减负提质,促使课后服务与作业减负相关联;不断创新发展,促使课后服务与校本特色资源建设相关联;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使课后服务保障与激励机制建设相关联,共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双减”后小学课后服务从发展走向繁荣,但至今为止课后服务仍面临着课程设置困境、教师工作边界与学科学习边界模糊化等问题;教育部“新课标”的发出及全面实施指明跨学科式的融合发展成为当下所需,而课后服务作为学校的延伸课程与自愿选修课程有更强的时空自主性,跨学科教学的引入在解决课后服务现存困境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本文从探究课后服务如何实现跨学科出发,提出小学跨学科课后服务的教育生态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