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物理是一门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自然科学,在“压强”这一章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一方面学生比较熟悉,比起“某物体”“一小球”等抽象的事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用来进行物理实验的,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激发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育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这为物理教学规定了一种必要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手段。在学习物理时,观察是学习的开始,思维是学习的关键,实验是学习的手段,迁移是学习的目的。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一、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趣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大气压强”内容前做如下实验:用一个茶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问…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瓶进行实验,通过塑料瓶 中小球“下沉”、空瓶“喝水”等奇妙现象,激发学生对大气压强 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生活。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实验是学习、研究物理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 ,教师如果始终用实验室内的规范器材进行实验 ,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实验依赖心理 ,即只有老师提供器材才能做实验 ,否则就不能做实验 ,使学生疏远了物理实验 ,降低了学习兴趣 ,产生了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若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便宜的器材 (或废物 )做实验 ,研究物理问题 ,就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生活中能用来做物理实验的材料很多 ,本文介绍几例巧用雪碧瓶做物理实验 .一、演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取一只空雪碧瓶 ,截去上部并装入适量的水 ,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 ,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 (如图 1所示 ) ,让一名学生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 ,在紧张的气氛中学生们观察到鸡蛋并没有随硬纸板一起飞去 ,而是安然的落入杯中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静止的物体有惯性 .图 1        图 2 二、演示“压强与压力的关系”让学生向雪碧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一块海绵上 ,立刻看到海绵凹陷...  相似文献   

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实验.在进行实验时,创新自制多种实验器材,直观展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解决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学时,分析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教学适当增加逆向思维训练,即“倒过来想一想”或“假设已经怎么样”.如“在比较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大小时.通过该点下面的压强大小得出该点所受压强;求做光路时,假设该光路已知,通过假设间接得出光路”等问题,能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原理的能力和兴趣。  相似文献   

7.
用量筒和自制的长柄铁皮托板、变向探头盒、简易压强计组装而成的液体内部压强实验装置,可代替2113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2114微小压强计或2185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实验器做初中物理“液体内部的压强”内容的三个实验。能降低实验成本、节省经费,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本装置的制作、组装和使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压强”是教学大纲中要求达到“掌握”层次的七个重点知识之一.压强概念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压强’与“压力”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中引入“数字化实验”仪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分组实验、探究“化学腐蚀速率和原电池腐蚀速率的大小”。运用压力传感器和常用的仪器药品设计出两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在具支试管中测量锌粒在化学腐蚀和原电池腐蚀中产生气体的压强,从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得出“原电池腐蚀速率大于化学腐蚀速率”这一结论,并通过概念迁移、数据处理,定量计算出两者速率比。用简单的实验体现抽象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用压强表征反应速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液体压强”教学是在完成“压力和压强”教学后进行的,借助“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导出液体对支承它的物体有压强并不难接受,然而认识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以及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体积、总重无关,仅凭教师讲述,并不能让学生信服,利用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这部分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刊登许亮老师“巧用雪碧瓶做物理实验”一文 ,文中介绍了以废旧雪碧瓶为器材来演示初中物理中的 6个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易得 ,实验现象明显 .教师可在课堂上演示 ,学生也可在课外亲手操作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消除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该文在介绍用雪碧瓶演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时说 :“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 (即小孔的位置越低 ) ,水柱喷得越远 ,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学生也会对此…  相似文献   

12.
一、创新实验目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实验。在进行实验时,创新自制多种实验器材,直观展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压力,可加强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用原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我们会发现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蔡钢  陈珍国 《现代教学》2006,(7):106-110
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中,我们把《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物理(试验本)第九章B节)这节内容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日常所见的“充气用品”创设情景,用“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实验”引出描述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通过自主研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气体的体积、温度与气体压强的概念和国际单位;通过五种典型情形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气体压强的多种方法。第二课时利用DIS实验,通过“创设情景、设疑激趣——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实验探究、得出规律——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误差分析、拓展联想”五个教学环节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案例描述的是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4.
一、以课堂演示实验为主渠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拘泥于一种模式,特别要注重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积极思维,获取知识。例如: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首先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拿一只盛满水的杯子,口上盖一硬纸片,让学生思考:将杯子倒过来,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杯中的水会不会流出?多数学生认为水会流出来,实验结果并非学生所想。在学生想知道为什么时,教师就趁势给学生说明大气压的作用。接着用带拉手的两只皮碗做实验,当两只皮碗贴紧后挤出碗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来拉,怎么也拉不开。可是从边缘掰开一点空隙,进入少许空气时,两皮碗却自然分开,使学生大吃一惊。再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此时学生产生了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的疑问。最后做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看到大气压跟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大气压的值约105帕。这样教学,学生易理解,记得牢,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讲杠杆原理和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杆秤、磅秤、起重机,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用课余时间做一个杆秤,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物...  相似文献   

15.
教材:人教版物理第一册课型:大气压测量探究课一、课程浅析“大气压的测量”是教学难点,教材以托里拆利实验展示给学生,由于水银有毒,只能用课件讲解.学生的经验甚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复习本章时,安排了这节探究课.二、学生学情分析通过本章学习,学生知道了不能直接利用P=FS和p=ρgh测定大气压,而托里拆利实验是让某一段液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进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计算大气压的大小,但是学生对此的直接经验甚少.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从生活中的器具寻找…  相似文献   

16.
以火为知识载体,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灭火原理,用灭火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灭火现象。融入安全用火常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用“空瓶灭火”“吹气生火”“滴水生火”三个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化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在选取化学启蒙教学内容时,应选择基础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液体压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探究实验,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液体压强的重要实验之一。学生实验器材的好坏和质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兴趣都有极大的影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液体压强,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顺利完成液体压强的探究,本人对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八章第一节在做“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取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硬塑料瓶,去掉上口和下底做成一个塑料管,再用棉絮和布头做成一个活塞,用一根筷子做活塞杆,把做好的活塞插入塑料管中,并在塑料管的下端蒙上一层橡胶膜(可用废气球)。然后上下移动活塞,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然而实际做实验时却发现:①不容易找到很硬的塑料瓶,如果塑料瓶稍微软一点,实验时活塞移动就会很困难,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②这种实验装置制作麻烦,且不可能保存很长时间。③用这种方法还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错觉,…  相似文献   

19.
殷作模 《中学物理》2012,(12):26-28
1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在谈到气体压强时,用“大量雨点的撞击使雨伞受到持续的作用”这一生活经验和“向电子秤上倒小钢球”的实验,形象地演示了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同时对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微观解释.但学生遇到有关气体压强的具体问题却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20.
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为例,讨论基于CLASSIN平台的线上教学,利用生活物品代替实验器材,通过家庭魔术、小组合作设计、创新居家实验任务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