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为什么让孩子们烦》一文真切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也客观揭示了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①孩子在家里没有自由,父母教育孩子非打即骂;②父母的过高期望,常使孩子感到力不从心;③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信任孩子,使代沟加深;④有些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显然.这样的家教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教育环境与儿童行为的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儿童的自我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要幼儿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所谓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己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然受到父母或他人的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父母无私的爱。正是父母对子女无所求的爱使儿童得以健康成长。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态度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立行 《家长》2012,(1):33-35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放抗。相反,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去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4.
正社交能力越来越重要,可让父母抓狂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非常退缩,一到人前就不爱说话,总是躲在一边自己玩耍,这该怎么办呢?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比较内向,无法成为社交达人,又比较自我地认为,只要孩子自己开心,不进行社交也无妨。那么,需要提醒持有此种想法的父母,你可能正在严重地低估社交能力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不知道节日期间有多少城里孩子回了乡下老家,不知道有多少居住在高楼大厦十指不沾泥的孩子体验过乡野土气的熏染?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恋恋不舍地别了那自由的乐土?不知道有多少从泥巴里跋涉到城市来的父母见子思己、抚今追昔……  相似文献   

6.
学前是儿童掌握语言的敏感期和关键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永远的教师。亲子阅读中,幼儿能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无私的爱,体验亲情的流露。亲子互动、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使得幼儿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显得那么真实、自然。父母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只要用心,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到幼儿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很快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  相似文献   

7.
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所谓偏好更多地来源于父母与老师的强加,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困于外界的刺激与干扰,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被迫成为父母与老师的雕塑品,在开始成长的道路上,就开始慢慢地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8.
韩愈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孩子的所谓偏好更多地来源于父母与老师的强加,真正的自我并不受困于外界的刺激与干扰,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被迫成为父母与老师的雕塑品,在开始成长的道路上,就开始慢慢地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9.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中的最基本能力。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父母应从孩子幼年起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一、向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焦虑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高校应该要实时地对人际交往焦虑的大学生实施干预,干预的策略是采用人本主义的理论观点,对人际交往焦虑的大学生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教师要作大学生人格完善的促进者,同时学校要创造机会使大学生自我成长,获取成功交往的体验,在学校心理咨询干预中要创造学生自由探索自我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家教荟萃     
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青少年自杀也许是所有可以想到的话题中最为沉重的话题。在责怪孩子的轻率和脆弱的同时,父母们是否也该责问自己:我用什么扼杀了孩子“生”的意趣?!活着,不等于拥有生命。给了孩子生命,还应该让他拥有生命!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赐予的,但是,给了孩子生命,并不等于孩子就拥有了生命。生命的本质特征是积极主动的,是无拘无束、追求自由的。但是,社会是有序的,每个人要自如地进入社会,都必须学会自我约束;人生是充满困顿和艰难的,除了必须勇敢面对无数挫折和困难之外,还必须领悟人生的奥秘,学会化解无法逾越的人生障碍。因此,让孩子拥有生命,就应该让孩子拥有主动感、自由感,并且让孩子拥有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2.
父母的梦想资格不幸被强调功利的传统教育理念和舆论终结在了孩子出生之时,丢了梦想的父母转而去钳制孩子的自我与自由。  相似文献   

13.
池莉的中篇小说《太阳出世》通过描写一个孩子的降生人世,使为人父母的赵胜天、李小兰夫妇获得了人生难得的幸福愉悦的“高峰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它们各自找回了自我,提升了自我,将自我潜能自觉地转化为价值实现。而这一点也正是作家对以往现实中自我缺失的一种情感性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作为教师或父母,应大胆地放下心中的"保护伞",让孩子自由、健康地发展,在大自然中成长,去体验必要的挫折,吃一些"苦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5.
每每谈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的最多想的最多的就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惯性思维是导致孩子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中,父母是当然的主角,是主动的,是行动的发起者;孩子是配角,是被动的,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往往容易养成承担一切、主宰一切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于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担当的时候,孩子却不愿也不知如何担当了。  相似文献   

16.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干什么不像什么”。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孩子在你的指责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我价值。也许,父母这  相似文献   

17.
1.那些完全依赖父母的孩子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一方面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自我个性的自由。另一方面,孩子应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人后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8.
编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优越,备受父母悉心呵护,智商高。但是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却令人担忧。在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合群、缺乏宽容和忍耐精神、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自我封闭等。针对此,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交往的泥淖,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在交往中成长呢?下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修订后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徐嘉骏等编制),对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812名初中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初中生普遍体验到较大的学习压力;2.男生比女生体验更多的父母期望压力、教师希冀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女生的自我要求压力体验显著强于男生;3.九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体验更为强烈的父母期望压力、教师希冀压力、自我要求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结论:需积极关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缓解措施与策略,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Preface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平等和自由非常重要。但身为父母,为他建立起恰当的边界,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非常重要。年轻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很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太诉诸父母权威,要给孩子"自由",不能太约束他。这些出发点都非常好,但有时候或许会做过了头:没有为孩子建立起足够清晰、稳定的行为边界。不建立规则,孩子没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