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泉铭先生是我尊敬的文学编辑,从1970年至2000年,期间有三十年的交往。虽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在我的文学创作道路上,他指点过我、搀扶过我,是我的引路人。他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每当上海的阳春三月,白玉兰盛开的时候,我总会思念老谢,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2.
徐朝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技艺传承人):我生于1943年,1949年上一年级,一共上了6年学。1956年,我过早地离开父母离开家门去当学徒,我当学徒的地方叫木岱,当时我13岁。木岱离县城有80多里路,都是山,没有车,走了八九个小时。记得当时我刚到厂里的时候,厂方嫌我个子小,我哥哥1955年已经进  相似文献   

3.
38年弹指而过,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南疆,难忘的启蒙老师。 1960年9月,我从喀什公路汽车运输公司调到喀什日报当记者,开始了我漫长的新闻生涯。那一年我17岁。 从1960年至1998年的38年间,有7年时间我被下放劳动或到基层企业从事宣传工作,其余的岁月我没有离开过新闻采访和写作。  相似文献   

4.
田龙 《中国广播》2012,(5):24-24
2009年,我荣获中央电台第二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时隔两年,我再度荣获第三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天道酬勤,淡化结果,重在过程,以平常心而论,我又获得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从事播音主持人工作已经12年了。12年,人生的一次轮回。第二届“十佳”评选中我排名第九,这次我提到第二名。两年的时间,从倒数第二到正数第二,  相似文献   

5.
我在宁夏工作了20年,其间有16年是在宁夏日报工作。如果说宁夏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宁夏日报就是我生活成长的摇篮。虽然我调离宁夏日报社已经八年了,但那里留给我的美  相似文献   

6.
<正>我1983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档案学专业(1985年9月,成立档案学系)学习,1987年被分配到四川省档案馆工作,算起来,我的"档龄"已有38年了。三十多年来,我与《四川档案》杂志结下了不浅的情缘,它,让我有遇到知音的感觉,给了我做人做事的信心和力量,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挚友。是它,伴我学习,助我成长!  相似文献   

7.
1979年,按理说应该是我从部队退伍之年;我是1976年从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应征入伍的。当时很明确,服兵役满二年即可退役。1979年与我一起到部队的10位上海兵中的确有好几位退伍回沪了。然而,我却在这时接到部队命令,调我到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继续服兵役,至此开始了我档案工作的生涯。1981  相似文献   

8.
我这八年     
1987~1994年这八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八年,也是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重要的八年。回顾过去,几多甘苦在其中,展望未来,又使我感到肩上担子更重。 1982年我从事教学工作时,对编辑这一行的认识几乎是零,我以为我的一生是与中国的铁道电气化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了五年的教学工作后,大学出版社在祖国大地上相继兴起。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成立一年之际,我就因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编辑干起了这一行。从课堂讲课到书桌上加工稿件,一  相似文献   

9.
从业十载苦亦乐寻梦几度幻也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是我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第十年。十年,只是人生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与从业几十年的图书馆前辈相比不足乐道,可它在我的生命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生本没有几个十年,何况又是从而立到不惑这个精力最充沛、最应该有所作为的十年呢?我把这个十年献给了图书馆事业,献给了我似幻却真的理想之梦。十年过去了,新的十年在向我招手,我不禁要回首凝眸,捡拾几行自己走过的蹒蹒跚跚、深深浅浅的脚印,咀嚼一番从心中翻涌而过的酸甜苦辣。 1990年,我由一名中型企业的行政干部,成为一名图书馆员。第一次走进书库,好象走进似…  相似文献   

10.
我的1949年     
王仿子 《出版史料》2010,(1):63-64,65-70
1949年是我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冲破黑暗,投身光明,从此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这一年,我生平第一次公开称呼“同志”!公开我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许许多多志士用鲜血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诞生在这一年。  相似文献   

11.
我是凭着信念、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工作的,而不是为了受表彰获荣誉工作的。然而,党和人民给了我极大的荣誉;1984年,授予我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5年,授予我第二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1998年,又授予我第三届韬奋新闻奖。我知道,我是幸运的,我是成千上万默默无闻的报纸编校工作者的代表,所以,这荣誉应该与大家分享,而我自己,只有  相似文献   

12.
大寨是我的第二故乡。从1967年12月到1980年11月,我在大寨工作、生活十三年之久。 1994年春天我重返大寨采访,凤莲见我时不说“去大寨”、“来大寨”,她说:“老段回来了。”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的编辑同志约我给“忘年交”专栏写点东西。 我想了又想,决定向青年朋友交心:谈谈我终身难忘的一段思想改造的经历。 战火的洗礼 我今年75岁了。从15岁(1937年)加入党的战斗行列算起,在革命征途上,我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 我1938年到延安。1945年1月,我调到《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前身)当随军记者,开始了我漫长的记者生涯。战争年代,我作为一个随军记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新闻与写作》以其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较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赢得了我的喜爱。从1987年到1992年,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她也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从中受益颇深。但1992年以后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60岁了,步入老年了,但这年龄在艺术界正处于发情期。如多从1972年算起,我已经参加工作42年。如果从1982年大学毕业算起,我进入广告界已经34年(大学4年算2年)。就本土广告人而言,如今还在一线工作的,我应该算最年长的第2位。无论我以后再有什么名号,我身上已深深的烙下;广告人三个字,想抹都抹不掉。我见证了中国广州广告业这36年的兴衰、事件、人物,值得回忆的是亲身参与的四件历史事件:1.1989年联名首位向广州市政府提议成立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都为  相似文献   

16.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档案人,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档案与建设》在我人生的低潮,给我带来了福音,给了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为我指明了人生之路。那是2001年的初夏,我即将走出校园象牙塔。我一次次穿梭于人才市…  相似文献   

17.
正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来我用压力机处理废纸和书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在此期间我用压力机处理掉的这类辞典无疑已有三吨重,我成了一只盛满活水和死水的坛子,稍微侧一侧,许多蛮不错的想法便会流淌出来。我的学识是在无意中获得的,实际上我很难分辨哪些思想属于我本人,来自我自己的大脑,哪些来自书本,因此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  相似文献   

18.
我的职业记者轨迹我出生于1956年.1975年高中毕业,考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青年节目”部当了3年记者。那时经常深入农村、地震灾区、油田井队进行采访和写作。对我以后的成长很有益处。1978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上了4年学,最大的收获是读了新闻、文学、哲学、历史等大量的书籍,尤其在新闻业务和新闻理论方面领会颇多,给我的记者生涯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作过两年编辑工作。1984年,报社调我¥IJ天津记者站工作,以后的IO年,虽历任记者、记者站站长,后又调任报社信息部主…  相似文献   

19.
难忘第一篇     
说起我的第一篇稿件,还得从当兵时说起。1997年我入伍参军,1998年开始学写新闻稿。写了近一年,却未见一篇稿件见报。但我不甘心,决心要上一篇。于是我继续坚持写作,并向有关新闻报道员请教学习,不久,我的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下面工作的时间非常长,从1983年1月份到2000年的9月份我离开农村,前前后后有十几年,这中间我也经常看看书。我总觉得,在读书和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