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体育教学设计所具有的系统方法、理论与实践统一、创造性、系统化设计等特点,并揭示了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地体现,启发式教学在具体运用中出现了种种误区。一是,启发式教学就是追求课堂活跃的“问答式”。认为上课时对学生提问多,学生回答面广就是教学效果好的标志,答案的信息价值是次要的。有的提问平淡浅显,一答即中;有的提问难度过大,学生不具备回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启而不发;有的提问无关宏旨,一发而不可收。主体在好心的主导误导下,获益甚菲。二是,将启发式教学等同于问答式,其结果很少有意识地涉及其他形式的启发,主导的功能只是发问和订正,使主导教学…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卷首”,题目是“什么是一节好的体育课”。这是一个“难题”,因为评课难,对评课再进行评说就更难。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工作者,由于学识有限,工作范围有限,我的评说只能是挂一漏万,“瞎子摸象”了。误区之一———大题小做。教师在一节体育课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总想要完成一个“单元”的甚至一个“大纲”中提出的所有目标。这几乎是约定俗成,谁要是达不到,会有人指东道西。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是一个脱离实际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学重点不突出,运动实践的时间减少,讲解时间增多,教学无特色。怎么办?实事求…  相似文献   

4.
浅探分层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班级授课时人数偏多,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悬殊。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很难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阻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为解决这一矛盾,在教学中对不同素质的学生、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措施,不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让后进生发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缩小差分率、提高优秀率,大面积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就体育课分层次教学进行探讨,试图从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人手,系统、全面考虑与其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效果评价等问题,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拜读了本刊2001第5期关于“分层教学”的两篇文章后,深受启发,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分层教学有了一些更深的体会。现就实际运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各位有兴趣分层教学的同仁共同探讨。一、分层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层次的划分应该有科学的依据,并非人为划定的某一标准线。学生之间有个体的差异,在某两个人之间差异可能很大,而另外两个人之间的差异则可能并不明显。当同一班级差异不大的学生被动地被分到不同层次时,自尊心受打击,自信心可能会下降,自我要求也会降低。比如说跳高,跳过l.2m的学生与跳过1.1…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冰上教学系统的内质联系,为探求冰上教学基本规律,指定客观教学原则,实现冰上教学的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学习效果显著的篮球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日本在新颁布的体育教学指导要领中,强调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喜爱运动的资质和能力”。这是指对运动的关心和自我运动的愿望,和同伴友好合作,体会各种运动的乐趣的能力,运动技能。在球类运动中,掌握“技能”、“态度”、“学习方法”等内容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在生活方式中应用体育和  相似文献   

8.
“稍息,立正。同学们好。”“老师好。”“稍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各种姿势的走》……”,面对着熟悉的听课者,面对着熟悉的学生,我导入了新课。这是我上的一节辅导区公开课,作为一名教学能手,我驾轻就熟地进行我的教学,教案是两天前就准备好的了,各个环节都烂熟于心,上这么一堂课对我来说小意思,我不由想:一切都进行很顺利,该做练习了。“下面跟老师一起做,……”。学生们都很高兴地照着去做了,冷不防,一个刚走了两步的学生小A回过头来大声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走?难过死了。”听课老师都盯住了那个学生,其他同…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反思性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国内外教育家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悟回自我     
郭峰 《体育教学》2003,(4):47-47
我当学生时,体育老师的严厉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成为当时我最害怕的人,我的学生时代就是这样“怕”过来的。从教以后,初为人师的我仿效身边的同事,要求学生非常严格,“严师出高徒”嘛。这样的座右铭我认为很正常,也很正确,学生虽略有微词,但也相安无事。新的学年开始了,学生因为换了“新教师”,显得异常认真,有一个学生却有意地在课上找“茬”。这无疑是给学生一个“下马威”的好机会。经过我严厉的批评后,这个叫婷的学生似乎认识到了错误。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能感到她在不断地“挑衅”,于是我大发脾气,训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