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生活在各自不同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不同的意义世界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教育。教育理论者话语表达"内容关怀"的"强或弱"、言说方式"可理解性"的"好或差"及其整体现实"可操作性"的"难或易",教育实践者视域要求"学识素养"的"具备或不具备"、践行视域"关照度"的"狭小或广阔"及其实践主体"积极参与"的"是或否",就有可能造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脱节甚或隔绝。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既需要理论者调整其话语关怀,也需要实践者拓展其视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信仰教育"成为大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探讨的并非"大学生信仰教育"本身,而是使其得以可能的一般前提:人是否需要"信仰"、信仰是否必须"教""、教"何种信仰、信仰如何"教",从更本质的维度出发去接近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3.
分层作业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为三种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做。分层作业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在分层作业中,还要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的作业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不同评价体系就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用对于各层次学生更具有挑战性的标准来衡量各层次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德布林的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柏林这个"城市空间"是主人公毕勃科普夫承受命运击打的"擂台"。一方面,小说的蒙太奇结构赋予了它一种鲜活的主体性,构成了"现代城市空间"饱含攻击性的暴力隐喻,它像施暴者主体一样,参与了为毕勃科普夫特别准备的"强制疗法";另一方面,混乱无序、瞬息万变的现代都市同样是等待毕勃科普夫去认识和感受的。作为外部环境的客体,它处在主人公牺牲命运的两端:一端是他毫不理解的诱惑和随时准备吞噬他的危险,而另一端则是"冷静"和"理智"的目光中这个"城市空间"真正意义上的客体化。  相似文献   

5.
消失的花香     
三月是个让人感到幸福的月份。明艳动人的鲜花与同样明艳动人的笑脸有意无意地刺激着刚从苍白中挣扎出来的天空,催它热血沸腾起来,最终将激情澎湃成一派明媚的春光。几百年前你却逃离了三月,只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你是女中"丈夫",你有心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你老了,再也见不得那些强加于故国的羞辱,更见不得那些掌着权却恬不知耻、苟且偷安的奸佞小人,于是在写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后,你转过头去,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人类既古老又恒新的追寻目标,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但"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需要人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因而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并且与教育有关。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升学率、社会、学生家长等"压力山大",在高中教育中谈幸福是不是有些脱离现实?虽然教育不可能全是  相似文献   

7.
光,是一个谜。人们与光打交道,其实是在与光做游戏。而与光游戏者,其实是一个研究者、实验者、发现者。高锟,这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就是一位与光游戏者。他在光的研究、实验中,发现并成功实现了光纤不但可以用在短短的胃镜导管上,而且也可以用于长距离通信上。而此前,主流科学家们却认为,光纤用于长距离的通信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高锟用自己特有的"固执"、大量深入的研究以及胜人一筹的智慧告诉世人:伟大的发现,往往就蕴藏于对"不可能"的否定;敢于面对众人"不可能"的结论,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这  相似文献   

8.
岳进丽 《教育》2013,(12):60
"快餐",顾名思义,就是在人们对时间的价值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出现的,为迎合人们节约时间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简约的供餐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步伐日益加快,速度在无形中变成了一种商业较量。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名词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如"快餐文化""快餐小说""爱情快餐"等。同样",教育快餐"也不例外的成为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新生事物。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面对"快餐式"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管理学中有一个"加糖"原则,这个原则来源于这样的生活实例:顾客去商店买糖,称同样份量的糖,甲商家每次都先抓一大把,然后一点点地减去多余的糖,乙商家则每次抓少一点,然后慢慢加上去。结果顾客更愿意到乙商家哪里去购物,因为在那里,顾客觉得自己似乎占到了"便宜",而甲商家尽管没短斤少两,却让顾客有自己的利益被不断削弱的感觉。看到这样的"加糖"原则,我联想到班主任工作也可以利用这一原则。面对那些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而对教师的表扬也无动于衷,常常"软硬不吃",已经有逆反心理的"精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陷阱",实质上就是对正确选项起到了干扰作用的那些干扰项。有些考生往往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按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答案",结果误入了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中。下面笔者就去年高考的"陷阱"题做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决定教育存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办学主体、办学目的、受教育资格、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等。这五股力量内都有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朝两个方向用力拉扯教育,使教育两极化。粗略看来,古代教育居于家庭、精神、少数人、个体、人文这一端,有自身的阴暗与光辉;现代教育则居于国家、生存、大众、群体、科学这另一端,同样有自己的光彩与暗疾。教育的未来不在两端,而在中道,是一种"在之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卢梭主张对学生进行"自然教育",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爱弥儿》一书讲述的就是卢梭运用自然教育理念对假象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过程。那在中国,圣贤们又是这样认为的呢?翻开《论语》我们同样会发现,孔子教育学生也是因循诱导的,他用和缓的、与人商榷的口气,去追逐一种心灵的温暖,传递他"不忧、不惑、不惧"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人至查则无徒。面对学生,我们不能过于"是非分明",有时还需要装点糊涂。所谓"装糊涂",就是要以民主和宽容的角度,去观察学生、教育学生,以最佳的教育方式,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的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在追求文本深度教学的今天,将文本放置在相对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质  相似文献   

15.
回顾课改三年多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课堂中呈现出的那些"迷人景观":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情境创设"百态千姿"、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透过"浮华",审视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却可以发现潜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别让"形式"晃了眼,莫被"假象"崴了脚!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承担着新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时做出审思与转变:一方面,要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思政教育灵魂之"心",对标立德树人,坚守育人初心;另一方面,要理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增强网络思维,探索教育模式,在进行思政教育"创新"的同时牢牢守住"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初心"。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既有崇高的神圣色彩,也包含凡人的喜怒哀乐。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情绪千变万化。但神圣的职业又使教师不能过于情绪化,特别是面对"学困生",因此,教师作为学生人生一段路途的指引者,他的教育更应该是春风化雨,体现教育的宽恕与神圣。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马太效应"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这与大学生拥有的资源有关。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赢家"。拥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意味着拥有更加优势的地位和更强大的潜力。大学生就业中体现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应具备怎样的资源才能"富者越富",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会,并使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马太效应"现象分析,归纳为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三方面必须具备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苏鹏 《生活教育》2013,(9):48-4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面对一个个"古灵精怪",发出了同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难教育了",这一声叹息,让隐藏在养成教育背后的两大"怪圈"浮出水面":怪圈"一是教育者是"碎嘴子"。"碎嘴子"的头衔,教育者是当仁不让,不厌其烦、喋喋不休地说  相似文献   

20.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为找不到教育孩子的切入点而苦恼,不是为书上学到的家教妙法不知用在哪儿合适而焦虑,就是为同事传授的育子良方无处着力而迷茫.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为自己的说教无力而抱怨,不是埋怨时下的学生太不听话,就是气愤当前的育人环境太复杂……这些育人者到底在为什么而烦恼呢?最近读到一篇<拔除杂草>的小故事,才猛然明白其中的缘由.原来育人不仅仅需要种种"良法妙药"来引导自己发现、应对与解决育人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具体问题,更需要让自己的育人良方得以衍生出传奇般神效的"点睛之笔",去描绘出教育画卷的神奇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