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胆有识的新女性——郝思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要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但我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火热的小叛徒”。  相似文献   

2.
作品《飘》中主人公郝思嘉,她是一个生活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普通而特殊的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非常复杂,一方面表现了她高傲、自私、虚荣;另一方面表现出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坚强不屈,顺应历史潮流。尽管大多数文章对她是持批判态度,如有的评论写她“高傲自负”、“刚愎自用”、“倔强任性”、“贪图虚荣”、“激愤妒忌”、“冷酷残忍”、“唯利是图”等等。但笔者认为她的后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更具魅力,更体现出她是一个潮流新女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方言学会曾于2000年1月举行过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众所周知,“她”曾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才不过百年的历史。“她”字是由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的。古代汉语字典里也是没有“她”字的,古代的诗词、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  相似文献   

4.
杨丽娟 《今日教育》2009,(11):42-43
我班家长群中有个“麻烦”奶奶。之所以偷偷给了她这样一个称呼,那是因为她几乎每天送她的孙女雪儿来上学时,都要又寸我们叮嘱一大堆的“注意事项”。诸如“热了要帮我家孙女脱衣服”、“今天我孙女还没大便,记得要提醒她”、“她今天早晨胃口不太好,中午如果不想吃饭,你们也不要说她”……每天早晨来园接待时,我们总会被她喋喋不休的提醒弄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5.
某市长因受贿、索贿罪被关进监狱,过上了铁窗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由。他的妻子整天以泪洗面,孤独难熬。有一天夜里,她做了个梦,恍惚中遇到了一样东西叫“自由”。她非常羡慕“自由”的生活方式,不由想起自己的丈夫,她跪着请求“自由”替她去探望她的丈夫,“自由”就答应了。下面是“自由”探监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悠悠同桌情     
她、他,是“冤家”,可“冤家”偏偏“路窄”。新学期,老师把他俩调成了同桌。他把书包往座位上一扔,坐下一扭头,还给了她一个白眼,把她气得鼻子里“哼哼”直啊。  相似文献   

7.
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曾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0K”、“书”、“她”等等。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她”字被推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似乎预示着女性将在21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大家或许不知,“她”字出现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写了几场哭,几场笑。外加一个引子。 林黛玉在进府路上的心理活动可看作引子部分。她因母亲去世“无人依傍教育”,而投靠她从未来过的舅舅家。她知道,到这里是做客,她可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被人家“耻笑了他去”。作者在这里给林黛玉定下了悲苦、谨慎矜持的性格基调,为她尔后的“哭”与“笑”作了必要的铺垫了。  相似文献   

9.
张红英 《读写月报》2022,(34):20-23
<正>一、这一生:“无我”中“被奴化”的“我”纵观祥林嫂短暂的一生,她始终没有真正独立的人格,恰是“无我”中“被奴化”的“我”。祥林嫂是谁?是一个叫祥林的人的妻子,她连名字都没有。为什么没有名字?她嫁给了谁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地被称为“某嫂”。这是典型的“无我”,一个人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可见她的卑微低贱。无形却顽固的封建思想让她没有了姓没有了名,这也恰是她“被奴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禧禧逐渐长大,也越来越会对大人“察言观色”了。妈妈批评她,她会带着哭腔向我“求援”;爸爸对她发“狠”,她会委屈地去叫姑姑。其实,妈妈的批评、爸爸的发“狠”,都是在她做错事的时候,是想让她改正错误;而她却想从其他长辈中寻求到她希望得到的“保护”。这就反映出一个家教问题——长辈们对禧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10,(7):41-44,109
她,“一个容易掏心的人”,掏心给她的学生、她的事业、她的读者。正因为如此.她在赢得他们的心的同时,也为自己挣来了无数的荣誉:特级教师,中国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似文献   

12.
开心笑吧     
《现代语文》2005,(9):40-40
舅妈“我听说,你跟玛丽的婚事吹了?”“对,她嫌我穷。”“你跟她说起过你有一位有钱的舅舅在美国吗?”“说了。现在她是我舅妈了。”从反面理解有个失恋的人愁眉苦脸地告诉朋友:“我所爱的人拒绝了我的求婚。”“这有什么呢,”朋友说,“我告诉你,女人的话,有时得从反面理解。她说‘不’,就意味着‘是’。”“可是她没说‘不’。”“她说什么?”“她只说了‘呸’。”  相似文献   

