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高度重视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模式,引导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马越 《中国德育》2009,(6):90-92
一、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的意义和背景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一百多年,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志愿服务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1993年起,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服务,倡导全国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青年志愿服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内容,  相似文献   

3.
青年志愿服务作为民间组织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了建构和谐社会和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职责。文章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走向及其制度环境的改善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公民社会相互促进和培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2月7日)升旗仪式讲话2009年12月份活动广场,他们微笑服务,为四海宾客热情服务;偏远山乡,他们走村入户,为农家孩子铺垫知识道路;大灾大难,他们迎难而上,为灾区人民送去希望的曙光……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模式比较单一,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没有完全的对接。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的几个常见问题,同时基于生态和双赢理念,提出了改进的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模式,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发挥大学生的专长,使得志愿服务更加多样性、更加有质量,同时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价值感,使得大学生与社会之间达到"双赢",让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双方都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是重要的有效社会动员形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创新社会动员机制,进而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本文社会动员的对象、社会动员的方式、社会动员的性质、社会动员的效率等四个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发展志愿服务来建立和完善社会动员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动员水平,切实服务民生所求,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援助行为。志愿服务精神与公民精神在本质内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通过志愿服务能有效提升志愿者的参与意识和技能,培育志愿者的公共责任意识,使志愿者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政府应在扩大认同、加强培训、发掘资源、扩展领域、建立网络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进入老龄化以后,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日益突出。社会体育服务力量的滞后与匮乏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体育工作是高校体育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体育院系的社会化志愿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实现二者的接轨将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等手段探索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模式,并在实际社会志愿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提供帮助并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自从开展以来,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大的影响,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随着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社会上已经基本产生了志愿服务社会机制的雏形,而完善这一机制,是我国志愿服务工作下一步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提倡治理主体的多样化,以期共同达成善治的最佳状态。大学生志愿者是当前及今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对促进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平衡和协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分析治理理论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契合入手,具体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可能,有利于从内生与外生机制两大方面共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对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治理创新为学校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和谐环境和有力保障。本文认为,从引入服务学习模式准确定位、工作格局注重社会治理需求、运作模式探索公益创业、多样化社会实践道路四个方面联动展开,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背景下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封闭在象牙塔中的学术组织,在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还要依托高校科研、人才、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为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进程当中。志愿服务作为高职院校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渠道,具有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重要作用,并日益成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建立长效机制,使志愿服务在学校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加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芹 《中国德育》2014,(14):16-21
在当代社会,志愿者的活动范围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志愿者已进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组织化、规范化以及服务动机多元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认识志愿服务的时代特征,对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校电子工程系家电义务维修进社区为例,阐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哪些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实践系统性地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尤其是在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应用方面明确了要求。关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内容有很多,尤其音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净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心灵。因此,我们应该挖掘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其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活动中,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赛场内外,志愿者以美丽的微笑和热情的服务备受瞩目,赢得了尊严和荣誉。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高校。北京高校开展奥运志愿者工作近两年时间,梳理高校奥运志愿者工作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经验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志愿者的活动范围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志愿者已进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组织化、规范化以及服务动机多元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认识志愿服务的时代特征,对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学理论对志愿服务概念的理解各有侧重,但都不能全面系统指导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创新,为志愿服务及其法律机制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现有的志愿服务相关立法,明确了志愿服务主体的法律属性和志愿服务的权责法律关系,为志愿服务法律机制的运行提供法律依据的同时,也留下了通过立法手段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的空间。在现有立法条件下,志愿组织的规范化制度运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指导构成的两轮驱动,则是在法律实践层面推动志愿服务法律机制良性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不仅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也处在从"准社会人"向承担社会职业的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职生能否顺利完成"社会成长"至关重要。志愿服务作为高职生最直接有效的与社会环境相接触的途径,可有效促进高职生个体社会素质的提升。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志愿服务对高职生社会成长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对于高职生社会意识、价值观、情感、认知等多方面引导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