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设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各类专门人民检察院(如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人民检察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行使检察权。检察权指的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检察监督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权是:法纪监督,侦查监督,提起、支持公诉和审判监督,刑事执行监督。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主要有:一是依据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二是对于任何公民在适…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起诉权完全由民事纠纷当事人行使,而社会现实要求在立法技术上设计一个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提起民事公诉的主体.最合适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检察机关,由其提起民事公诉是各国立法通例,并与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相吻合,在司法实践中也有理论支持,有利于保障审判独立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使着更改指控罪名的权利.这是强职权主义传统的沿袭。法官可以在不妨碍辩护权行使和在指控罪名的框架内,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变更指控罪名,其他情形下应商请公诉机关变更诉讼。  相似文献   

4.
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目前在法学界几乎无人研究,也没有引起实务界和立法者的应有重视。但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不仅关系被不起诉人、被害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其实施得好坏亦直接关系到犯罪的预防和人们对公诉机关不起诉决定的评价与信赖,因此,对其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论述了公诉机关非刑罚处理方法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希望能引起学界对之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解析 C为易错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监督权,故A、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后者则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机关≠制度。C项错误。答案D。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法制监督体系建设赵军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立法权的同时,对其它国家机关进行监督.其它国家机关向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家权力机关,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考势在必行王立考风考纪,不仅关系到国家考试机关职能的有效行使和为国家选拔大批优秀人才的质量,同时关系学风、党风、社会风气的形成。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反映看,高考的信誉是好的,并被社会上称为“净土”和“绿洲”。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  相似文献   

8.
李小东 《九江师专学报》2014,(1):113-115,125
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在世界范围内,很多法治国家都是这样的做法。但是在我国,这种由检察机关行使的公诉权仅仅限于刑事诉讼,而把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排除在外,但是这样也并不能完全的掩盖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不仅有利于实现其法律监督职能,也能够更好的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受到行政侵权时候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应当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还是定位为公诉机关,一直是司法改革中有争论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国家的权力结构,认为我国的检察权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权。并且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分清楚检察权与立法权、司法权的界限,明确中纪委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关系,防止检察权的过分扩张;另一方面要加强检察机关的合法的法律监督职能,从而更好的打击各种犯罪。  相似文献   

10.
文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3):127-129,158
检察机关应当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还是定位为公诉机关,一直是司法改革中有争论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国家的权力结构,认为我国的检察权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权。并且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分清楚检察权与立法权、司法权的界限,明确中纪委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关系,防止检察权的过分扩张;另一方面要加强检察机关的合法的法律监督职能,从而更好的打击各种犯罪。  相似文献   

11.
刑事公诉权作为一种求刑请求权,其运行就是形成公诉意见提起公诉或者不起诉的过程。但是,在达成公诉意见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利益因素种类和多寡的不同以及利益表达程度的差异性,往往导致公诉权运行结果的迥异。刑事公诉权的发展经历了从国家利益垄断到被追诉人利益的注入,再到被害人利益的加入,直至社会公共利益介入的漫长过程,其间的利益表达方式逐步从一元化发展为多元化,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也日渐完善,日趋多向度。在公诉权的运行过程中,多种利益充分表达,此消彼长,最终形成动态的均衡协调状态。刑事公诉权的运行结果正是多种利益博弈和协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有申请抗诉权 ,而没有上诉权的规定 ,从 6方面阐述了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实践 ,就被害人上诉权的实现方式提出了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3.
公诉转自诉制度是新刑事诉讼法在取消免予起诉制度的同时,设立的一项新制度,旨在解决如何给遭遇不起诉之被害人以救济的问题,并实现对公诉权的有效制约。但由于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相关规定的不科学性,导致实际运作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适当修订,以实现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三类自诉案件的起诉模式,在司法实践运作中出现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取消部分自诉案件,限制自诉权的范围,构建以公诉为原则自诉为例外的起诉模式,以顺应世界公诉为主流的起诉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直辖以来,重庆市犯罪形势表现为公诉案件总量阶段性递减或递增、自诉案件总量持续性递减、“新生犯罪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侵犯公民人身和财产性犯罪的犯罪率在徘徊中有所下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徘徊中呈上升之势、共同犯罪趋势日益明显、未成年犯罪保持高位态势。未来几年,重庆市有团伙组织性犯罪将有所减少、未成年犯罪将保持增长势头、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态势将进一步走高、刑事犯罪总量会有所下降、整体犯罪形势将趋于良好之趋势,相关部门应就刑事政策做出相应调整和部署。  相似文献   

16.
不起诉做为公诉权的一部分,是检察机关拥有的一项法定职权,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其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在检察机关具体司法实务中,不起诉法律制度还存有完善的地方,有的问题需要深层次的探讨。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搜集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找出我国刑事不起诉的法律依据、酌定不起诉的条件,指出证据不起诉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起诉再提起公诉的问题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刑事诉讼体系中,最后陈述权的主体是刑事被告人。包括自然人被告人和单位(法人)被告人,公诉案件被告人和自诉案件被告人,一审、二审、再审程序中的被告人。公诉人、自诉人、辩护人不是最后陈述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公诉权与私诉权都是刑事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同时是互相联系和补充的,并共生发展,这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刑事诉讼制度所必须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下,从公诉权与私诉权互补性的内涵出发,借鉴了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诉权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刑事搜查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直接目的就是收集犯罪证据或查获犯罪嫌疑人.作为一种国家公权力,刑事搜查的实施一般具有很大的强制性,以直接侵犯相对人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和财产权为代价.我国现行搜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刑事搜查制度,既能发挥搜查的应有职能,又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就成为我国搜查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是社会组织中最强大的实体,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弱势的个人或组织。代表国家行使侦控权的司法机关权力越大,就越易侵害与之对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因此,确立控辩平衡原则是调和双方力量及尊重与保护人权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