13.
凯文·汉克斯  周兢 《家庭教育》2007,(5X):I0012-I0013
这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她父母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好好完美。”妈妈说。“绝对完美”。爸爸说。“她的名字应当代表她的全部,”妈妈说。“她的名字应当绝对的完美。”爸爸说。“克丽桑丝美美”,她的父母给她起了这个完美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正是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笑容却冷冷的了”.男人们嘲笑她,女人们鄙薄她。“她全不理会”,“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阿毛的故事”。起初,“这故事例颇有效”,人们受到了感动。但是,当“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时,“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这说明人们最初只是猎奇,把她的不幸当作消遣,而“感动”只不过是一种本能的感情冲动,并不是真对她有什么同情。所以作者说他们是“咀嚼赏鉴”。这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统治、毒害下的社会的冷酷性。当她听到柳妈说她死后到阴司要被锯开来分给两个死鬼男人时,“脸上显出恐怖的神色来”。柳妈把神权与夫权形象化了。祥林嫂好象到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罪孽”的深重.第二天早上,“两眼便都围着大黑圈”,一夜未眠,可见精神上又受到了多么沉重的打击。她再一次鼓起勇气争取精神上的解放,决定去捐那千人踏、万人跨的赎罪门槛。她“整日闭紧了嘴唇”,默默地用全力进行第三次反抗。  相似文献   

15.
[开栏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一生的座右铭。她用诗化的语言打造出“冰心体”的“清新隽丽”、“一清如水”,她用真挚的爱心构建了柔美优雅、空灵美妙的文学世界。她用自己的生命,唱响真、善、美的赞歌,因此便有了春风化雨的世界,世界因爱而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16.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们班来了一个疯子。” “真的吗?” “谁呀?” 她是一个疯子?! 她爱看书。 深夜里,万籁俱寂,天空像裹了一层黑布,上面扎出了许许多多的小洞,泛着灿烂的星光。她不知为什么突然坐了起来,热醒了?可是空调还眨着。绿眼睛”,摇摆着“脑袋”。做噩梦了甲她也不知道,对她来说只要有书看,什么都挺好的,即使是骂她、损她。  相似文献   

17.
1985年,李麦燕被分配到临汾师范附属小学,担任语文教师。20年来,她勤奋工作,不断探索,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她先后担任过辅导员、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无论干什么工作,她都满腔热情,把全部身心投入进去,力争把工作做好。她勤奋地耕耘,无私地奉献,送走了一班又一班的学生,同时,她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语文教学能手”,“山西省语文电化教学能手”、“山西省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临汾地区学科名师一等奖”、“临汾地区模范班主任”、“临汾…  相似文献   

18.
点燃希望     
李玲曾经是小学里公认的“丑小鸭”,这样的称号送给她,倒并非她长得丑,而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因此.她先是在同学之间获得了一个“笨”的称号,后来,“丑小鸭”的称号又送给了她。  相似文献   

19.
李吉林老师因创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而闻名,而更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她自身的“情”和“境”;她对儿童的挚爱之情,对儿童教育的忠诚之情;她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境界。她自诩为一名“长大了的儿童”,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她的每一篇小说创作几乎都达到了均衡的出色,蕴涵了丰富的思想,吸引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众多的研究从她的小说文本对她的创作进行了剖析。然而,从她的诸多创作谈、访谈、演讲的文章来探讨她的小说创作的思想则鲜有。通过探讨了她强调的“印象”、“特定环境”、“Talk Out”、“想象力”、“形象”等概念的内涵,以及这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阐明其共同构成严歌苓的较为系统的小说创作思想。严歌苓以探讨人在“特定环境”下必然或可能产生的行为,开掘其中的人格秘密,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这使她的小说创作思想具有“求索”的人学意义、悲悯的哲学情怀,伸张、发扬了启蒙主义、个性主义的精神,为当下的文艺理论界带来了新异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