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着重讲一讲我们国家的安全形势。基于大家平时了解的信息比较多,所以我要讲解的内容不是给大家做一个宏观性的描述,而是设想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信息的基础之上,给大家做一些重点性的提示。一、"中国之谜"讲到中国和平崛起中的国家安全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和平崛起路线"。这也是我们南开中学的老校友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最先提出的。他指出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但是后来,和平崛起在海外受到了一些曲解,和平崛起是不是中国威胁?崛起是不是就是中国威胁?这样的疑问一再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最早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命题。所谓"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中国国家的起源"探讨的是在现在的中国大地上,与现在的中国有渊源关系的"文明社会的起源"或"国家的起源"。所谓"最初的中国"探讨的是"中国"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什么,它如何出现的,它是如何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等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概念最初的出现与"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说文解字》所说的"夏,中国之人也",就是把中国一词与夏王朝国家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在复合制国家结构中,王朝与"天下"才具有了同一性;王朝的政治中心即国都,与所谓"土中"和"国中"具有同一性。由此,我们说,"中国"一词的概念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位于洛邑的国中—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3.
学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史的意义在于:一、使我们全面了解小提琴音乐在我国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二、使我们了解了前辈音乐家为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所做的探索和贡献,他们为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三、可以使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与教训,展望未来,激励我们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疑将有一群人在财富、事业、生活方式上成为表率.我们将其称为“精英”。我们没有预见到的是.这个阶层的崛起速度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伴随着我们党对发展问题探索的逐步深入,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解逐步深化而取得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电脑》2008,(7):27-27
中国美食。名扬天下,让人垂涎三尺。品中国美食。实是一种享受。但是今日。我们只是“吃在中国”吗?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7.
姓氏,弥足珍贵的财富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生动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姓氏大辞典》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收  相似文献   

8.
宋学清 《中文自学指导》2009,(3):79-80,F0003
费孝通曾说过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而这个“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乡土中国”说。作为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传统中国,“乡土中国”真切地反映了现实中国的真实情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的新视角,研究现代文学的新视点。但是在中国作为主体社会阶层的农民,他们虽然经常成为传统中国关注的重心,却永远成为不了“乡土中国”的真正主人,这是一种悖论性存在:  相似文献   

9.
专家对中国绘画和文学一成不变的泛论十分恼火。一位研究中国艺术的学者评论明朝的山水派画家董其昌时说:后期的中国艺术家和塞尚或毕加索一样富于创新。他劝我们切莫过于听信中国艺术家称自己师古的说法。我要补充一点,中国语言和风俗的延续间接地影响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及文学的变化的看法。假如莎士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在《试谈中国的智慧》一文中分析了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中国的智慧是审美型的观点。为什么说中国智慧是审美型的?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如何完善我们的智慧,基于以上的观点和问题,本文试图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启蒙》2009,(9):5-9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曾经让中国的科技影响世界,可是在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下,中国的科技水平开始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一落后,就挨打。近百年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科学家用汗水与心血,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一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当代的美学大师,李泽厚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阐释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他提出了“中国智慧是审美型的”的著名论题,分析和研究了中国智慧的特征并与西方文化作了简单比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智慧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3.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人民的而貌、社会主义中国的而貌、中国共产党的而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国学热"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兴起和发展,是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再造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过程中,"国学"本身的历史内涵被悬置起来,而以一种景观化的展示方式,被镶嵌在我们的政治外交和日常生活之中。然而,在国学一词的符号价值被各方充分使用的同时,期待中的中国形象出现了吊诡,想象中的认同平台慢慢被自身消解。对于国学热背后政治文化逻辑的考辨,将成为我们重新思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主体性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韩国在历史上跟中国的关系很密切 ,属于“汉文化圈”。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很多中国的影响。为了两国交流的需要 ,首先进行的是语言接触。古代韵书是为了学习语言或者科举考试时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书。在本文里主要考察的是中国韵书传入韩国的情况 ,一方面中韩两国汉字音对应得很有规律 ;另一方面 ,新罗时代起韩国实施了科举制度 ,后来创造训民正音时也参考了中国音韵学知识 ,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推测从古代起韩国就使用了中国韵书。但是在韩国关于中国韵书的记载并不多 ,所以我们首先考察最早从中国传入的小学典籍的记录 ,来了解一…  相似文献   

16.
母春生  罗晓飞 《文教资料》2010,(25):102-104
中国画是一种程式化很强的艺术门类,我们需要继承固有的历史传统,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临摹是研究古老文化和传统中国山水画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学习、借鉴前人表现技法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不仅模仿形体,而且模仿画意。临摹古人的作品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笔墨水平,而且能深入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通过对临摹提出见解,使临摹在我们的学习中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训练模式而广泛应用;并在中国山水画的学习方法中归纳出临摹的有效方式,以结合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闻为主要内容,对临摹在中国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2008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从1月份南方冰雪灾害开始,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8月份的北京奥运会、奶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岁末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深刻冲击,在猝然之间,中国企业集体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2008即将成为过去,盘点一下中国企业在这一年来的表现,检视一下他们留下来的渐去渐远的背影,或许我们能找寻出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中国读者选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不同理论。中国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阅读是一种随着时代变迁的政治性阅读;读者在依附与创造之间存在一种辩证法;不仅存在创造性阅读,也存在教条式阅读。我们一直在重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夜     
《红领巾》2008,(9):2-5
2008年8月8日,如果这一天有名字。那一定是中国。在这个中国之夜。我们终于迎来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20.
媒体教育榜     
豪无疑问,在这片土地生活的我们,在2010年留下了各自不同的中国教育印象。于是,我们选择用最简洁的方式来回顾过去了的这一年——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描述2010年的中国教育,为未来,留下一份中国教育的历史年鉴。然后我们以此宣告,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