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李华锋 《现代语文》2005,(12):114-115
学生身上洋溢着一种朦胧美:朦胧的热情、朦胧的爱心、朦胧的失意、朦胧的忧愁,确切地说是一种朦胧的诗意.青春的年龄应该是一个能写好作文的年龄.但一提到作文,不少学生就头疼,苦熬硬撑,迟迟下不了笔,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人云亦云、落入俗套.  相似文献   

2.
论艺术朦胧     
朦胧,《词源》注:模糊不清.它相对于确定、清晰而言.纵览文学中被人们称做朦胧的现象,其朦胧的含义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表现符号系统的差异,导致情感的阻隔而产生模糊,前几年所谓的朦胧诗就属于这种情况;有的是出于文学本身固有的歧义特点,而造成作品意义的不确定;也有把晦涩、含蓄同朦胧混同起来看的……本文主要从审美角度探讨朦胧的内涵和发生,把朦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来提出,所以题名为《论艺术朦胧》.  相似文献   

3.
朱引玉 《学语文》2006,(6):47-47
“半”这个字在唐诗中用得极为普遍,但这个字在唐诗中到底是什么含义?今人多以这个字的本义释之,以为是“一半”。如涂元渠的《高适岑参诗选注》对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注释就是:“半死生:作战的士兵已死去一半,形容伤亡惨重。”再比如《唐诗鉴赏辞典》对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解释是:“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生命是口井,那么期望就是夜幕降临时笼罩着井口的月光。月光施了魔法似的让貌不惊人的井呈现出朦胧的神韵。于是,深井每天都在渴望一个美好的梦——盼望着每晚的月光摇曳,为自己平凡的经历涂抹一层炫目的光芒。如果说,人生的一半在不断跋涉,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朦胧的学问。它指的是理论朦胧和实践朦胧。朦胧之由是自然朦胧,视觉朦胧,创作朦胧,心理朦胧,象征朦胧,起源朦胧。中国山水画在朦胧中继往开来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6.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炽热把夏天的门推开,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我推开的是知识的大门。坚韧把动摇的门推开,信心把自卑的门推开,关爱把孤单的门推开,汗水把成功的门推开,我双手推开属于我的未来。戏说朦胧朦胧的花季朦胧的雨季朦胧的年华朦胧的心境使朦胧的人儿喜欢上了模糊的他初动了朦胧的情让朦胧的人儿找到了朦胧中玫瑰色的梦朦胧的初恋朦胧的感觉,如梦梦中的故事是那么朦胧朦胧中却又透着耀眼的玫瑰让人忍不住去追寻,去采撷追到了,寻到了,采摘了才感觉并非总是朦胧从那瑰色的梦中走出走出那片朦胧,那片模糊看到阳光,…  相似文献   

7.
朦胧感是读者对文学语言解读的最基本的体验之一,也正是有了朦胧感的存在,回归文本、张扬个性、多样解读才成为可能,这一点已在小语界达成了共识.就拿儿童诗来讲,它作为从儿童视角反映生活的载体之一,"朦胧性"才能体现出"儿童特质",所谓"童眼看世界"、"童话言生活"应该是儿童诗最贴切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半字谜     
以下各猜一字:1.吐一半,吞一半。2.要一半,扔一半。3.阴一半,阳一半。4.干一半,湿一半。5.尖一半,粗一半。6.肥一半,瘦一半。7.花一半,留一半。8.记一半,忘一半。9.打一半,哄一半。10.背一半,抱一半。11.古一半,今一半。12.你一半,我一半。半字谜@程宏明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意象所隐含的感伤情愫杜道群在浩翰如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无数次地重复闪现着一个朦胧而美丽的意象──月亮。“月亮”这个意象无数次地在古代诗(词)人的笔下出现,以致于有人说“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还有人说,“西方文学是...  相似文献   

10.
美意朦胧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相似文献   

11.
字谜     
1.春一半,秋一半;2.取一半,送一半;3.晴一半,阴一半;4.功一半,过一半;5.真一半,假一半;6.伸一半,缩一半;7.记一半,忘一半;8.新一半,旧一半;9.硬一半,软一半;ro,高平,低一半。谜底:秦;2.联;3.阳;4.边;5.值;6.绅;7.忌;8.听;9.砍;10.卡。字谜~~  相似文献   

12.
剪掉一半的窗帘,并不是真的把窗帘剪掉一半. 只是窗帘做得太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  相似文献   

13.
刚下飞机就能看见大大的广告牌上写着“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早就听说过西湖,西湖的断桥也甚为出名,爸爸说,因为冬天下雪时一半桥朦胧不清“,断桥”便由此得名。漫步西湖边,你会觉得杭州很秀气,不像大家闺秀却似小家碧玉,温文尔雅。这里的人大概也受环境影响,说话  相似文献   

14.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语文这一条文学长河也是浪花朵朵,异彩纷呈.要品析语文的三重之美,也只能溺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现特举诗人陈敬容的几句诗,作为品析的例子. 假如你走来 在一个微温的夜晚 轻轻地走来 扣我寂寞的门窗 一、品朦胧之美 “假如你走来”这句诗便突出了不可确定的朦胧之美,含义是你可能走来,也可能没有走来,这种不确定激荡着入的内心,一直渴望着思念之人的到来.这种表达恰如雾中看花,水中窥月,朦胧之美让人畅想无限.  相似文献   

15.
诗意的烟雨     
在一个飘着烟雨的日子里,临着湖,选一个幽雅的小轩,抑或一间别致的古亭,什么都别想,什么都别做,静下心,屏住呼吸,感受眼前的自然。 烟朦胧,雨朦胧,山也朦胧,水也朦胧……此时,大自然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迷人的“山水朦胧图”。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有精彩的导课.实践证明,好的新课导入不仅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 一、紧扣目标——直接式导课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而又神秘的.面对这些知识的教学,与其不着边际地绕弯子,不如开门见山、进入正题,将陌生的新课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这不仅能让学生第一时间抓住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任务,而且也能增强新课教学的时效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带着对新课的朦胧与好奇,迅速而直接地感知新课.  相似文献   

18.
蓝色村庄     
这时的村庄,像慵懒的少妇,长发披散,衣襟半掩,轻启朱唇,打着哈欠推开柴门。清凉的薄雾立刻在她的脸上施了一层淡淡的脂粉。是淡蓝色。一半温润,一半朦胧。松树的枝叶间也慢悠悠飘着轻柔的纱衣,浓绿变淡绿又成淡蓝,还在淡。仿佛一个镜头悄然隐去,新的画面正要切开。山野与村庄都清静着。人们也静悄悄起床,静静升起浅蓝的炊  相似文献   

19.
half用法点滴     
<正>在英语里,half是个常用词.它除作名词外,还可作形容词和副词.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half作名词:“一半’1.We’ve bought some bananas.You can have half.我们买了些香蕉,你可以拿去一半.Her half is bigger than mine.她的那一半比我的一半大.Half of ten is five.十的一半是五.  相似文献   

20.
静气     
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韵幽幽地开着,这样的花朵有静气.一个人,专心一件事,别的事情都打扰不了他,别的诱惑都迷乱不了他,他就那样心系一处,仿佛进入了禅定,这样的人也有静气.人一闹腾,六神无主;人一静谧,风度俱来.月朦胧,鸟朦胧,实因心朦胧,飘忽不定.心猿意马,动若脱兔,实因没有安全感,或是欲壑难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