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占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本文就此谈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2.
3.
“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一个虚词,它的用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分辨“之”字用作代词的一点体会、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儒家经典《论语》中"之"字出现频率高,涉及用法范围较广。用作动词时,"之"字为表示"到、往"的及物动词;用作代词时,"之"可作人称代词,指代人物、事物,也可作指示代词,表示"这(些)、那(些)";用作助词时,"之"字主要体现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方面;用作介词时,"之"字相当于"于"、"对于"。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中,代词“之”有两种公认的用法:(1)指示代词,这,作定语。(2)人称代词,泛指,作宾语。例如: 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6.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复杂的一个词。古代汉语"所"字用法归纳为用作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7.
在带领高三学生进行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时候.笔者遇到了这样一道试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3,(A0):16-17
判别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思的原则是语法意义,而不是词汇意义。本文利用动态语法分析中的删除法、替换法、换位法凸显"焉"字的语法意思,从而判别其词性和语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中,结构助词“之”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这就是“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组成加“之”的主谓结构,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原来的句子不能独立运用,不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充当单句的一个成古代汉语中,结构助词“之”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这就是“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组成加“之”的主谓结构,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原来的句子不能独立运用,不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只充当单句的一个成分,或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分句,以偏待全。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中,"是"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概括的说,大致可归纳为用作指示代词,形容词、判断动词。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我们初中文言文出现的虚词中,“之”字出现的频率最高,且用法也较复杂,区分起来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它是学生学习时最不易掌握的词语之一,也是我们讲授古汉语时应当特别注意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被”的意义和用法演变很复杂,考其本义,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如是解:“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依此解.后代的文字学家.包括王力先生.都认为“被(pi)”本义是今义的被(bei)子,说到底,就是把许慎言的寝衣等解为被(bei)子。只是有所区分:先秦的被指小被.称寝衣,大被称衾(qin)。许慎把被(pi)解释为寝衣,主要是受《论语·乡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言文所见助词“之”在常见用法之外 ,还有三种特殊用法 :用于专名和类名之间的“之”作用为凑足音节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作用为加强语气 ;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的“之”作用为标志补语。  相似文献   

14.
表示范围,表示强调的语气,这是现代汉语副词“都”字的两种基本用法。本文讨论“都”字的三种特殊用法:①疑问代词“谁”等,后边用上“都”与之呼应,就不表示疑问;②“和”“同”“跟”组成的短语往往会造成歧义,用上“都”可以消除歧义;③量词重叠作主语的定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表示何种语法意义,“都”起着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平 《现代语文》2006,(1):73-74
在文言文中,"自"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但人们往往只视它为一个代词,却不知道它其实身兼实词和虚词二职,并随着语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和用法,实在值得细细地思量一番.  相似文献   

16.
《师说》这篇课文只有400来字,“之”共出现27次,细加辨析,就可看出其用法共有八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刘涛 《现代语文》2003,(6):18-18
  相似文献   

18.
19.
人教版第一册节选《孟子·梁惠王上》中一段,题为《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一句中“之”的用法,很让人玩味。查教参,没有专门提出来讲。翻阅主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第二册42页解释为“之”是“介词,用在主语和介宾词组之间”。笔者认为欠妥。“之”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助词、代词、动词,没有介词的用法。和同事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