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讨论人:纪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刘俊中国传媒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副研究员、《现代传播》责任编辑从鼠疫、黑死病到非典、埃博拉,人类每一个族群遇到的传染性疾病都在一定范围内给生命、社会治理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正讨论人: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尹海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赵瑞琦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朋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刘俊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现代传播》编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速了"逆全球化"浪潮。始于新大陆的开辟,因应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逻辑展开的全球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态势与病毒似乎相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14,(10):F0003-F0003
正2014年9月1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届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来自中俄两国十余所大学、官方科研机构以及传媒业界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教授,  相似文献   

4.
正策划人: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讨论人:李晓明"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执行主编李海青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尚京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整理人: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相似文献   

5.
正讨论人:雷建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刘俊中国传媒大学讲师、学报《现代传播》责任编辑李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海外传播中心综合部主任、主任编辑整理人:黄姗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随着全球性信息传播技术实践的深刻变革,传播日益介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来。短视频平台的高速发展,使得日常生活的记忆与记录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国际传播实践也因之走向日常化。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正赵月枝系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最近,我们专访了赵月枝教授,请她从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trans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的宏观框架出发,对"对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讨论人:吴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尚京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整理人: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学界名流     
乐黛云先生1931年生,贵州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姬德强在《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第11期发表的《发展中的中国国际传播思想及其世界意义》一文中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命题的提出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乃至国际传播秩序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方向,是天下体系的学术思想在政治理想领域的顶层设计,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文化伟大逻辑的自然延伸,是中国智慧上升为全球传播伦理上游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田海龙教授多年致力于话语与社会研究。日前,笔者就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对田海龙教授进行了专访。"话语"及"话语体系"的概念分野和现实意义陈大亮:田教授您好!您的学术研究涉及对外话语传播研究,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这方面的研究?田海龙:我的教育背景是语言学,但对政治学、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研究也感兴趣。这使我的研究不局限在语言结构上面,而是通过对语言结构的分析,探索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1月12日,"国家传播创新峰会:传媒新生态与国际传播力"暨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系列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团队在会上发布了《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6)》(国际传播蓝皮书)。同时,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企业与中国城市的国际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3月21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召开"中国在非洲国家形象传播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察哈尔学会、北京华通明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围绕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担的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3.
学界名流     
<正>冯天瑜先生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4.
正讨论人:葛岩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张明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龙小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相德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近代以来,在"天朝上邦的想象"破碎之后,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正张伟哲学博士、教授、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人文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沈阳音乐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理论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法人代表)、辽宁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沈阳文化产业服务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16.
杨正泉,1940年出生,山东省肥城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正泉作为北京申奥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参与了第29届奥运会的申办活动,尤其在莫斯科那难忘的日日夜夜,令他魂牵梦萦。为此,他写下了数万字的回忆文章,其中的一些细节极其生动。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从中截取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20,(5):F0003-F0003
近日来,中美信息战、舆论战、外交战加剧。在当前中美关系出现的新态势下,如何摆脱被动状态、实现舆论突围、做好对美传播成为一项紧迫艰巨的任务。4月29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编辑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举办了"疫情下的中美舆论与沟通.  相似文献   

18.
正讨论人:葛岩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张明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龙小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相德宝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天朝上邦的想象"破碎之后,逐步积累并发展起来。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构成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总体意向,并影响着国家和民族主体与他者的交往、交流与认知实践。在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之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08,(33):174-174
徐烈,男,1942年10月生,浙江建德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留校任校。197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其中1989~1990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修。现任上海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制冷学会“一专”委员、中国运动保健品协会特邀会员和专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电工学会、造船学会、真空学会、热物理工程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1月7日,"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高端论坛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跨学科智库联合体启动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宣告首家高校跨学科智库联合体正式成立。该智库联合体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八所高校十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共同组建。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在欢迎辞中表示,智库建设需要落实理论和实践。中国传媒大学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