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育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学校教育只有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适合的校本课程、适合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应该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不能办成精英教育、升学教育、片面教育,而要办成面向所有学生的素质教育。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义务教育必须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需要,主动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4.
陆瑛 《生活教育》2012,(6):71-73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此理念引导下,学校要建立新型的"课程领导",形成独具个性的"特色群"课程,积极塑造"文化型教师",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应当对所有学生负责。为此,努力创造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祝郁 《上海教育》2013,(36):44-44
曾几何时,我们的课程改革提出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可是现在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大多数学校所做的更多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去适合同样的课程。十一学校和育才中学当前都在致力于通过课程改革,打造丰富的、高选择性的、自主能动的课程,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最适合他的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7.
星海小学依托"适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解读和探索,努力开展新时期适合教育视域下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坚持适合"每一个",让自主学习活动绽放"个性色彩";满足"每一个",开启"智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发展"每一个",构建激励性的自主学习评价新体系。在适合教育理念指引下,通过整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要充分发挥它最大化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是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既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又顾及学生的差异性,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义务教育目的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师生、适合教学、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与评价模式,通过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评价,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三级课程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黄海之滨。学校创办于1992年。办学以来,学校以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地发展为核心教育理念,以天天感动学生为教育服务信条,通过以享受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实现的教育为主体、灵魂和内涵的新生活教育,建设新生活学校,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逐渐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是到过东洲小学的人,无一例外地对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感兴趣。东小是如何走在课程文化建设的大道上的呢?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县树人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让每一位学生在树人中学都尽可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取得其本身所能取得的最大程度进步"的办学目标,通过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尽情享受学校提供的全面和谐的优质服务. 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打破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树人中学的校园建筑讲究功用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既各具特色,又风格和谐统一.校园中创设美的庭院供学生休憩、欣赏,努力达到四季有景:即春有鲜花,夏有荫凉,秋有果香,冬有深绿.  相似文献   

12.
一、 语文目标教学的教育观念 (一) 教育功能观 布鲁姆在目标分类中提出,学校教育的宗旨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学生因为成长背景有所不同,所以其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特征也会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通过合适的教育都可以成才,学校要改变传统的“选择适合学校教育的儿童”的观念,转变为“为学生设置合适的课程和教育教学环境”的理念。初中阶段教师的教育方式要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根本出发点,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学校教育不再只看重结果,而是要关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教育学生终身学习正是目标教学的根本目的,它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巴学园’中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马骏校长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始建于1962年,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的美丽学校,目前一校三址,共有2096名学生。在近些年的学校改革与创新中,学校教育与管理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倡导"发现、唤醒、激活、点燃"的全新育人理念,努力"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马骏校长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她的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重要的。她认  相似文献   

14.
祝禧 《江苏教育》2010,(1):30-33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黄海之滨。学校创办于1992年。办学以来,学校以"让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具个性地发展"为核心教育理念,以"天天感动学生"为教育服务信条,通过以"享受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实现的教育"为主体、灵魂和内涵的新生活教育,建设"新生活学校",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逐渐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是到过东洲小学的人,无一例外地对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感兴趣。东小是如何走在课程文化建设的大道上的呢?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里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乐学的环境尤为重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潜能为目的,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文化,应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6.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学习,适合的学习要基于科学的学习观、基于课程供给的丰足、基于教学机制的创新、基于评价体系的全面与权威。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13,(12):16-21
在基础教育实践的各环节中,课程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课程不仅体现着国家意志,也应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学校,我们如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开设课程,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在当前学校有一定课程设置自主权的情况下,不少学校都在朝这方面进行探索,上海市实验学校就因为学生提出了特殊的需求而在两年前开始尝试特需课程。从为一名学生定制特需课程,到为数十名学生分别定制各自的特需课程,实验学校正在探索一条全新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要充分发挥它最大化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是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既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又顾及学生的差异性,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义务教育目的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坚持科研引领,研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适应国情、校情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合乎教育教学、学生身心发展与认识规律。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促使教师从专业化发展、反思性实践等角度开始新的思考。同时,教育科研推动学校教育特色的创建,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将继续构建适合学生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由此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要回答"现行教育撕毁了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回答"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如何办让每一个孩子都满意的教育"这些根本问题。办让每一个孩子满意的教育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