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规则与法律1.二者的区别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交通规则、饭店管理规则等;也指规律、法则,如自然规则等。本文提到的规则取其第一种含义。有的规则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有的则是由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意识即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规则意识强的人,自律精神也较强,容易适应群体生活,相应地守法意识、公民意识也较强。学前期的幼儿不可能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但是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具有规则意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行为逐渐符合公民规则。可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陈旧的教养观念尚需改变。在城市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希望…  相似文献   

3.
何谓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有学者认为:制度是直接或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而间接地规制或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交往规则。①这些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所谓制度化规则,是指通过制度,规定大家应共同遵守的规矩或章程。人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这个国家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就形同虚设。②由此可知,就广义而言,制度化规则包括正式的、理性化的、系统的、形诸文字的行为规则,如法律;…  相似文献   

4.
规则是指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从类型上来说,规则属于一种制度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和共同享受的精神财富。为此,课堂规则的制定,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首先。要着眼于学生自然人性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七,正襟危坐、发言先举手、不得上厕所、不能喝水、不能插嘴质疑争辩、迟到不能进教室等似乎早已成为清规戒律,而稍有“越轨”者.均被视为“异端”,轻则被训斥、罚抄作业、罚站、罚蹲、罚面壁、罚打扫厕所,重则汇报家长、写“检讨”、被赶出教室……这些课堂“规则专制”所呈现出来的尴尬,是忽视了学生自然人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以及大家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都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所必须遵守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十分重要。现代社会的秩序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社会是由无数规则构筑起来的稳固结构,人要生活在社会中就无法逃避这个结构。只有去适应这个结构,与这个结构相互融合,以自我约束的方式享受自由,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需要明确的是,“规则意识”重在意识,重在自觉和习惯,这种规则意识,其实就是一种道德修养,而它的养成不是靠说教和暴力可以完成的,更多的应该是在生活当中得到一种外在的教化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惯。这就需要作为教化者的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敬重规则的人。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晏红同志的文章《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具体阐述了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缺乏规则意识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培养规则意识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遵守规则     
规则是什么?规则是有关部门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人遵守规则,社会才会井然有序;背离和违反规则,社会将是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体育课程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社会适应列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这一领域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规则意识的涵义“规则”一词,简单地说,是由人们制定出来,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规则在体育中出现得很多,主要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如体育比赛时的比赛规则;体育游戏时的游戏规则;体育课堂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约定俗成…  相似文献   

8.
杨世君 《辽宁教育》2010,(11):16-17
小学阶段,是个体规则养成的关键阶段,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小学生的规则,是指为他们规定的并令他们遵守的章程和制度。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规则与规定是同义词,规则即制定出来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定.法则与规则的意义是不同的.法则即规律,规律的意思大家都清楚,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0.
正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形成的共同认识、理念和思想。制度不等同于文化,它是文化  相似文献   

11.
赵敏  刘飞 《四川教育》2014,(2):67-70
生活处处有规则记者:在你看来。什么是规则?规则究竟有多大的威力昵?任景业:我所理解的规则是泛化的,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门中叨念着的、在耳边萦绕着的都是“规则”。比如这个汉字读什么,这就是一种规则,这足文化所传承下来的,但这种规则并不像规章制度那样能外显出来,而是内隐于事物本身,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又如,我写三横一竖,不出头,就是“王”。这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规则。如果你渎“wang”,他读“tian”,那这种不统一、不一致就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如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交通就会一片混乱。而法律、制度这些都是一种规则,是外显的,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可以说.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规则,不管你是不是觉察得到,但它客观存存。  相似文献   

12.
公共物品是相对私人产品而言,它既具有“共同消费”,又具有“非排它”性质的产品。所谓共同消费,指当某人消费着一定产品的同时,其他人亦可以消费同等量的产品;非排它性是指若对某一个人提供产品,相应地也要对他人提供相同量的产品。上面我们讲的公共物品是纯粹公共物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产品是非纯粹公共物品,如有些物品,其在消费时必须具备某种资格,并遵守某种规则,但是这种物品在消费时,某消费者之消费不会影响或减少其他会员对同一物品的消费,这种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相似文献   

13.
规则,是群体规定出来让大家遵守的做事规矩和行为准则,是建立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社会环境的保证。幼儿规则教育通过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幼教工作者在幼儿规则教育策略上既要注重其规则意识的形成,更要注重其规范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制度首先表现为文本化的各种规章制度,这样的制度既有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规章,也有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类章程、规则、指示、要求等,还有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而制定的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学习、日常管理等规章制度。这些外显的、物化的规章制度就是幼儿园中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是幼儿园制度文化中重要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5.
资源共享: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指共同遵守的办事程序和行动规则。一般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程序和规则、遵守这些程序和规则的共同体,以及该共同体所遵循的理念与所从事的活动。制度创新主要通过上述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体现出来。与此相对应,资源共享对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全面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二是增强高等教育的包容性,扩大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三是促进高等教育办学方式的变化,增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活力;四是促进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变化,加快建立高等学校的公共治理结构。一、不失…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与疑惑同学们知道,if有两个主要用法,一是表示"是否",用于引导宾语从句;二是表示"如果",用于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同时,大家在学习条件状语从句的时候学过这样一条规则——当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将来意义时,习惯上不能使用将来时态,而应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如: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们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参加各类学习班、兴趣班、提高班,但往往忽略了规则意识的培养。很多幼儿园教师也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但也越来越难管。“难管”的表现之一就是孩子缺乏一定的社会规则意识。怎么样才能够制定出孩子们能够主动遵守的规则?我想何不尝试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规则,就从最简单的做起,如“课间牛奶喝好后我们可以干什么?”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大家一致通过两条,在位子上轻轻地讲话;玩一些安静的游戏。接着,我又问小朋友:“怎么样才能遵守这条规则?”有一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规则?似乎人人都懂。它不就是规定出来让大家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吗?可以说,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但在一些人眼里,规则有时就像一块抹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弃置一边。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请走人行横道”等等,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交通规则。但每天置身街上,看着人与车流交织而成的凌乱风景,特别是夹杂其中的那些在大街上自行其是、乱行乱闯的中小学生,你不由不去想:规则哪儿去了?同时也心生隐忧:从小就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他将来会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吗?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父亲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范例,笔者就…  相似文献   

19.
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形成的共同认识、理念和思想.制度不等同于文化,它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只有当制度被人们所认同,并转化成为一种心理需求时,才能凝固成为一种文化.此时,才能对师生的行为,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一个好校长关键在于要有一套好制度.只有构建合理、完善的制度文化,才能确保学校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几年来,笔者所在校致力于制度文化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有了一点收获,我们把它概括为"广"、"善"、"活"、"恒".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制度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本质上讲,教育制度是规范和调节人的教育行为与关系的规则。教育制度的根本问题是人们对教育制度的认同、遵守问题,没有人认同、遵守或大多数人都有意违反的教育制度就是无效的教育制度。要获得人们对教育制度的认同、遵守,教育制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准确反映特定社会的权力结构;真实反映各种现实利益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充分反映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取得文化上的正当性;符合基本的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