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究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粗心"的三个原因:1.家庭习惯问题;2.心理定势是形成粗心的条件;3."伪"粗心。并针对以上原因及不同情况的学生应从几方面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3.
面对学生脱式计算时出现的一类错误,教师常常简单地以“粗心”论之。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为“数学障碍”,它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注意力有缺陷,学生的“感统”能力不协调,进一步地可能是情绪困惑、环境不良等多方面因素。由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粗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粗心现象的具体表现(一)普遍存在一次数学测验结束后,让学生结合试卷反思自己平时的数学学习情况,而且请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提出意见和建议。次日,我做了统计。家长反映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上面的表格很明显反映一个问题,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大多数认为数学中出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二、粗心现象的内在原因(一)心理学剖析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方式有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究了学生在教学学习中形成“粗心”的三个原因:1.家庭习惯问题:2.心理定势是形成粗心的条件;3.“伪”粗心.并针对以上原因及不同情况的学生应从几方面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难免会犯错,犯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粗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数学学习中因为粗心而失分是十分可惜的,值得教师和学生们研究和反思。本文浅谈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粗心的原因以及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玲 《考试周刊》2009,(15):76-77
本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粗心"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粗心的成因及表现,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计算出错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学生都不以为然地认为是自己粗心造成的,不少家长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原因比较复杂,并不单纯是因为孩子粗心造成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缘由,并在教学中进行预防和纠正,借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少年儿童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粗心”的原因。 1、“粗心”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注意是一切认识的开端,是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注意力集中时,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注意力不集中时,大脑中就有好几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互相干扰,影响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测验中往往会因为种种“粗心”而导致解题失误,学生和有些教师对此也不以为然,但其深层次原因是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较差造成的。为此,我们开展了对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立“错题集”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经常性使用“错题集”,可以提高思维质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可以极大地改变粗心的现象.尤其是对进入毕业班的学生,更显得重要.本人对本届所任的毕业班学生进行了尝试,经历了一定曲折,但最终使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教师的我,更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建立“错题集”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经常性使用“错题集”,可以提高思维质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可以极大地改变粗心的现象.尤其是对进入毕业班的学生,更显得重要.本人对本届所任的毕业班学生进行了尝试,经历了一定曲折,但最终使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教师的我,更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粗心是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通病,往往表现在错看题目,搞错单位,误读符号,尤其突出的是不注重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从而使问题解决走入了错误的轨道,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粗心现象不仅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更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大受损伤.因此,剖析粗心现象的成因,减少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失误,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可触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让他们生成对数学学习的情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4):73-74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  相似文献   

15.
常听到一些数学教师埋怨:“这些学生怎么了!我都讲过几遍了,怎么还会做错!”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错误确实会在学生中反复发生,难以纠正,其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粗心或学习不认真,而应从认知建构的角度去寻找其中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教学与管理》2010,(10):35-36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题目做错了,让他订正,很快他就能订正对了,根本不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本来是会的,只不过他很粗心罢了。笔者认为,学生的粗心仅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或是不会进行数学阅读。例如,题目抄错现象,题目看不全的现象等等。在教学中,我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中的解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一种现象:在解题中,将明明可以做对的习题解错,发现后又很后悔,因为错误出现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往往在于审题时考虑不全,思维与表达脱节,心情紧张等诸方面,甚至有一些是运算错误,这就是常见的“粗心”现象。1、“粗心”与作业中依赖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粗心”是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通病”,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一再提醒,然而还是听到这样的抱怨:“唉!题目又不难,本应做得对,就是一时粗心大意而弄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学习中的大敌,那么如何防止粗心呢?本文就粗心的原因及采取的策略作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做练习或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粗心”所致。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我们当老师的也时常批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粗心’,本来会做的题也做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通病。怎样对待学生“粗心”的毛病呢?埋怨和批评都是无济于事的。我觉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弄清导致学生“粗心”的心理原因,并想出办法,加以克服。一、学生“粗心”的原因1、“粗心”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学生在做练习时,常常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抄式题时,不是把数字抄错,就是把运算符号抄错;有的甚至上题抄一半,下题抄一半,头尾不相符;还有的把竖式中计算的正确结果,或演草纸上的正确结果,移到横式上就变了样;写递等式时把原来对的写成错的,或漏掉一部分没移下  相似文献   

20.
文中通过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粗心现象与他们的心理因素做定性的相关性研究,从引起粗心的内部原因着手,找出根源,为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减少不必要的粗心做出指导.研究采用了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人格特点和气质类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粗心测验"、"观察力和注意力测验"等问卷,对1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水平,以及短时记忆方式,都对粗心有明显的影响.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消除小学生的粗心现象,提高学习成绩,发展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