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我们仍可获得这样的整体印象:回归经典、突出双基、关注发展,试题结构合理、保持相对稳定.突出“新、活、巧”三个字,具有“新而不偏、活而不怪、巧而不难”的优点,同时具有“常规常考、常考常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物理试卷综述综观08年北京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总体印象是:试题常规、回归经典,突出双基、考查能力,注重探究、设问新颖,试卷平稳、关注发展.试题素材源于教材、挖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结构合理、保持相对稳定,整套试卷突出“新、活、巧”三个字(设问新、题型活、解答巧),具有“新而不偏、活而不怪、巧而不难”的优点,同时“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既保持了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体现出命题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杜绝了偏题、怪题、难题现象.我们相信,这份试卷对首都高中物理教学和新旧教材平稳过渡以及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一定会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中职学校要在“新”、“活”、“严”字上做文章,走活“招生一培训一就业”满盘棋.抓住时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至今已经举办20年,一直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希望杯”试题有极鲜明特点:贴近课本而高于课本;活而不难,巧而不偏;富于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本文以历年“希望杯”试题为例,来阐述以上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家长会可围绕“实”“活”“新”三字展开,“实”就是实在,不空洞;“活”就是灵活,不死板;“新”就是创新,与时代节拍相吻合,有时代气息。下面介绍两种新型家长会。  相似文献   

6.
黄传立 《高中生》2009,(18):17-19
综观近几年各地新课程卷的物理试题,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整体印象:回归经典、突出"双基"、关注发展,试卷命题突出"新""活""巧"三个字,具有"新而不偏、活而不怪、巧而不难"的优点,我们只要用好如下的"五抓",就有可能抓住物理高分,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要努力做到“真”、“实”、“活”、“新”,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这一广阔天地为我们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因此,我们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9.
杂文,既富于理性,又充满情趣,因此,在杂文中运用的修辞艺术必须突出一个“活”字,使语言“激浊扬清”。 比如用“析字”的手法,可以望文而巧释其义,借题发挥,切中时弊。如:“会字是‘人’字底下加个‘云’,就是说一些人凑在一起说话。然而‘会夕(繁写为‘舍’)字由繁而简,会议却由简而繁了,岂非怪事?”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分为通法与巧法,通法着眼基础,巧法着眼提高.对学生来说,前者是雪中送炭,后者足锦上添花.在目前的数学解题教学中,大多师生对通性通法推崇有加,而对特技巧法敬而远之,甚至谈“巧”色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套用解题的固有套路与程式死算硬推,思维毫无创新色彩,“韧”性有余而“灵”性不足.这就违背了数学教育根本价值.尤其在解析几何方面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经常听数学老师说:“不繁就不叫解析几何”,这里要给通性通法“泼点冷水”!在解题教学中我们既要着眼基础,守住通法,雪中送炭,锤炼学生思维之“韧”,更要适当提高,催生巧法,锦上添花,激发学生思维之“灵”.  相似文献   

11.
今年高考江苏数学试卷的客观题出得“小”“巧”“活”.“小”,即涉及到的知识面小,综合性不是很强;“巧”,即题型结构巧妙,立意新,构思精巧,迷惑性强;“活”,即题材内容含蓄多变,灵活性强、切人点多,解题方法不惟一.不少题由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宽,因而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也体现了高考的要求.下面结合2005年高考江苏卷谈谈客观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先秦道家老子庄子的著作看,老庄没有从正面论巧,文中出现的巧也基本是被否定的。但透过其文字深层看,老庄有肯定的“巧”。他这种“巧”,是“大巧”,“大巧若拙”,拙不见巧,是不见其形的道之运行,但舍去了运行的形式,表现为自然之巧,隐迹之巧,体道之巧,因而此巧为“不巧之巧”。形而上的“道”下落到物质层面,就有人为的体道之巧。老庄对体道之人的创造之巧也给予了张扬,而对不符合自然之“道”彰显于外的人为背道之巧给予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课的导入是学习新语言项目的序曲。一堂完美的英语课,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状态。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突出“新”、“巧”、“趣”三个字。通常可采用下列几种导入法: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初中生在节假日的“闲暇时间”里,不把历史课晾在一边,能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我经过深思熟虑,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布置“闲暇作业”的成功经验,反思历史学科长期以来“闲暇作业”的得失,在“巧”字上下工夫。所谓“巧”,即体现出内容新、题型活、自主性强、创造性强等特点,所布置的作业不至于让学生望而生畏,负担过重,而是感到新鲜、有意思,从而自觉、主动、乐意去做。  相似文献   

15.
小学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们要在不忘知识巩固的同时,抓住一个“新”字,利用一个“活”字,突出一个“趣”字,变枯燥作业为多彩作业,从而巩固知识、激发兴趣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课的导入,是指在正式讲授新知识前的开场白。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新课的导入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怎样导入新课,我认为应该是:原则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内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语言上求“精”。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现加以总结归纳,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7.
很多教师害怕课堂上没有声音,没有活动,静悄悄的,尤其是公开课。要是课堂上一片安静,其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听课教师听得无聊.上课教师上得惶恐。所以,“静”也就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大忌,“动”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语教师共同的追求。诚然。语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分析。也不应该是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于是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总是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8.
王佩其 《广东教育》2011,(10):18-19
角变换有讲究,看“角”看“名”看“结构”.抓住特点巧化归,复杂问题不用愁.统一思想是个“纲”,纲举目张万难消.欲知究竟咋回事,劝君听我说一说.  相似文献   

19.
于金凤 《文教资料》2014,(34):32-33
新时代呼吁“活”的课堂、“活”的老师、“活”的学生,而想让课堂“活”起来,老师必须首先是灵活的。本文针对此提出几方面建议,以期为新时代、新社会培养切合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教学流程反应怏.“对话”自然而平等,自如而平行.有效而沟通,显然学生也无小希望课堂轻松些、活泼些。看来课堂教学的生命重在“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