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自助出版在国外的风行与国内的兴起预示着传统出版商将面临严峻考验.本文在解析数字自助出版模式在市场营销战略、生产组织方式、供应链管理、盈利模式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出版市场指体现出版物和出版生产服务供需交换的平台,即出版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出版物,以及向社会提供出版服务、制作加工服务、物流商流服务的一系列行为.把出版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交换其社会劳动,实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和价值,这是出版市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出版市场的客体有出版物(版权产品和编辑加工服务结果的物化)、出版社的编辑加工服务和发行权的让渡行使、复制企业的定做复制加工、流通企业的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也应紧紧围绕厘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中心和方向,积极探索遵循产业逻辑和文化发展规律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出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晨 《中国编辑》2007,(1):48-50
目前,国内的网络出版技术已渐趋成熟,网络出版市场正在形成。作为网络出版的策划者、管理者、执行者,特别是有关编辑,在实施网络出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耿瑞华 《出版科学》2003,(2):27-28,26
分析了湖北出版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和市场特征三个方面阐述日本漫画出版的发展现状,并基于电子出版物市场、漫画读者、漫画家选拔机制和新媒体运营模式等角度,分析当前日本漫画出版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的漫画出版发展提出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策是国家宏观管理出版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它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出版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在结合中国出版市场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本文从出版主体准入限制、出版产品质量管理、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出版物发行流通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由于政策缺失产生的问题即政策缺失的表现,进而指出政策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出版业制度变迁及政府规制中的矛盾、现代政府与市场职能界定的模糊以及政策具体制定运行中的问题等。最后,从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内部微观建设及社会力量等方面提供了解决政策缺失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减轻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增强我国在新世纪竞争能力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的需要。从全局讲,是件大好事。但对出版界来说,既是好事又有不利影响。好的是社会对教材教辅的综合  相似文献   

9.
教育无论作为一项事业,还是一种产业,它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它的任何变动,哪怕还仅仅是个趋势,也将会形成“雪崩”式的连锁反应。今天,当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积弊与沉疴,素质教育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尽管它目前还处于探索、构架的初级阶段,但已足以拉动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做出反应。教辅读物一直是教育的最直接的衍生品之一,面对素质教育这一改革举措,它的反应无疑是最敏感、最强烈的。教辅读物的出版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以及今后的路怎么走等等问题,已经严峻而迫切地摆在众多的出版人面前。思路决定…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当前转型中的出版业发展运用PE投资的意义出发,指出在出版资本市场中的PE投资发展概况,并总结出其特点和存在问题,由此归纳PE投资对于我国出版企业投资管理带来的四点启示,即正确认识投资、选择适合的投资者、融资前的必要准备和融资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小说一直占据着我国外国文学译介、出版及读者消费市场的主体.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小说译介市场在自身发展规律的自我调节中,逐渐与美国小说出版市场接轨,更趋多元化和信息化.研究并梳理美国小说市场规律及其对中国译介出版市场的结构影响,有助于及时把握美国小说图书出版市场的各类动力要素,及时调整我国译介出版方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我国目前相对过高的图书价格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出版业的现状和管理规制,探讨出版业由于经济体制变化而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指出造成书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市场垄断和政府部门相关规制漏洞,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革对策,使出版业通过良性竞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入WTO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3.
出版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曾一度就只剩残缺不全的图书市场了。改革开放后,出版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图书品种、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截至1999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66家,年出书品种已逾14.18万种,印数73.16亿册。期刊市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前健身热的同时普遍表现出的缺乏科学专业指导的问题,以及各种政策利好,指出科学健身类图书出版面临的机遇.分析了新技术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科学健身图书出版的影响,提出了要从图书产品结构方面做好规划、突出专而美的出版定位、不断优化图书产品的阅读体验、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图书产品等以全媒体出版理念策划科学健身类图书出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范军 《出版科学》2002,(3):51-52
2002年4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编辑学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出版品牌学术研讨会,就出版品牌的打造、 维护和延伸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本刊摘登若干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出版经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赟 《出版科学》2006,2(6):25-31,16
本文从出版经济学基础学理研究、出版产品的经济研究、出版市场供求的经济研究、出版产业的经济研究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出版经济研究的进展;指出了我国出版经济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数字出版产业链存在着产业链断裂、产业链同构、产业链松散、产业链脆弱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完全。因此,政府在弥补市场功能之不足、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中,既要解决影响数字出版产业链建设的技术、信息等硬约束,也要消除影响数字出版产业链建设的管理、服务等软约束。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加强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出版物发行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在解读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中有关出版市场体系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出版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出版市场体系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出版物发行能力问题;进而围绕出版物发行能力探讨了出版机构在发行渠道、营销策略、用户运营、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为不断提升出版物发行能力,出版机构必须持续推动线上线下渠道深度融合,创新出版营销的方式方法,重视读者流量的长期维护,提高发行保障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的经营性出版社都在进行改制,目的是把经营性出版社推向市场.本文论述了出版社以市场为导向可能遭遇的种种问题是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世纪之交,迎着电子信息高速发展产生的新技术,处在市场经济涌动翻滚的大浪潮里,作为中医药图书出版社中的出版科,前接编辑部门,后连发行部门,它应当有什么样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一、连着编辑,运用新科技于图书物化的过程 出版科从事的是一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工作,或称之为“物化过程”,即物化成书的过程。 当代科技的发展已发出了传统出版业向信息出版业转换的信号。彩色桌面排版系统的运用,解决了电子分色机不能解决的问题,调频网又改变了依据网点的大小与角度彩色制版的传统工艺,这就为“中医四诊之首”的望诊技术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