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入眼、入心、入笔、入格"是写字教学的四个基本过程。这四个过程系统设计,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写字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入眼、入心、入笔、入格"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学习写字的方法技巧,培养写字的情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识字写字教学现状:急于加大识字量,同时为了巩固识字量而忽略认写分开的要求,有意拔高标准,对只要求会认的生字并同要求会写的生字一样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一步到位,远远背离了课标。有的教师自认为所教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因而把只要求会认的字统一要求"四会",自认为这样做"喂饱了"学生,殊不知是走入了识字教学误区,严重游离了课标。首先,认写不分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识字负担过重,识字效果不佳,书写质量滑坡,错别字大量涌现。其次,认写任务加重以后伴随而来的是识字写字的兴趣减退。再次,写字任务的强行加大,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写字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作为写字的入门阶段,教师应带着学生入好格,学会观察汉字的书写特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笔者从写字前的观察与正姿、写字后的评价与反馈角度谈低年段写字教学的"入格"之策,以期给初次教学写字的老师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4.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字教学则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写字教学。重视学生写字,改进和加强写字教学,是2011年版课标的亮点之一,它强化了书写的重要性,对第一至三学段都提出了"写字姿势要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如何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写得一手好字?对此,您有什么心得和体会?您有什么高招、妙招吗?欢迎大家积极投稿,畅谈经验和感悟。来稿以1500字为宜,投稿信箱:ZZ336@qq.com。  相似文献   

5.
一、创新书法教学的大体背景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写字滑坡"已成为全国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其主要的原因有:(1)教师书法素养普遍不高;(2)学生写字兴趣不浓;(3)现行习字格(包括口字格、九宫格、田字格、米字格等)不理想,使学生写字入门阶段难以取得较好成绩,成就激励不足,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建议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由此可见,修订版课标将写字教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每天十分钟的随堂练字该如何把握与落实?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明确目标,分清重难点进行指导新课标强调,识字、写字教学要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些学校课程表上将写字课标为书法课,甚至在教学中也把写字当书法来教,一些关于写字教学的文章也常常将写字与书法混为一谈,这些情况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名称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我们目前的习作教学,对于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写话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而到了三年级,课标明明要求写一段话即可,可老师们往往对于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一下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没有经过段的教学,就要求孩子们写成篇的文章,要文通字顺,要会用修辞,要引入入胜,要精彩连连……结果可想而知。于  相似文献   

9.
重视学生写字,改进和加强写字教学,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亮点之一。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十余年语文课改经验,特别是识字、写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课标对各学段识字和写字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与评价建议等进行了多次增改,充分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能力为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沈烨 《小学生》2013,(12):54-54
小学语文新大纲对写字有明确的要求: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宽整齐,有一定速度。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之一。我一直担任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和写字课的教学,对学生的写字教学比较熟悉,下面就谈谈我在写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写字的良好开端。刚入学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有好奇心,爱模仿。这时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同时反复告诉学生:写字执笔姿势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书写效果,而且还影响到身体健康。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必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因此,完成课标要求,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消除减少错别字现象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如何避免、纠正错别字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注重课堂教学的写字训练写字课是学生识字、写字、用字的重要途径。一般的写字识字过程是先让学生凭借拼音读出字音,接着通过词语理解字义,其次指导学生分析字形,最后掌握字形。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课程改革更是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重中之重,在语文素养方面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的要求。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课标要求学生多识字、少写字,并且由原来要认识的350个字的要求提高到了500个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他们及早进入阅读阶段,满足他们阅读的需要,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在写字教学中,借助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来指导学生书写的方法,就是通常说的"占格法",这是低年级写字指导常用的方法。请看一个教学片段:师:(出示"沙")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1 998年 6月 ,我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与有关教师一起 ,有心地调查了 2 8所小学 74个六年级班级的 3763名学生的语文毕业试卷 ,卷面书写整洁的占1 9 .1 % ,卷面错字严重、书写不规范者比比皆是。继而我又调查了 1 5所小学一周内的 60节写字课。写字课 1 0 0 %地显示在学校总课表上 ,而每周确确实实在上写字课者只占 33.3%。上写字课的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写字的只有 7节课 ,占总写字课的35%。问题再清楚不过地摆在我们面前 :写字教学亟待规范 ,写字教学必须加强 ,写字教学必须从头开始抓好 !青年书法家杨为国同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口语交际是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课标中,阶段目标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这也凸显了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课标重视口语交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  相似文献   

16.
细读"2011版课标",我们不难发现,与实验稿课标相比,写字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这种提升和拓展,一方面是对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学目标的重新厘清后的回应,另一方面是对写字教学存在的或多或少问题的修正。特别是"2011版课标"在文化熏染、审美意趣、书写习惯、时间保障、空间拓展、评价指向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阐述和补充,所传递的理念和指向是坚定而明确的,让我们对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识字中的"会认字"和"会写字"提出的不同的数量要求,但是,在按课标编写的教材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原因在于对认写分流的科学体系建设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搞清认写分流的目的意义、理论根据和方式方法,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假范写?     
“课标”将写字教学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之一,对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近年来,笔者所听之课,教师基本上要在课堂上进行范写。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范写并没有真正起到范写的作用,而是做课教师为了展示教学过程,是一种虚假的范写,笔者认为这也是在“做秀”。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9.
温菊华 《考试周刊》2013,(74):47-48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写字教学,可以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技能、优化评价和养成习惯几个方面落实课标要求,提高写字实效。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是扎实深邃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固本扣纲"的教学原则,都遵循课标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根据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写字练字,细致指导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说说、练练、读读、写写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指导,一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面对五年级的学生,于老师从检查预习情况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