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琪亚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审美欣赏能力是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种功能的综合运用。美妙的审美体验是各种审美心理要素相互补充、印证、作用、斗争后构成的。在同一社会条件下 ,社会地位不同、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不同 ,在美的感受上存在着差异 ,即使在最初步的美感中 ,也会体现审美者的理性和直觉、思想和情感的相互渗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对于加强修养、陶冶性情、提高素质都有难以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秀华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1,(1):52-54
要使语文教学充满审美艺术氛围,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问题交流,创设新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袁秀华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19(1):52-54
要使语文教学充满审美艺术氛围,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问题交流,创设新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慧君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4):22-24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渗透.从审美体验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角度,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媛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39-40
情感体验是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上,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才能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遇桂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5):152-153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审美情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审美感受方式的训练侧重于对鉴赏方式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受,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感受理解来完成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感受训练可分为形式感受—内容感受—形式感受。审美感受是表层的,而审美情感是深层的,这是因为审美感受主要偏重于对作者所创造美的体会、理解,而审美情感则主要偏重于学生内在美的激发,从而唤起他们对美的创造。审美情感训练固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王苏君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6):106-110
分析了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审美体验的本质的几种观点,认为以“自由”和“生命”这两个概念来界定审美体验的本质都有一定的缺陷。笔者认为审美体验的本质是“超越”,只有“超越”这一概念才能最深刻、最充分地揭示审美体验的内涵,因为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超越”一词的含义比“自由”和“生命”更丰富、更宽泛,它既包含了“自由”和“生命”的双重含义,又超越了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8.
常书红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21(2):77-78
美术课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传授学生一些绘画知识与培养绘画能力,而又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柱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2):38-40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应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和“丰富情感体验”的要求,引导学生真正与声乐作品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具体地说,在声乐教学中可以从内涵的理解、意境的想象、作品的处理、忘我的演唱等四个方面运用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王万民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5):114-116
“审美经验“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理论概念.学生“审美经验“具有“预置性“和“可衔接性“,它影响着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美学距离“是学生实现“顺利接受“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盖光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6-10
人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就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存在关系。在生态系统结构中,这种关系是趋向自由的。文艺生态审美在这多重自由关系中呈现着人的生态化的生命自由体验。在生态自由体验中的人类,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然,体认自然,能够真正地从生态意义上去体验人的生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美育功能的独特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碧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Z1):87-91
通过美育促进人格完满和人性自由已为大学教育普遍关注。大学美育功能在构筑生命整体、完善心理结构、引导自我超越、促进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具有独特性。和德智体诸育相比,大学美育在感性关注、情感激发、生存体验和人文关怀中,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启示、引导人走向完满与自由。 相似文献
13.
管兴平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4):47-52
“五四”以来出现了审美经验的递嬗,从写实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生成,以及对应现代主义创作所发生的审美心理的变化与适应,包括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之中的文学经验,都是与审美现代性相关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杨晓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111-112
元杂剧是中国戏剧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特别强调情感的作用,无论是情节、语言、情景,还是结构形式,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以审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15.
彭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135-137,14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广告业蓬勃发展起来,广告翻译也越来越频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广告翻译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广告翻译中审美经验的概念、特征以及审美经验得以再现的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6.
韩鹭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4-128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传播的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飞速发展。这不仅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传播方式,而且带来了电影审美接受领域的重大变革,更引发了电影美学理论和观念方面的再思索。而观众欣赏品位的变化,又会促进电影创作和电影制作的进步与发展。研究电影技术对于观众欣赏和审美体验方式的影响,对电影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生贵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0(4):69-74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18.
以象为核心,文学审美体验有三次跃升:从物到象,这是第一次跃升.因"穷"而觉解,获得大观世界的超越意识,这是第二次跃升.兴象以其审美感发性,高举精神,臻至审美之妙境,这是第三次跃升. 相似文献
19.
20.
马荣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2-44
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