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诚信道德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诚信道德问题探讨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传统诚信观的形成和发展、我国传统诚信观的基本特点及当代诚信道德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规范。在我国传统社会特定的背景下,诚信成为社会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是与传统社会的熟人社会背景、系统而具体的道德规范、一元的儒家文化价值观等密不可分的。面对当今的社会诚信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借鉴传统社会的诚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加强合理的制度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等途径,建立我国当代社会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社会对诚信的要求和需要,传统诚信必须完成向现代诚信的转换:一是在调节范围上,必须完成熟人式的狭隘诚信向陌生人式的普适诚信转换;二是在约束机制上,必须完成乡规、舆论式的软性诚信向契约式的硬性诚信转换;三是在发生的依据上,必须完成情感式诚信向理性式诚信的转换;四是在追求的目的上,必须完成排斥功利式的道义诚信向认可利益式的有限诚信转换;五是在交往的主体上,必须完成不平等式诚信向平等式诚信的转换;六是在伦理层次上,必须完成次要道德义务式诚信向基本道德义务式诚信转换。  相似文献   

4.
传统诚信是一种以道德人格为依托、情感为标准和道德义务为本位的诚信,这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普遍信任、契约信用、理性诚信相统一的诚信理念存有一定差距.现代社会的理想诚信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是对传统诚信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传统诚信通过现代转型,即从人伦关系转向市场关系、从情感依据转到理性依据、从人格诚信转向契约诚信之后,将成为一种以适用范围市场化、诚信主体多元化、发生依据理性化,表现形式契约化为表征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5.
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之一。然而,传统诚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不能解决当今社会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本文提出了中国传统诚信特点、现代诚信特点及由传统到现代的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对“诚信”传统美德的特点和诚信的道德心理结构进行理性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体认“诚信”作为人类自然道德法则,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重要的公共精神产品,有着无穷的历史发展张力,具有鲜明的时代品质特征。最终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诚信”进行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诚信道德,以真实无欺为本质,以善和正义为标准,以全面深入地实践为途径,在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充分汲取传统诚信伦理文化的丰沃养分,才能有效地培植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立云  李艳波  叶晓平 《华章》2007,(12):266-266
我国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存在着社会诚信体系内容不清晰、基本框架不明确、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的"四不"难题亟待解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我国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应当以诚信主体体系建设为根本、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为先导、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保障,构建合理的现代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特点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现行道德教育的德目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诚信”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更新与丰富。本在对“诚信”传统美德的特点和诚信的道德心理结构进行理性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认为“诚信”作为人类自然道德法则,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重要的公共精神产品,它有着无穷的历史发展张力。具有鲜明的时代品质特征。并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其进行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社会诚信问题是现代社会转型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所引发的主体道德堕落和社会信任危机无疑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而阻碍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为重构当代中国诚信观念,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还应深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破除时代性障碍的基础上,传承创新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中以“义理认同为基础,世俗教化为载体,礼法合治为保障”的价值理念,为中国社会诚信建设提供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诚"指向的是天人关系,"信"主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传统道德的"诚""信"要求人成为一个道德主体;现代诚信基于契约关系,调节的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过去的道德人变身为现代的经济人,经济人的逐利本能致使利益主体的失诚无信,逼使国人发出"重建诚信"的强烈呼声.接续传统诚信实现其现代转型,既要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又要以制度建设推进道德善恶因果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The work of James W. Fowler on faith development has become well known in the USA and in British theological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circles in the last 15 years, even if this research has yet to make much impact on general education or any 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ow Drs Astley and Francis have produced a large, one volume collection of papers by Fowler, his associates and his critics. His theory and discussion of it,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t in various spheres, is at last available in a convenient compass (although for a detailed acquaintance, reference must be made to his main publications, cited in this book's bibliography).  相似文献   

13.
14.
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从圣人到伟人,从革命者到建设者,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心路历程,无不与信仰有着紧密的关联.信仰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的意义:信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罗盘,信仰确保人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科学的信仰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基.中国传统家训致力追寻这一人生德行,着重阐述了诚信交友、诚信经商这两个层面,并提出了正心、明理、行诚等途径以达于诚信.在中国传统家训中,诚信思想的最终确立是外在教化与个体修养的同步进行,体现了家庭教育模式对诚信教化的作用,有其鲜明特点.在本质上,中国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是一种心性诚信,而非契约诚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这些传统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在于:诚信立人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内诚而外信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当然路径选择;诚信践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在其人生信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其在教育教学交互作用中的行为的反思批判,建构并被始终坚信、敬奉和践行的个性化的实践知识体系。它包含着对教育本质、理想、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等的自我解读。它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动力性、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青年特殊阶段性的考量和信仰生成层次性的认知,青年信仰的生成既是一种需要认同,又是一种伦理内化;既是一种心理整合,又是一种环境塑造,更是一种实践确认和巩固.青年信仰的发展历经接触、摹仿、学习、反思和深化阶段,遵循模仿—创新律、层次—发展律,个体—社会律和突变—连续律.青年信仰危机则是在信仰的生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否定旧我、扬弃本我、追求自我的精神演进过程,表象为行为激烈、理想迷失、信念流逝.信仰危机既有深刻的现代性根源,又与青年自身因素和成长特性密切相关,青年信仰危机的消解过程本质上就是信仰重塑、信仰建构和信仰科学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