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性质对学生自觉性和自尊心的形成有极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的实际经验指出,假定教师能对个别学生表扬他的任何积极方面,那末,学生就能开始注意并培养自已的这些优点. 在很多情况中,学生对自己力量没有自信心的原因,就是在教师方面对他们的能力估计不足。这个事实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上所产生的感化作用是多麽巨大,它不仅能够破坏个别学生,而且还能破坏全级学生对自己力量的信任.女教师纳·克,为了对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作辩护,经常向学生们说,他们没有能力,总是不肯好好学习等话。结果,学生们本来能够学习得很好的,丧失了自信心,这样,他们就学习得更坏,成为学校里成绩最坏的一班。这就是说:女教师纳·克只看见了学生的弱点。但是在某一时期内,这个女教师的位置上派来了另一位新教师,她很有经验而且也富有钻研心.最初几天,她注意了学生思想上已有的习惯,和他们一班所以在“学校中最坏”的原因。她就在班上开始培养学生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心.她从思想上去影响学生,告诉他们,如果能够坚持和系统地工作,便会学习得很好.女教师与学生们的新的关系和正确地组织教学工作,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学生们对待自己也不同了,他们信任了自己的力量,对未来的发展前途表现了无限向往.这一班“眼看着”有了转变。过了几个月,学生们自己  相似文献   

2.
顾凯  张慧芳 《教师》2010,(15):32-33
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教书和育人。课堂作为承载教育的桥梁,连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可以说,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和学生虽各有各的角色,但教师的角色却是来引导和陪衬学生的角色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教书和育人.课堂作为承载教育的桥梁,连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可以说,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和学生虽各有各的角色,但教师的角色却是来引导和陪衬学生的角色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有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例如,在学校集体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师生关系可分为家长式师生关系、耻学于师师生关系、能者为师的师生关系、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确定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教师。  相似文献   

7.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睦相处,友好合作,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因此,研究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要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一对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他们彼此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所起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在这对关系中,教师是主要方面,起着主导的和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行为,其中包括教师的意识和感情、信念和意志,对师生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优质学校?从"说文解字"看,这首先应是一所"优质"的学校。而所谓的"新",就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下的"重点"或者"名校"。那么,这个"新"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这种"新"的"优质"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抑或说,其办学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这就取决于学校对"优质"的诠释。在社会对"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之际,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各处于不同的地位,相应地具有某种行为模式,这两种不同地位以及行为模式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关系,简称师生角色关系。它有三种表现形式:权力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和民主主义的。本文以最佳的师生角色关系——民主主义的学习——促进关系——为基础,探讨师生角色关系的本质内涵,以及阐释民主主义的学习——促进关系是怎样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11.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最核心的人际关系 ,它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主体———学生。教育法律对学校法律关系的规范和调整 ,大多是通过师生关系表现出来。教师的本质特征、权利义务、劳动特点等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有“不平等”的一面一般来说,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师生是平等的。然而,从现阶段的知识拥有量、智力发展水平、社会经验,尤其是社会身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育人机构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来看,二者的确存在较大差异。在学校,学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要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则除了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需要阶段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一些教学策略激励学生的学习,或者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任务和责任上的差异,会让师生关系很难有绝对的平等。当然,这个不平等未必是坏事。有些时候,完全平等反而不一定有利于学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对老师有敬畏,才会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写、期待老师的表扬。如果老师是孩子的同桌,或者仅仅是为孩子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孩子就容易不把他放在心上,课堂也容易失去约束力。  相似文献   

13.
与时尚结伴     
宋艳 《湖北教育》2007,(2):43-43
有感于“时尚是一种教育资源”源于一节英语课。那次的教学内容是有关职业的几个单词,如歌手,作家,男女演员,主持人等。我本打算用多种游戏的方法来完成这次“任务型”教学,突然想到学生并不是不知道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于是,我便用英语问道:“你们喜欢周杰伦吗?他是干什么的?”学生听我这么一问,一下子热闹起来,不停地说“Yes,Yes”。见火候已到,我出示单词卡片开始操练,几遍过后我就让学生用单词说句子,出乎我意料的是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连平时最不爱发言且基础差的吕学梁、张安东也能够说出正确的句子。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激情。特别是学到“主持人”这个单词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做起了李咏的招牌式动作“耶”。学生在欢笑声中,在追赶时尚中很快掌握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中外教育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正确的教育思想应该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角色不断变化,要求教师队伍的配置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结构合理化是教育工作实施的关键。为向教育决策机构提供教师结构调整的参考信息,本文采取问卷、电话询问、走访、座谈等方式,调查成都青白江区两所有代表性学校的教师结构现状,并结合四川农村其他地区教师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研究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结构是影响教育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结构应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实施合理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正>九岁那年,秋季的一天上午,我和邻居狗剩儿各自抱着一只小猪崽,一起在大街上跑,后面一只老母猪正在"哼哼"地追赶我们俩。我们村小学的谢老师一手一个薅住了我俩的脖领子:"这俩熊孩子,走!跟我上学去,开学三天了也没有见你俩的影子,这次可抓到你们了……"我和狗剩儿第一天上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老师抓进学校,按在教室里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17.
金芳 《考试周刊》2009,(27):109-109
在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动机被公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者学习的努力和参与程度,并通过这种努力和参与,决定学习者能否寻找到适合自己语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动机是决定学习者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总是能获得学习上较大的成功。然而,什么是动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此.笔者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转型课堂的特征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这三句话是从概念上来讲的。从宝山区"追求学生表述、研讨和提问的课堂"的实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以学定教"是讲教师教的活动的出发点,"先学后教"是讲教和学的先后顺序,"以学为主"是从时间上来描述学的重要性。这三句话对转型课堂的概括非常准确精要,对帮助老师们理解转型课堂的内涵和特征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从教学运动的主体和客体、同一性和斗争性、内因和外因的互动关系上作理论和实践上的辨析,有利于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20.
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教育研究》2012,(3):100-106
教学行为同时涵盖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教师的教是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促进学生学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教学行为具有外显性、动态性、个体性、目的性、情境性等特性;根据不同维度,教学行为有多种分类。教师与学生能结成稳定的、持续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就在于二者的活动与行为趋向具有相关性,有不可或缺且无法割裂的内在必然联系;但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是不同的行为,具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与特点,故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