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燕 《青年记者》2006,(22):47-47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还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虽然报纸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暴露出来的劣势显而易见,但由于传媒自身的特点,完全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作为地方党报,其竞争对手还有同城的诸多纸媒体。由于同一区域的新闻交叉重复不可避免,因而为了凸显与其它报纸的差异性而赢得更多的读,报纸之间的新闻较量往往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重视原创新闻、独家新闻,而忽视或看轻共享性新闻。总认为处理编辑共享新闻,无非是对同城同样内容的事件、活动报道的同一选用而已,体现不出一个媒体新闻价值观的水准。然而实践却迫使我们必须改变对共享性新闻的  相似文献   

3.
各地党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大多由一社一报变成多种子报子刊,于是,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天主报与子报出现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就屡见不鲜,这种同题材料新闻的新闻报道,主报与晚报有何异同?如何将两优势整合形成合力?探讨研究这个问题,寻找其它在规律性东西,对于不断扩大党报的影响力,增强新闻的创新意识,加速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顾群 《新闻世界》2004,(9):48-49
近年来,都市报及晚报在经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后,当面临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创新的动力与激情逐渐消退后.都不得不面临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同质化:特别是当竞争加剧,新闻信息的共享性越来越明显,同城媒体相互模仿时。事件性报道策划的种种经验不再具备优势,读开始对都市报的事件性报道策划不再满足了。因此.非事件性报道策划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必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延缓式导语就是回避时间要素,突出新鲜有趣东西的导语,写法迂回曲折,重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由于新闻报道的传播与新闻事件的发生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不同类別的新闻传播工具,在报道同一事件上,彼此不尽在同一时间。比如,日报与晚报。在许多重大新闻,日报大都采用直接式导语迅速作了报道之后,晚报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发掘出新的材料,是很困难的,但又不能与日报报道重复,因而只能通过延缓式导语,以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不然,导语索然无味,是很难吸引读者花时间去看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的。延缓式导语有什么特点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引用报道同一事件的  相似文献   

6.
一、适应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新闻价值观念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确定什么是新闻,如何取舍剪裁新闻乃至如何报道新闻事件的基本原则,属于新闻学范畴。世界自日报出现以来,新闻媒介就始终面临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每日发生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有限的新闻来报道给受众,这就提出了新闻价值观念与标准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但新闻工作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个标准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和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编辑,他在新闻工作中的作用往往具有局限性。因为不在采访一线,对事件性新闻的编辑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想采取主动,把劣势变优势,真正让编辑的指挥棒转起来,就要在非事件性新闻上下功夫。《黑龙江日报》五版“今日点击”和七版“全省各地”,近几年在非事件性摄影报道突出主题策划方面,就作了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深度VS速度     
潘伟 《新闻爱好者》2007,(12):21-21
我们今天谈到的深度和速度,不是竞技体育中的比赛项目,而是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动态新闻在对同一新闻主题的报道中优势与劣势的对比。我们知道,在对新闻事件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动态新闻以其快速、直观的特点有着其他媒体以及其他报道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在媒体栏目竞争激烈的今天,其他报道方式比如说深度报道如何在新闻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了电视同仁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邓志云 《青年记者》2007,(16):139-139
体验式报道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具有报道立体、现场感突出、可读性强的特点《。威海日报》、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地市级晚报,是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起家的。这是晚报的传统优势项目和看家本领。在目前的地市级报社中,大多是一张日报办一张子报(晚报)的格局,许多晚报也就很少做或有意识地淡化时政报道,认为那是日报的事儿,搞得不好一是重复二是挤占有限的版面,晚报就是要主打社会新闻,把这个搞好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14日,一个新闻牵动了万千济南市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郑承镇去世。11月15日,同城所有都市类媒体不约而同把最重要的版面给了这位老人,生活日报更是从头版开始,拿出了6个整版的力量报道这位公众人物的去世,消息、评论、人物访谈。生活日报以最全备的报道形式在同城都市类媒体竞争中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2.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5):96-96
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单纯以市场为导向和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弊病,这些弊病在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同城媒体竞争中表现尤甚。在当前同城市场类报纸激烈的新闻竞争下,特别是在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同题材新闻追踪报道比拼上,一个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和角度取舍往往大相径庭,失察、失真甚至失德常常造成传播的偏向,自我炒作、攻击对手以及捕风捉影式的偏见、推断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期间,新闻媒体在传递信息、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直观形象的新闻图片报道,在危机发生时作用更加凸显.本文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绵阳日报>三级党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周新闻图片报道为例,分析了党报在危机事件图片报道中的作用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与综合性报纸相比,行业报的价值和优势在于它的新闻报道角度更专业,内容更具深度。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报业竞争的结果,一个是行业报特性所决定。如今,报业竞争非常激烈,各报抢新闻的势头也愈演愈烈,不仅有日报、晚报,还出现了午报、晨报,可以说新闻时时在发生,报纸时效性也在步步提高。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后,读者可以从多个新闻渠道了解新闻事件的进程,于是,有人说,行业报在时效性上与日报、晚报相差甚远。还有什么必要放“马后炮”呢?  相似文献   

15.
报道同一新闻事件、往往有几个乃至更多的的角度可以选择。选择的角度不同,宣传的效果也不同。经济新闻是以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宗旨的,要使经济新闻在宣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可不注意角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笔从网上看到一则中新社据《乐清日报》2002年10月21日所发的一条消息电讯,对照原报报道,两之间对同一新闻处理的不同手法,可以引发我们对县市报新闻写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存在的误区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民生问题自然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但由于各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尤其是报道者认识水平和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同城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做出不同的反应,发出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李虹 《新闻传播》2005,(10):36-37,39
《环球时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办的子报,它立足于国际新闻的报道,快捷翔实地报道全球热点新闻,准确及时地评论重大国际事件,生动活泼地反映多彩世界。自1993年至今,创刊十余年来,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深度的解读等鲜明特色,为广大读者开启了一扇通往国际知识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广州是中国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地区的6家日报,目前都拥有自己庞大的报料热线和专门的记队伍。除了在要闻、时政、经济、法制等各个板块中突出民生色彩,在日常动态新闻的处理上,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显外,在主打本地城市人群的广州新闻方面,也增加了不少民生新闻的分量。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纸同城竞争的焦点之一。下面就列述广州地区几家主要报纸近几年在民生新闻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发现的艺术。”谁最先发现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中。即使是显性新闻,如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新闻、大庭广众面前发生的事件,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及随之带来的变化等等,除媒体不同而采用的新闻语言、表现方式等不同外,不同的记者对同一事件的观察、认识和报道的角度不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闻报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而那些隐性新闻,即被显性新闻掩盖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