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当前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着书法课程落实流于形式,书法师资力量缺乏,学生书写习惯较差,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教师写字水平下滑等问题。为此,农村中小学应培养好学生的写字习惯,统筹师资力量,落实好对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  相似文献   

2.
写字教学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党和政府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存在师资、教材奇缺等诸多重要问题未能解决。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工作母机,面对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本分析了目前高师书法教育与中小学写字教育不相适应等问题,展望了今后高师书法教育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建国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有关写字和书法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写字和书法教育,传承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意义深远.书法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强国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中小学写字教育绝对不能丢掉,电脑打字不可能代替汉字书写,写字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列入小学六年和初中一年级的教学课程内,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甚至大学的课外活动中,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能受到写字与书法教育的熏陶,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具备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张海滨 《学周刊C版》2019,(20):161-161
让书法教育回归中小学课堂中,书法教育离不开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文写字教学。中小学书法教育呼唤语文课堂“四不忘”:语文教学不忘书写指导;语文教学不忘书写评价;语文教学不忘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语文教学不忘书写示范。  相似文献   

6.
雷实 《人民教育》2012,(10):35-37
历来的中小学语文课程都重视写字教育。如1998年教育部专门发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各个年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2002年5月1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又颁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又组织起草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虽然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对我国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探索。在我国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没有像阅读和作文那样详细的目标,只有笼统的写字要求。如果面对语文书法教育的魅力,深知它的价值潜力,却不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出功尽力的话,那书法就只能被高高束起,而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所以,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课程目标、实施策略、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地把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挖掘出来,把这种潜在的价值通过显性的手段真正用于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潜化的陶冶和显性的知识中不仅学会写字,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8.
金梅 《小学语文》2013,(10):10-12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2013年1月颁布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人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由此可见,《纲要》定义的书法教育,  相似文献   

9.
《青苹果(高中版)》2013,(4):F0002-F0002
王文安徽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马鞍山市书法特色学校——花园中学书法、写字教育专职教师,从事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和教学工作15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魂》杂志社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其必将有助于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体现教育公平的理念,并使得教育闲暇文化理念得以重构。但书法教育进课堂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诸如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专业书法师资短缺、学习主体普适性存疑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处理好传统写字经验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书法学习与学科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师资培训与长效师资培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其必将有助于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体现教育公平的理念,并使得教育闲暇文化理念得以重构。但书法教育进课堂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诸如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专业书法师资短缺、学习主体普适性存疑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处理好传统写字经验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书法学习与学科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师资培训与长效师资培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法教育理应成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加强教育。而书法教育恰好具有德育和美育的双重属性,因此,“全国书法教育”负责人刘炳森指出,写字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完全…  相似文献   

13.
陈树民 《江苏教育》2012,(13):24-25
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件大事。据中国教育学会一项关于写字和书法教育的现状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汉字书写出现了危机。其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字形歪歪  相似文献   

14.
宋新华 《教育》2013,(10):11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我们为教育部这一关照现实、富有远见的作法鼓掌。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主要表现是: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字形失去控制、歪歪斜斜。据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书写状况完全满意的人数为零,认为整体较差的占75%以上。写字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写字质量,更大危害是对正处于快速发育期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15.
李默尘 《文教资料》2008,(22):223-224
只有加强高校师范专业书法教育,中小学写字教育才能更好地实施,中国书法这门传统文化艺术才能后继有人、长盛不衰,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才能进一步得到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3年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对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主要以识字和写字为基础,以提高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为基本教学目标,同时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也需适当的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也促使各个中小学校加大了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大幅度的进行了书法教学改革。然而在实际实施中,书法教学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结合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以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内容,分析当前教育中书法教育的弊端。并以此为契机,创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途径,全面提高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效果。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途径入手,充分发挥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增强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效果。所以,提高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综合发展,奠定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写字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以生字识写为目的的写字教学替代了书法教育。写字教学不是书法教育的全部,真正的书法课堂不仅是书写技能的研习与提升,还有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儿童习惯心性的磨炼与修养,校园文化的营造与熏染。当下的语文写字教学应向书法课堂转变,书法教育理应成为小学生修养心性、感受中华文化的启蒙工程。  相似文献   

19.
书法教育科研对书法课程的落实与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但因为没有基础,缺乏教师及资源等载体,缺乏激励机制,缺乏课程考查机制,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书法教育科研必须克服阻力,注重顶层设计,组建教研团队,着眼课程优化,融合写字与书法,从其他学科及教学中汲取营养,促进书法教育教学从多维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写在前面的话: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特制定并于2013年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天津市中小学正在将书法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并不断加强教研工作。本刊特邀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制专家组主要成员张凤民谈中小学书法教育,并选取几篇小学书法教师的教学心得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